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线摄影术语及条件

X线摄影术语及条件


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II)
摄影用距离:
• 焦~片距:X线管焦点至胶片间的距离。 • 焦~物距:X线管焦点至被检物体中心所在平面的距离。 • 焦~台距:X线管焦点至摄影床面间的距离。 • 物~片距:被检物体中心所在平面至胶片间的距离。
摄影用距离
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III)
胶片放置:
• 胶片直放(肢体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的摆放); • 胶片横放(肢体长轴与胶片短轴平行的摆放)。
体厚测量原则
被检部位的体厚是选定曝光条件的主要依据,体厚测量 时,体厚尺的横杆与游标杆应该平行。
测量点的选择要适当:如上薄下厚的胸部可取第6胸椎 处,并以平静呼吸时的厚度为准。因为吸气较呼气所增 加的厚度是空气充盈肺泡所致,肺实质密度反而减低, 对X线的吸收并不会增加。
其他部位体厚测量时,则应按曝光时的呼吸状态进行测 量。
屏~片组合原则
增感屏与胶片必须匹 配使用,即增感屏的 发光光谱应与胶片的 吸收光谱相吻合。
照片标记原则
标记内容完整,显示清晰,且不与诊断区域重叠。 所标记的方位(上、下、左、右等)应与被检肢体的方
位相一致,阅片时显示的标记均为正面字。 铅字标记有“ 正放”与“ 反放”之分,所谓“ 正放”
为了使将被检肢体、X 线胶片以及X线中心线方向三者之间做特定关系的摆放, 这种摆放称为摄影体位(或摄影位置)。
X线摄影基本知识
X线摄影用术语及名词 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X线机使用原则及使用注
意事项 X线摄影原则及步骤 X线摄影标记 X线摄影条件
胶片分割:
• 一张胶片上用2个以上照射野进行摄影称为胶片分割。 • 有直向二分割和横向二分割,还有四分割等。
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IV)
整体片:为了全面观察和了解病变组织与周围 组织的关系,摄取肢体较大范围的X线照片,也 叫概观片。
局部片:为重点观察肢体某小范围的组织结构 而摄取的小照射野的X线照片。
滤线设备应用原则 ;
体厚测量原则;
屏~片组合原则 ; 照片标记原则 ;
肢体、X线管和胶片固定 原则 ;
对患者防护原则 。
大、小焦点选择原则
中、大型X线机的X线管都有2个及2个以上的焦点,为 了提高照片影像的锐利度,在X线管容量规格允许负荷 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小焦点,以减小几何模糊。
摄影术语及原则
江汉大学卫生技术学院 医学影像系
X线普通检查技术
普通X线摄影检查
• X线摄影基本知识 • 四肢摄影 • 胸部摄影 • 腹部摄影 • 脊柱摄影 • 骨盆摄影 • 头颅摄影
普通X线摄影检查的概念
普通X线摄影检查,又称为X线平片检查。当强度均匀 的X线照射到人体时,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对X线产生 不同程度的吸收,穿透人体的X线强度变得不均匀,把 这种强度不均匀的X线直接记录在胶片上的检查方法称 为普通X线摄影检查。
选择曝光条件必须了解病人的病情、被检肢体的解剖结 构以及临床对照片影像的特殊要求等。
一般来说,对能够采用高千伏摄影技术者尽量使用高千 伏摄影,以获得较多的影像信息,同时尽可能减少病人 的吸收剂量。
为了提高影像对比度,必须充分利用消除散射线装置。 对外伤病人、危重病人以及婴幼儿进行X线摄影时,应 尽量缩短曝光时间。
停用1个月以上的X线机,重新使用前应进行高压训练,训练正常后 方可投入使用。
使用人员对X线机进行定期保养,专业维修人员对X线机进行定期检 修,确保X线机正常运行。
X线摄影原则
大、小焦点选择原则 ;
摄影体位选择原则;
距离选择原则 ;
呼吸方式运用原则 ;
中心线和斜射线利用原则; 曝光条件选择原则 ;
X线摄影用术语和专用名词
解剖学术语 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 身体体位术语 摄影方向术语 摄影体位术语
解剖学术语
解剖学姿势 人体轴线 解剖学基准面 解剖学方位 关节运动
解剖学术语示意图(I)
解剖学术语示意图(II)
解剖学术语示意图(III)
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I)
一般来说,较薄肢体(如四肢)和不易活动且照射野比较 小(曝光量也比较小)的部位(如乳突)摄影时,应选择小 焦点摄影;较厚肢体(如腹部、头颅)和呼吸不易控制的 部位(如胸部)进行X线摄影时,则应选用大焦点摄影; 若采用高千伏摄影技术,也可选用小焦点进行摄影。
焦~片距和物~片距选择原则
焦~片距选择的原则是在X线管负荷量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焦 点与胶片之间的距离。具体的选择要根据被检部位的厚度、机器性 能和射线的性质而定。腹部所用的焦~片距受所用滤线栅焦距的限 制。一般肢体摄影时,焦~片距取75~100cm。胸部摄影焦~片距常 采用150~200cm,婴幼儿胸部焦~片距可减少至l00cm。因此焦~片 距选择时,还要考虑到能尽量使被检部位各组织放大率一致。
功能片:显示关节活动情况以及组织器官生理 功能的X线照片。
胶片放置及分割示意
身体体位术语
• X线摄影的身体体位是指X线摄影时被检者身体所呈的姿势。 • 站立位 :被检者身体直立,矢状轴与地面垂直的体位。 • 仰卧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面上的体位。 • 俯卧位 :与仰卧位相反。 • 侧卧位 :被检者身体矢状面与摄影床面平行的体位。
肢体、X线管和胶片固定原则
被检肢体、X线管及胶片在曝光时必须进行固定,以减 少照片影像的运动模糊。
被检肢体的固定首先考虑摄影体位要符合摄影体位的要 求,同时要使患者处于较舒适的姿势,必要时利用各种 不同的设备和器具加以固定,常用棉垫、软木塞和沙袋 等。
X线管的固定和胶片固定主要靠机械装置和电器装置加 以固定。
肺部及膈上肋骨摄影:采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腹部及膈下肋骨摄影:采用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上臂、颈部、头部和心脏等部位摄影:采用平静呼
吸下屏气曝光。 手、前臂、下肢等部位摄影:采用平静呼吸不屏气
曝光。 胸骨正位摄影:采用均匀连续的浅呼吸方式进行曝
光。
曝光条件选择原则
曝光条件包括曝光量的选择、屏-片组合的选择和滤线 设备的选择等。
摄影方向示意图
摄影体位术语(I)
前后位: 胶片置于被检部位的背侧,X线呈矢状方向由 被检部位的前面射入的摄影体位称为前后位。
后前位 : 胶片置于被检部位的前面,X线呈矢状方向从 被检部位的后面射入的摄影体位称为后前位。
侧位 : 胶片置于身体的一侧,X线呈冠状方向从身体的 另一侧射人的摄影体位称为侧位。身体左侧靠近胶片称 为左侧位,身体右侧靠近胶片称为右侧位。
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I)
使用X线机前,应详细阅读机器的说明书,掌握控制面 板上各开关旋钮的使用方法以及各仪表指示和讯号显 示的意义,严禁随意扳动开关和旋钮。
使用中应注意观察控制面板上各仪表指示和讯号显示 的情况,观察有关活动部件有无运动受阻和相互碰撞 现象,注意机器内部有无异常声音。出现异常声音和 气味时,应立即停机,避免故障过大。根据曝光条件 表选择摄影条件,避免一次性过负荷使用,连续工作 一段时间应停机休息片刻,避免因X线管阳极热量过多 存储而损坏x线管。
对患者防护原则
• 防止非检查部位
受X线的照射; 在保证影像质量 的前提下尽量减 少受检部位的受 照剂量。
固定式X线机必须经常检查接地装置是否良好,移动式 X线机在接通电源前应先接好接地装置。另外移动式X 线机在移动时为了保证X线管安全,应使X线管长轴垂 直于地面,且阳极端朝下。
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II)
高压电缆与油类及紫外线等接触,会导致绝缘橡胶层变质,影响绝 缘效果,因此,高压电缆严禁与油类及紫外线等接触。高压电缆的 弯曲直径应大于15cm,否则会损坏绝缘橡胶层。机房内要保持空气 新鲜,温度和湿度应符合机器要求。机内各部件应保持清洁,避免 受灰尘、酸、碱和蒸发气体等污物的侵蚀。
右后斜位:被检者身体的右后部靠近胶片(冠状面与胶片呈一定角 度),X线从被检部位的左前方射入的体位。
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是指在人体的表面可以看到或扪 及的固定标志点,这些点与体内的某些解剖部位或器官 位置相对应。
定位点之间的连线称为定位线。 定位点与定位线是X线摄影体位摆放的依据。 具体部位的体表标志见各部位摄影位置学。
过板厚度及材料的选择要根据x线管管套本身的固有滤过和所使用的 管电压值而定。中、大型诊断X线机,使用60~70kV管电压进行摄影 需采用1.0mm附加铝滤过板,80~90kV管电压摄影采用1.5mm附加 铝 滤 过 板 , 90~l00kV 管 电 压 摄 影 采 用 2.0mm 附 加 铝 滤 过 板 , 100~1l0kV管电压摄影采用2.5mm附加铝滤线板。使用130kV管电压 进行摄影时,采用3mm附加铝滤过板。 被检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应用60kV以上管电压进行摄影时,应使用 滤线器摄影技术。
有时为了观察局部结构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可让中心线通过被检部 位的局部组织(并非被检部位的中心)垂直射入胶片(如头颅切线摄 影)。
斜射线是X线束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影时除了利用好中心线之外, 还要充分利用斜射线(例如手的后前斜位摄影)。
滤线设备应用原则
滤线设备有滤过板和滤线器两种。 滤过板有平板式和楔形式之分,诊断X线机多使用平板式滤过板,滤
X线管长轴:X线管阴极端与阳极端之间的连 线。
X线管窗口:X线管管套上原发射线射出的部 位。
摄影床面中线:沿X线摄影床面长边方向,经 床面短边中点所做的直线。
X线投射方向:
• 垂直投射(中心射线与地面垂直); • 水平投射(中心射线与地面平行); • 倾斜角度投射(向头斜、向足斜)。
物~片距选择原则是为了保证照片影像有较小的失真度,应尽量使 被检肢体靠近并且平行于胶片。若肢体因故不能靠近胶片,可在x 线管负荷量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焦~片距,减少照片影像的放 大失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