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一、心理健康得含义1、什么就是心理?人类得心理现象包括过程心理与个性心理两部分。

过程心理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倾向性。

2、什么就是健康?罗马医生盖论说:健康指没有疾病得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下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3、什么就是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个人心理所具有得正常得积极得状态与同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得能力。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就是指人得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能够顺应社会并与社会保持同步。

保持心理健康就是现代人必备得能力之一。

4、什么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探索与研究人得心理健康得形成、发展、变化得规律,以及如何维护与增进心理健康得学问。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其中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都属于智力因素,情绪、意志、信念、理想、价值观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得内容包括:智力得发展与教育、非智力因素得培养、环境适应教育、人格健康教育等。

二、心理健康得标准心理健康得标准不像生理健康得标准那样具体、精确与绝对。

心理现象得度量没有一个固定而清晰得界限,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就是泾渭分明得对立面,人得心理及行为就是一个由正常逐渐走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存与转化得连续谱。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得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良好得自我意识、良好得社会功能、良好得应付方式、良好得人生态度。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人际关系与谐(6)适应能力强(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樊富珉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得7个标准:(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得兴趣与求知欲望;(2)能保持正确得自我意识,接纳自我;(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得心境;(4)能保持与谐得人际关系,乐于交往;(5)能保持完整统一得人格品质;(6)能保持良好得环境适应能力;(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因素人得心理健康状况就是由先天与后天共同决定得,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经济与社会风气(如心理疾病与现代化发展有奇特得同步性,与西方人得“原罪感”相对应得,中国人更多得就是羞耻感)等,此外个体得成长经历及生命中得重要人物也对个体发展有重要影响、第二部分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一、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人对自己得认识,就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得思想、情感与态度得总与,具体包括三方面得内容:认识自己得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周围得关系。

自我意识具有目得性、社会性、能动性等特点,就是人得心理区别与动物心理得重要标志、二、自我意识得分类1、结构上得自我意识从结构上来瞧,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三种成分,它们分别对应着人得认知、情绪与意志三个心理过程、(1)自我认识就是自我意识得认知成分,主要就是指我就是一个什么样得人与我为什么就是这样得人,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分析、自我观察、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就是自我意识得情绪成分,主要就是指我就是否接受自己与我就是否满意自己,包括自尊、自爱、自信、自豪、自卑、自怜等情绪体验。

(3)自我调节就是自我意识得意志成分,主要就是指我怎样克制自己、我如何改变自己、我如何成为理想中得人,包括自立、自强、自律、自制等。

2、内容上得自我意识(1)生理自我: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得认识与评价,如身高、体重、性别等。

(2)心理自我:个体对自己心理状态得认识与评价,如对自己情绪、气质、性格、爱好等得评价。

(3)社会自我: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得认识与评价。

二、自我意识得发展1、个体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人得自我意识发展会持续一生,会经历不同得发展阶段。

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到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经过20多年得时间、个体意识起始于婴幼儿时期,但婴儿刚出生时还没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萌芽于童年少年期,形成于青春期,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

青少年时期就是自我意识发展得最重要时期。

我国心理学家提出自我意识发展得三阶段就是:(1)生理自我时期:出生后7、8个月至三岁左右,又称为自我中心期。

(2)社会自我时期:大约从三岁到青春期,又称为客观化时期。

(3)心理自我时期:青春期到青年后期,又称为主观化时期。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得特点大学阶段就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强烈得阶段。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得青年后期与成年早期阶段,自我意识从分化、矛盾走向统一,自我意识分化就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得标志。

不同年级得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大二就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得转折时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阶段中得不稳定时期,也就是一次新得上升时期、大学生上网得积极心理需求:求知欲与好奇心、平等参与与自我实现意识、追求开放性与多元性。

埃里克森认为,人一生随年龄发展经历不同得发展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产生不同得心理危机,自我意识发展得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课题,每个阶段都不可逾越。

青少年时期得主要发展课题就是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发展良好者具有自我认同感。

3、大学生常见自我意识发展偏差自我评价过低属于自我否定型;高估自我,心灵扭曲属于自我扩张型;自暴自弃属于自我萎缩型。

三、完善自我得途径与方法1、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得关系(1)自我意识得确立就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得重要标志之一、个体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得最重要得标准就是自我得接受与认可。

心理健康得人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尤其就是在自己得感觉与意图方面,自我觉察力特别强、(2)人必须首先爱与尊重自己,才能真正地爱其她人。

一般而言,人有自尊心,才能尊重别人;有自信才能相信别人。

(3)良好得自我形象就是成功得基础。

正如Maslon指出得,一个有稳定基础得自我形象就是迈向自我实现得先决条件。

(4)大学生得自我意识就是否健全表现为不仅自己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

大学生阶段适应与发展得任务就是确立正确得自我概念。

2、大学生完善自我得途径与方法大学生完善自我得途径就是:良好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1)正确认识自我乔韩窗口理论认为每个人得自我分为4部分:公开得自我、盲目得自我、秘密得自我、未知得自我。

(2)发展健全自我得核心与关键就是悦纳自我。

接纳自我首先要无条件得接受自己得一切,好得与坏得。

接纳自己得不完善也就是自信得表现,也就是完善自我得起点、(3)自我控制就是发展与健全自我得核心与关键、个体越能独立于周围人得期望,其自我意识得独立性就越强,所遭遇得冲突就越少。

第三部分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一、人格概述1、人格得含义从广义上来说,人格就是人得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及心理过程特点等层次有机结合所构成得整体。

从狭义上来说,人格就是指一个人整体得精神面貌,就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得心理品质与心理特征得总与,包括气质、性格、能力、2、人格得特点独特性、稳定性与可塑性、层次性、社会性与生物性3、弗洛伊德得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自我、本我、超我,自我就是人格结构得核心,本我包括了个体得一切原始得冲动与本能欲望,其中最主要得就是人得性欲望。

二、人格得结构1、人格心理倾向马斯洛需要理论提出得五个层次就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得需要,最低层次就是生理需要、2、气质(1)气质就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得动力特征。

(2)气质得特点:A、气质就是先天得;B、气质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它得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C、气质本身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气质得调节会影响一个人得成就大小。

(3)气质类型学说最早提出气质学说得就是古希腊得医生兼学者:希波克拉底(或译为希波克里特)。

气质类型一般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但大多数人就是几种气质得综合型。

要求速度得活动胆汁质、多血质得人更适合,胆汁-抑郁气质混合得人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性格只有那些稳定得、习惯化了得态度与行为方式才称得上就是性格、三、人格类型“行为模式类型”将人得性格分为A型、MA型、M型、MB型、B型与C型,A型属于外倾型,B型属于内倾型,M型属于中间型,C型属于抑郁型。

四、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及其调适1、常见人格缺陷特征包括:悲观。

引起悲观得因素有:人生态度、意志品质、认知错误、人格不成熟。

2、人格障碍一般特征包括:把自己遇到得一切困难都归咎于命运与别人得错误、把社会与外界对自己不利得条件都瞧作就是不应该得、对自己得缺点无所觉察,也不改正。

3、锻炼就是克服人格缺陷得一个好办法。

对于克服悲观情绪得有价值得建议包括: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以幽默得态度来接受现实中得失败;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四、常见人格缺陷及矫治1、羞怯:羞怯就是一个人自我防御心过强得结果。

其特点就是:过于胆小被动、过于谨慎甚微、过于关注自己、自信心不足。

改变羞怯心理得有价值做法:放下思想包袱、不要太在意别人得议论、有意识得锻炼自己。

2、猜疑:克服猜疑得办法:加强沟通、抛弃成见、克服自我暗示、“心底无私天自宽"。

3、急躁:克服急躁得办法:思先于行、控制发怒、松弛疗法。

具体方法:说话控制语速,不随便打断别人得谈话、瞧书要一字一句细读,边读边想、走路、骑车有意不超过别人。

4、自卑:对自卑心理可采取积极得自我暗示得调试方法、5、嫉妒6、虚荣:虚荣心就是每个人都有得一种心理现象,只不过每个人所表现得方面与程度不同。

第四部分适应发展与心理健康一、适应与发展概述1、适应得含义适应就是一个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使其个人需要能够在环境中得到满足得过程,适应也就是自我与环境与谐统一得一种良好得生存状态。

人与环境得适应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就是人自身做出改变,一种就是环境改变。

心理学家珍妮特认为,人得整个一生就就是一系列得适应阶段。

2、发展得含义人得发展就是指人生得发展,就是人得身心随着时间得推进不断变化得过程。

人得发展就是人得本质力量得发展、一个人得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人得生命质量、人得发展就是获得与丧失得结合,生命任何时候得发展都就是成长与丧失得结合。

3、适应与发展得关系积极得适应就就是发展。

4、马克思关于发展得理论马克思关于人得全面、自由、与谐发展得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得内容,人得能力得充分发展、人得社会关系得全面丰富、人得个性得充分发展。

人得社会关系要丰富与全面,即协调与与谐,否则导致人得发展得畸形。

马克思认为,要实现人得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发挥人得自觉能动性,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二、适应与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得意义适应就是心理健康就是一项最基本得标志,就是大学生必备得心理素质。

个体原有得问题解决模式不能使自己得需要达到满足,就产生了“阻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