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水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排水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排水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一、管道线路测量定位:1、测量前先复核水准点,符合规范要求。

2、在测量过程中,沿管道线路应设临时水准点,水准点间距不大于100m并与原水准点相闭合。

施工水准点应按顺序编号,并测定相应高程。

3、若管道线路与地下原有构筑物交叉,必须在地面上用标志标明位置。

4、定线测量过程应作好准确记录,并标明全部水准点和连接线。

5 、施工过程中发现桩钉错位或丢失及时校正或补桩。

二、沟槽开挖:1、排水管道沟槽开挖时,根据要求及施工安全的条件进行放坡和预留工作宽度。

沟槽放坡见下表:沟槽放坡H: M工作面宽度见下表:2、按设计图纸要求和测量定位的中心线,依据沟槽开挖尺寸,撒好灰线。

3、采用机械挖槽时,应向机械司机详细交底,交底内容一般包括挖槽断面、堆土位置,现有地下构筑物情况及施工技术、安全要求等,并应指定专人与司机配合,其配合人员应熟悉机械挖土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并与测量人员配合,及时量测槽底高程和宽度及放坡,防止超挖及放陡坡。

4、机械挖槽,应确保槽底土壤结构不被扰动和破坏,开挖时应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保留20 cm左右一层不挖,用人工清底(机挖人清)。

5、人工清挖槽时,应认真控制高程和宽度,并保护槽底土壤结构不受破坏。

6 、堆土边缘至槽边的距离应根据运输工具而定。

三、排水管道施工1、管道线路测量定位:①测量前先复核水准点,符合规范要求。

②在测量过程中,沿管道线路应设临时水准点,水准点间距不大于100m 并与原水准点相闭合。

施工水准点应按顺序编号,并测定相应高程。

③若管道线路与地下原有构筑物交叉,必须在地面上用标志标明位置。

④定线测量过程应作好准确记录,并标明全部水准点和连接线。

⑤根据图纸和现场交底的控制点,进行管道和井位的复测,做好中心桩、方向桩固定井位桩的验桩、拴点工作,测量高程闭合差要满足规范要求。

⑥施工过程中发现桩钉错位或丢失及时校正或补桩。

2、沟槽土方施工管道采用开槽施工方法施工,当土方用机械开挖时,保留土应用人工清槽,不得超挖,如若超挖应进行地基处理,当有地下水时,应进行施工降水以保证干槽施工,当降水不利地基被扰动应进行地基处理。

沟槽开挖的宽度、边坡坡度、分层开挖每层深度等应根据施工规范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管槽开挖应确保安全,深基坑应分级开挖支护,注意防水冲刷,开挖土方应堆放安全,及时回填。

、沟槽土方开挖施工技术方法(1)对于挖方段沟槽开挖前首先将路床以上部分的土方全部挖掉,以减少沟槽开挖深度,更好的保证沟槽开挖安全,然后再按照边坡率对沟槽进行放坡开挖。

沟槽开挖时,尽量采用挖填结合的方法,分段施工,并做好土方调配。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回填须用的土全部堆放在现场附近的空地,弃土及时外运堆放。

为减少土方倒运,降低工程成本,可采用将路线前端土方外弃,利用线路后段土方的方法。

(2)本工程沟槽开挖,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土、人工修坡检底的方式,边坡系数根据槽深和土质情况按设计要求选定。

(3)开挖沟槽,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沟槽严禁超挖,基底设计标高以上20〜30cm的原状土采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如果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必须换填连槽石或中、粗砂并夯实,严禁用土回填。

(4)沟槽开挖检底至回填全过程不得受水浸泡,雨天施工尽量缩短开槽长度,做到开槽快、安管快、回填快。

一旦发生泡槽现象,应立即将水排除干净,并将基底受泡软化的表层清除掉,换填砂石料或中、粗沙,并夯实,做好基础处理之后再下管安装。

(5)人工开槽时,宜将上部混杂土与槽下部优质土分开堆放,以便回填。

、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

沟槽在地基受到扰动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

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

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分别采用原土、砂石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度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调整。

、沟槽回填施工技术方法污、雨水管道须经闭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沟槽土方的回填工作。

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

回填材料及压实密度应严格执行本工程设计相关设计图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相关要求。

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

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

沟槽回填施工技术方法如下:(1)沟槽回填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上部路床结构的稳定, 为此要加大检查频率和力度。

(2)回填时应根据回填部位、土质情况,选用适当的机具、方式进行分层回填夯实,每层不超过30cm厚,以保证达到设计规定的密实度要求。

(3)在施工中要注意控制土质的含水量。

刚开挖出来的土,若符合设计要求,直接运到闭水试验结束后的沟槽回填现场进行回填,以缩短土方在空气中的暴露的时间,控制天然含水量的变化,以达到最佳回填效果,满足密实度要求。

(4)必须严格控制底部回填的颗粒大小及含水量的变化,回填土的颗粒不能超过厚度的30%,且大颗粒不能太多,也不允许集中摆放。

当回填土的含水量较小时,回填前要先洒水,一般头天晚上洒水第二天早上用于回填。

(5)施工、测量、质检、实验室人员应严格控制层厚,并在井壁上划出回填区域,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具体施工程序如下:回填-夯、压实-质检、实验室人员(和监理工程师一起)-取样-称量、计算、得出结果(不合格者,通知施工人员进行返工处理,消除不合格点)-合格后填表,报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上一层回填。

(6)承插管道中心线以下胸腔部分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土质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超过30cm),密实度要求大于93%尤其对管道下部三角区要特别注意插捣密实;管道中心线以上部位采用素土回填,密实度要求不小于93%,沟槽上部路基下80cm范围内可采用8%灰土回填夯实。

(7)回填中为保证管道安全,管顶以上60cm范围只能采用蛙式打夯机或冲击夯等小型夯实机具进行夯打,管顶以上〉60cm才能进行碾压。

机械碾压每层厚度一般为30cm左右,主要根据压实机具进行控制,按照先初碾——人工找平——再碾压——人工精平的程序进行,每层都要满足平整度要求(8)检查井周回填碾压由于受到限制,不便于大面积机械化操作,容易在检查井周形成薄弱环节。

检查井周要进行80cm范围内的灰土加强。

但每层回填时,并要对检查井周进行着重处理,再进行机械操作,保证检查井周回填质量。

(9)回填区域与道路设计路基重合,应按道路回填土的要求具体做法执行。

3、排水管道安装管材管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

基础管道基础采用砂石垫层基础(除满包采用商品混凝土以外)。

管道接口采用砂石基础的钢筋混凝土管,管道接口采用柔性橡胶圈承插接口。

橡胶密封圈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管道基础应置于密实的未扰动的原状土层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性的地基,要求地基承载力》。

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弱地基时应采取换土换填砂砾石等加固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

当软弱基础不超过时,应全部采用砂砾石换填,在厚度超过时,在采取抛石处理后,按照进行换填。

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道施工方法:①为了把管子稳平,以及进行检查和校正胶圈的就位位置,承插管应增设深度为30cm与管基等宽的工作坑,使管身能够全部接触槽底土层,防止管身局部引起应力集中。

②橡胶圈在承插口内对接,是按照滚动方式考虑,因此在插口上的橡胶圈要保证平直,勿扭曲,严格控制橡胶圈的到位情况。

施工时,将待安装的管子用起重机稍微吊起,保持刚刚离开槽底即可。

胶圈套入插口端部后,用手整理,清除扭曲,调整松紧度,使周围一致,必要时可涂肥皂水润滑③插口对准承口以后,检查对口间隙一致。

插口平行进入承口时,一边用手拉葫芦拉进,一边检查胶圈滚动进入深度是否一致,如发现局部挤出,应停止拉动,及时用扁铲将胶圈推进。

④控制插入深度,当胶圈滚动达到插口止胶台时,停止拉入。

安装过程中,注意防止管身倾斜,保持管道底部中心的直线度,始终观察承口内工作面与插口工作面环向间隙是否均匀不变。

⑤管道敷设后要检查管底部中心线,其允许偏差不大于20mm管内底高程偏差不大于10mm插口进入承口的长度允许偏差5mm胶圈滚至插口止胶台。

⑥管子接口就位后,立即在管子底部两侧塞土,使管身稳定,在不妨碍继续安装的管段的情况下, 应及时进行胸腔还土。

⑦承插管管道中心线以下胸腔部分采用砂砾石或符合设计要求土质分层回填,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密实度要求大于93%尤其应对管道下部三角区进行插捣夯实;管道中心线以上部分采用素土回填。

聚乙烯钢塑复合缠绕管施工方法:管道采用人工敷设,敷设后要检查管底部中心线,其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 管子接口就位后,立即在管子底部两侧塞土,使管身稳定, 在不妨碍继续安装的管段的情况下, 应及时进行胸腔还土。

接头采用电热熔连接,基础采用中粗砂。

管道连接所用材料及附件均由厂家配套提供。

且与钢筋砼管连接时,采用柔性止水件。

施工前在管道与检查井相接部预先防止橡胶止水件,然后采用水泥砂浆砌入检查井的井壁内。

4、检查井施工设在车行道下的检查井,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应预留台阶接茬;井室周围回填压实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

、基坑开挖及基底处理、基坑放样(1)施工前,首先应准确定出检查井中心及纵横轴线。

(2)基坑边坡坡度可依土质情况适当放坡。

如基坑较浅可考虑垂直开挖。

(3)基坑宽度:有水基坑考虑检查井尺寸每边放宽〜,无水的浅岩或岩石基底,可与检查井基础尺寸相同。

( 4)如遇地质不良,检查井基底需换填土壤时,放边桩应考虑换填厚度,一次放够尺寸。

、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前应在纵横轴线上,基坑边桩以外设控制桩,每侧至少两个。

( 2)挖基: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办法,对开挖深度小,土质较好地段边坡可放陡甚至垂直开挖,对开挖深度较深,有水的地方,应以稳定边坡为主,依土质情况适当放坡。

、基底检验处理( 1)基底开挖完后,应检查如下内容:①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②基底地质承载力是否与设计相符;③基底排水能否满足要求。

( 2)基底容许误差应符合规定:基底标高必须按设计严格控制,一切松散浮土必须清除,若有局部超挖,不能用松土填补,只能在铺座灰时,以砂浆调平。

( 3)当挖至设计高程若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可采用连砂石或灰土进行换填。

( 4)当挖至设计高程且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及时下基封闭回填,以免因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基底承载力。

、模板工程(1)模板工程施工:为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我们将在模板制作方面进行相当的投入。

并和专业加工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定型模板如期制作和到现场。

(2)模板施工技术措施:1)为确保本工程质量,对本工程使用的模板材质、施工工艺严格按有关措施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