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墙涂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外墙涂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正商新蓝钻E区(第一标段)项目 涂料承包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方 案 公司名称:河南乾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日 期: 2012年4月2日 编制: 审核: 审批: 公司名称:河南乾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日 期: 2012年4月2日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编制说明及技术规范: 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针对“正商新蓝钻E区(第一标段)项目外墙涂料工程”编制的,其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3、《弹性建筑涂料》JG/T 172-2005 4、《建筑外墙腻子》JG/T157-2004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 6、《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 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8、《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 29-2003 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0、招标文件 11、同类型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资料

二、工程概况 1、正商新蓝钻E区(第一标段)项目外墙涂料工程位于郑州市航海路与银莺路交汇处南500米正商新蓝钻E区项目施工现场。暂定涂刷面积103650平方米,工期194(日历天)天。

2、工程特点:本工程为住宅楼,在外保温基面上做外饰涂料;施工工具采用电动吊篮施工。

施工工艺

说 明: 基层检查(配合) 基层修补(配合)

一道腻子 二道腻子 打磨 施工清理 施工保护

底漆施工 质感批刮 清漆罩面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1.共分三个阶段10个工序; 2.三个阶段分别为,基层整理阶段;基层处理阶段;涂层施工阶段。 工艺说明 工艺阶段 整个涂饰效果将分为三个阶段,为基层整理阶段、基层处理阶段、涂层施工阶段。

基层整理阶段 基层整理阶段将使基层更加牢固,基层整理阶段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涂层是否剥落,空鼓,开裂,渗水等涂料问题的发生。并且对特殊部位实施加固处理。

基层处理阶段 基层处理阶段是整个涂饰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包括腻子批挂和打磨工序。

涂层施工阶段 涂层施工阶段,是对基层进行装饰装修的阶段,整个阶段可使用滚筒或者其他机具施工。

工序说明 基层检查、基层修补 1) 参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装饰抹灰工程为依据对进行检查,并同时检查渗水及污染情况。 2) 对于空鼓:通知监理并配合土建进行整改。 3) 对于裂缝:通知监理并配合土建进行整改。 4) 对于不平整(未达到GB50210-2001):通知监理并配合土建进行整改。 腻子找平及打磨 1) 对基面进行批补; 2) 腻子完成后需用粗砂纸或砂轮机进行打磨; 注:  两层腻子厚度不宜超过2mm。  前道腻子干燥后方可进行下遍腻子施工。 施工保护 对半成品和成品进行保护,以免涂料污染。

底漆施工 1) 用滚筒时选用长毛滚筒; 2) 辊涂时注意“勤蘸”“勤理” 质感施工 1) 直接使用批刀进行批刮。

注:  注意骨浆粘度,当粘度降低时可加适量清水进行搅拌直至粘度达到施工要求;  应避免在阳光直射或者大风情况下施工。 罩面清漆施工

1) 用滚筒滚涂,手法同底漆。 注:

 在有风情况下注意施工保护;  避免在阳光直射下施工。 施工清理

1) 清除底漆施工前施工保护材料; 2) 清理由于涂料施工带来的污染; 3) 点补和部分修补被破坏的涂层; 4) 整理施工平台; 5) 清理施工垃圾。 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时,接头可放在分格缝;阴阳角或落水管后面; 2)一道涂料干透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涂料的施工; 3)不同批号的涂料不宜用于同一面墙。或将数量少的批号油漆用于底层,减少色差; 4)对成品进行妥善保护; 5)施工完成后,工具需及时清洗; 6)施工时注意墙面保洁;须做好成品保护; 7)施工后盖严包装桶, 储存温度须大于5摄氏度。 8)涂层施涂宜严格按照”勤蘸勤理”的要求施涂均匀;高温天气施工更应严格控制一次作业面不得过大,以防止接槎; 9)任何涂饰材料的施涂,都应保证涂料使用的基本技术质量控制要求;获得满意涂饰效果; 10) 涂料施工应由上而下,先细部后大面; 11) 部分工作面使用涂刷,确保湿接头,刚涂刷的部位及接头部位使用干滚筒按同一方向均匀滚压1-2遍, 以消除气泡,减少滚筒痕迹。 12)涂刷时不要蘸料太多,以免飞溅、流坠。 涂料调配 1)用前认真核对产品标签,色号;详细阅读说明书; 2) 开桶后加入适量清水充分搅拌均匀; 3) 必须严格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调配; 4) 涂刷过程中不得随意进行稀释; 5)未使用完的材料不得混装; 6)必须指配专人进行调配,严格控制稀释比例; 7)调配少量涂料时,可使用量杯或者标尺严格按比例进行调配。 安全及文明施工 1)产品的使用和存储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及安全说明书进行操作; 2)其他安全环保措施需按《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严格执行。 施工养护 1施工时的养护 2门窗框、窗套线脚等的养护(保护) 3 边角接头部位的保护 4 施工后的养护 第二章 项目组织机构

一、施工组织机构图: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部,本着科学管理、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的原则,按照国际惯例,灵活机动地实施项目管理,对工程的施工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协调和控制。公司工程技术部、质量部、财务部、预算部、设计部、材料部等配合项目经理工作,保证高效、优质地完成本工程。 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工程对内管理及对外协调工作。在公司决策层的领导及职能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实施从工程项目开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的施工管理。 项目部设五个职能部门,分述如下: 1、施工管理组:具体负责编制施工技术实施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并向操作人员交底,指导工人按图施工,负责进度计划的落实,检查施工质量等工作。施工管理组由专业工程师组成。 2、质量检查组:负责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验收和评定、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工作。

建设方 财物部、物流部 监理方 总承包方 技术部 项目经理

材料、设备管理 驻现场办公室

专业施工班组 安全管理 质量管理 施工管理 技术管理 3、安全监督组:负责现场施工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由安全主任主管。 4、材料管理组:负责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及物料采购、进场物资的验收、保管、发放、机械设备安装、维修、保养等工作。 5、技术管理组:负责现场的技术指导、技术资料准备、各班组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及与其它专业施工的技术协调等工作。 二、主要施工管理人员:

现场管理人员:黄飞,朱道学,王海超,孙立建,孙四安,孙工场。

第三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设计 施工总平面图是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对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临时办公、临时水电管线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从而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与永久建筑、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 一、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内容

1、一切为全工地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的布置位置; 2、临时现场办公的位置、面积和活动场地; 3、材料和工艺设备存放的场地、面积(即现场材料仓库); 4、施工用的人流通道; 5、下料、加工、组装场地; 6、现场垃圾临时堆放,集中清理的位置; 7、临时用水、用电的设置位置: 8、安全、消防设施的位置; 9、永久性测量放线标准的位置(由业主提供)。 二、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原则

1、尽量减少施工场地的占用面积,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2、合理组织运输和二次倒运,减少往返搬运,保证运输方便畅通: 3、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施工流程的要求,尽量减少工种和各分项工程之间的干扰; 4、充分利用永久性建筑,构筑物和原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占用费用; 5、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应便于工人的生产生活; 6、满足安全防火、劳动保护的要求; 三、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 1、临时办公室,征得甲方同意后,在现场设置。 2、临时材料工具库,征得甲方同意后,在现场设置。 3、材料加工场地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分散到各施工段加工。 4、施工用水用电从甲方指定点接取(或按甲方要求)。 5、灭火器按每规范要求布置。 第四章 施工部署

第一节 施工总体部署 一. 质量目标:国家GB50300—2001《建筑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及JG/T172—2008《质感建筑涂料》合格标准 二. 工期目标:涂料工程总工期为194(日历天)天; 三. 安全生产目标:杜绝安全事故。 四. 环境保护目标:采用环保材料,将该工程建成一个绿色环保型工程。 五. 人、财、物的保障 1. 在本工程上,我公司将委派具有大型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工程的需要。 2. 我们除了具备强大的总部对项目实施和管理进行支撑、服务和控制外,还具有各类齐全、实力强大的专业化公司所形成的施工保障能力,同时具备组合社会优良资源的经验和能力。 3. 我们具备良好的资信、资金状况和履约能力,具有丰富的工程策划、管理、组织、协调、实施和控制的经验和水平,在该工程上实行专款专用(甲方资金及时支付的情况下),多年来,我们所形成的项目管理和动作模式受到业主和用户的好平。 4. 我们本身拥有强大的施工机械设备资源,包括种类齐全、性能先进的各类机械设备、测量仪器、检验实验设备,保障工程需要。 六. 技术工艺的保障 本工程将按照施工方案编制计划,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从而实现在管理层和操作层对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的熟练和掌握,使工程施工有条不紊的按期保质地完成。施工方案覆盖要全面,内容要详细,配以图表,做到生动、形象,调动操作层学习施工方案的积极性。

七. 现场安全、保卫 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落实治安、防火管理责任制。 第二节 施工前技术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