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7 页 人间最美是和谐 民族团结花争艳 ----个旧市第一高级中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 宣传片解说词
(音乐起,红河,群山,一中远景,航拍一中校园全貌) 奔腾不息的红河孕育了多民族的红河人民。在这片民族之花盛开的多彩土地上,在钟灵毓秀的锡都个旧,坐落着一所熠熠生辉的学校——个旧市第一高级中学。 (画面:校门;校园内-状元墙,操场,教学楼等) 清晨,初升的朝阳在高原绽放着灿烂;如纱的晨雾在山岚轻盈飘荡。恬静的金湖,葱翠的群山,生机盎然的校园,晨练的学子,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
这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名校。个旧一中创办于1938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名师云集,治学严谨。1999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完中,学校占地331亩,建有标准的教学楼、图书馆、艺术馆、实验楼、学生宿舍;特色鲜明的党史馆、校史馆。 全校现有3个年级,54个教学班,学生2721人,教师193人。其中特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78名。学校教学质量一流,人才辈出。 这是一个满载辉煌的光荣集体。七十度花开花落,七十载岁月轮回,一中人以呕心沥血之奉献精神,为国家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各民族师生凭借共同的理想、激情与信念,不断创造奇迹与辉煌。学校领导秉持“爱党、爱国、爱校”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加强党史教育,增强爱国教育,开展寓情于景、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各民族师生和睦团结,未发生过任何冲突事件。从1981年开办民族班至今,学校先后被评为“云南省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红河州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先后有彝族学生何之州、苗族学生杨春江等多名少数民族学生被评为“省级 第 2 页 共 7 页
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回族教师、校党总支书记兼校长林耀松同志获“红河州优秀教育工作者”“红河州民族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彝族教师丁长周获2011年“红烟园丁桃李奖”,回族教师方桦获“个旧市师德标兵”称号。
(画面:穿民族服装上课的师生,走在校园内三三两两的各民族学生,) 这是一个多民族友爱和睦共处的温暖大家庭。在个旧一中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着彝族、哈尼族、回族、傣族、苗族等22个少数民族学生1423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2.3%,教师中有彝族、回族、哈尼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教师4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3.8%,19名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中,有少数民族3人;州、市级骨干教师22人中,有回族、壮族、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7人。 (画面:关于民族班的相关资料图片) 这是一个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摇篮。早在1981年,学校就开始办高中民族班,接纳红河州边疆六县山区和内地高寒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学生。由州民委投资建盖民族班综合楼,可容纳4个班200余人上课、住宿。 1981-2012年,个旧一中共接收民族生2056名,考上高等院校的学生1375名,其中有3人考入清华大学,2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个旧一中被誉为“红河州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摇篮”。
2013年-2017年中,个旧一中共接收民族生462名,考上高等院校的学生 460 名,其中有多人考入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云南大学等重点院校。5年间,学校接受州民委民族生专项津贴资助共计354.026万元。自筹资金54.37万元,每年持续对民族生开展“暖冬行动”等多项帮扶资助活动。 (画面:校史馆,党史馆,各种奖状)
最是不语春已至。春风正暖,阳光正好,花儿正艳,我们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画卷就这样缓缓展开。 (转场画面:校园镜头,民族团结宣传展示牌等 。2-3名有代表性的民族 第 3 页 共 7 页
员工采访,引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及民族团结示范学校的主题。采访词:“我是一名**族老师(员工)。我在一中工作了**年了,这里就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工作,我爱我的家....”台词也可由校方设计。每个员工的采访大概10秒左右。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一中人的共同目标;如何教育学生同心同德共筑中国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光荣的任务。如何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全方位,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命题。 (字幕推出:创建主题:平等 团结 互助 和谐)
(画面:相关会议布置,文件,上报资料特写,) 为全面贯彻中央、省州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红河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实施意见》《红河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方案》和《红河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活动实施办法》的要求,加快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促进红河教育事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在个旧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关心和指导下,个旧一中党总支借助创建党建示范校的契机,有机融入民族团结教育,走“党建+民族团结教育”“两个示范校”共同创建之路,努力构建文明、平安、和谐校园,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 (画面:民族团结相关学习活动) (用字幕推出:)一、高度重视民族理论常识、民族政策常识和民族团结教育 一直以来,学校都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纳入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师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全过程,保证民族团结教育扎实有效。在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从理论上强化教育,组织教职工定期进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民族教育相关文件精神的专题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增强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让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分子。自2018年3月份创建工作正式开展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已陆续组织召开“个 第 4 页 共 7 页
旧一中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干部动员大会”“个旧一中民族团结教育推进会”“个旧一中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培训会”“民族生专题会议”等多项紧紧围绕《个旧市第一高级中学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工作方案》开展的专题会议及活动,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深入地推进中。 (字幕推出:)认识 认知 认同 (画面:政治,历史,语文等课堂,重点内容讲与中华历史文化及民族团结有关的知识,课堂外师生共同探讨)
其次,通过“民族团结+”的方式,将民族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寓民族文化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2018年1月,学校发布了《个旧市第一高级中学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工作方案》,从“认识、认知、认同”三个层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知了解党的民族理论常识、民族政策,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最终达到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同。 利用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优势,将民族团结、精神文明随机溶入课堂中,多角度、多层面讲好民族诞育史、民族融合史,时时不忘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事事渗透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通过历史学科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通过政治学科教育,让学生知晓党的民族理论常识,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法规,进而明白今天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让各民族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的光辉成就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和热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民族团结进步的认同。 (画面:多彩的校园文化,图书馆民族书籍,看书的学生,展板,宣传栏,排练,演出等) 第 5 页 共 7 页
为了更好地宣传民族团结,增加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学校还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让创建工作更具文化特色。 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多次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元旦晚会、校园文化节、校园足球联赛等活动,组织成立多个歌舞艺术类社团,以歌舞、诗朗诵及球类比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活动,在集体活动中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各民族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以此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 在学校资讯楼前醒目位置我们设立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栏,并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开设党史馆、校史馆、党员活动室为宣传教育阵地,提供师生参观学习;在高一、高二年级各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黑板报评比活动。 为了方便民族学生学习,学校订阅了《团结报》《中国民族报》《民族文学》《民族教育研究》《中国民族》等多种内容丰富的报刊、杂志,并在图书馆设立民族团结进步书籍专题摆放处。
推出字幕: 创建亮点 让民族团结教育有温度 有高度 有深度。 (画面:教学交流,听课,办公室备课,会议等,课余为学生辅导的老师,) 作为一个边疆民族地区的学校,一直以来,我校都认真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我们积极响应红河州教育局开展民族团结“结对帮扶”活动,接受金平一中中层领导的挂职锻炼,金平一中每年不少于10位教师到校听课,参加各项活动;另外,我校还按计划派优秀教师到金平一中,为金平一中的老师带去精心准备的示范课、专题讲座,实用的现场答疑、观课议课等教学研讨活动,把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动态和教学方法毫无保留的与金平一中的老师进行交流分享,用实际行动助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有序开展,充分发挥个旧一中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画面:民族生活,回族食堂,民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