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总结
高明四中 龙建书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开始使用按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新
教材。这标志着我们正式实施新课程改革。三年以来,我们思想政治
科全体教师,坚决贯彻新课改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
一、深入学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立新
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
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
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
施课程改革的关键。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课改理论,培训教师提高素质。
实施新课改前后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统一培训
外,主要采取了两种培训学习的形式,自学和集中辅导,以自学为主。
我们按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自学的提纲进
行学习,并限定完成的时间,并写好自学笔记和体会,定期交流学习
体会。我 们科组先后开展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
样转变”等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培训,我们初步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
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制定的课改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走进新课改
1、确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宗旨。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
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
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
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成为我
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课堂教学目标上,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三维
目标”。“三维”是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两个重视:一是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
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4、转变教学方法,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落实到实处,
体现在每一个课堂教学中 。主要做到:(1)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
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知道“授之以鱼,只借一餐,教
人以渔终生受益”的道理,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从以教为
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教会学生会学习、会求知,这也是培养学生
自主发展的基础。(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挖掘他
们的自身的潜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老师不断总结经验,
做到以美引趣、以奇诱趣、设疑激趣、以动唤趣、练中增趣,从不同
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去学习。(3)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
有好奇心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
生的个性,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创新潜
能得到激励和开发。(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学中教师们要
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多参与、勤动手、合作交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
生,从思想上引导,方法上指导,知识上辅导,对学习有余的学生,
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
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教学活动突出和体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生活性、实践性、
开放性、人文性的特点。例如,按照思想政治课程“生活性”要求,
我们在实践中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我们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
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力
求做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
6、主动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基本要素,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
源对于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有个性地
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程
的实施更需要有丰富繁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撑。实践中,虽然我们在利
用课程资源上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克服,自主开发资源。
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科特点、学生特点进行特色开发,同时发挥集备组
力量,共同收集、处理、积累课程资源,建立了高明四中政治科网站。
7、评价办法上的初步实施:(1)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止性评价
相结合,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重结果轻过程转为结果
过程并重;(2)把评课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发展上。课上的好坏由
过去只听教师讲,忽视学生的发展,转为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3)注重
开放性评价。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教学开放日,倾听社会
各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评价;(4)提倡自我评价,学期结束要
求每位教师对自己工作、表现做出书面形式的评价,自我反思、自我
教育、激发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高。(5)领导评价:根据每位教
师学期的工作,表现过程、考核结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调
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发展。
三、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
1、 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
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
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
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高中政治学科新教材的四个必修模
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每个单元的后面均有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我们都能尽可能地积极的开
展。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
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 所以教
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
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
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
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政治科龙建书老师2006下半年所撰
写的课改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中学文科》上。三年来,我校政治学
科教师共有8人次在区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
3、课堂教学氛围的变化,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课
堂教学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
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2006
年下半年我校12个学生参加佛山市中学生时事小论文比赛,有3人
获市三等奖,3人获区一等奖,4人获区二等奖。
四、实施新课程的几个问题
1、教学是否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课改实践中,有的教师对“三维”目标认识不
够,出现重视知识能力目标实现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
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于是有的教师又走向另下
极端,一味地抛开课本,将课堂变成学生表演或讨论的舞台,就连
教师起码的引导、启发都没有,从而无法实现知识目标。
2、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不大。《课程标
准》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但从实际实
施来看,效果不大。有的课件制作过于简单,只是利用多媒体的显
现功能,也就是说只是发挥其“板书”的作用,而利用多媒体和网
络技术进行互动、交流、资源库等功能的却很少见;有的课件制作
又过于花俏,“课堂热闹,课后不知道”,本末倒置。教学的知识、
能力、情感目标难以实现。
3、教材内容多和教学时间少的问题。高中政治课必修有四个
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时数为36学时。如果每周是二节课的话,
一个学期基本上完一个模块。选修课程及时事课程、社会实践课在
高一高二就很难开设。
4、对学生的评价上,特别是形成性评价,讲的容易做起来困
难,课堂教学中很难每节课都开展。加上各种评价材料的汇总等,
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劳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