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快我市老年助餐点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我市老年助餐点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我市老年助餐点规范化建设的指
导意见
老龄办关于加快我市老年助餐点规范化建设的指点意见
为加快推动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逐渐满足本市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根据《x食品卫生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单位卫生规范》等相干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老年人体弱多病、属疾病易感人群的特点,特制定本指点意见。

1、目标任务
社区老年人助餐点是指以社区为主导,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务的场所(以下简称“助餐点”)。

通过鼓励社区设立老年人助餐点,重点帮助解决本市高龄、独居、纯老家庭和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群体的平常用餐难问题,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重点鼓励助餐需求较为集中的中心城区推动助餐服务点的设立,到2015年,城乡社区建有助餐点580家,其中中心城区75家,可以利用日间照料中心、社会饭店、食堂等场所配设,以利切实提高我市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

2、建设标准
1、建设范围。

按助餐点的服务能力分设3类标准:
(1)综合型助餐服务示范点:建筑面积不低于150㎡,集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为1体,配送餐能力在250客/餐以上,最少能容纳20名以上老年人同时就餐,同时承当2个以上助餐点膳食配送任务。

(2)综合型助餐服务点:建筑面积不低于100㎡,集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为1体,配送餐能力在150客/餐
以上,最少能容纳20名以上老年人同时就餐。

(3)单1型助餐服务点:建筑面积不低于50㎡,具有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最少能容纳10名以上老年人同时就餐)等功能之1或之2,供餐能力不低于50客/餐。

2、设立要求:
(1)助餐服务点选址应距离粪坑、厕所等污染源25米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等分散性污染源影响范围以外。

(2)综合型助餐点应配备1⑵名管理、服务人员(持健康证上岗)。

(3)应符合消防、环保、食品安全等有关部门规定,配备消防安全设施,并提供无障碍设施。

3、服务管理
1、管理要求:每一个助餐点必须在醒目处公然以下内容:
(1)助餐服务点的铜牌;
(2)每周菜谱和收费标准;
(3)规章制度和监督电话;
(4)**市食品卫生许可证(综合型助餐点)。

2、饮食要求:
(1)每周有食谱,两周食谱不重样,荤素搭配公道;
(2)根据老年人健康,提供符合老年人身体状态的饮食;
(3)饮食符合卫生要求,严防食品中毒。

内设厨房的助餐点每天对膳食进行留样,并保存24小时;凡由社会机构提供膳食的,应由服务提供方对逐日的膳食进行留样。

3、堂吃服务
(1)餐厅内要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无异味;
(2)餐厅内有合适老年人就餐桌椅和餐具,有防暑降温和御寒保暖装备;
(3)单1助餐点应当设有独立的分餐区,分餐人员要带帽子和手套;
(4)建立卫生消毒制度,定期消毒餐具和桌椅等物具。

4、送餐服务
(1)送餐人员必须使用专用封闭式外送车辆,送餐车上有统1的居家养老标识,依照指定线路及时送餐;
(2)外送车辆要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确保老年人用餐时候,饭菜中心温度能够到达65℃以上;
(3)每条送餐线路应控制在1.5个小时内(膳食从烧熟至食用时间应当控制在2个小时内;超过2个小时的应当及时冷藏,食用前完全再加热);
(4)送餐人员留意视察老年人用餐情况,并及时提示老年人当餐用完。

4、平常管理
1、各市、区老龄办根据助餐服务点的功能、范围及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分别以“综合型助餐服务示范点”、“综合型助餐服务点”、“助餐服务点”命名认定,悬挂全市统1的助餐服务点标识,并报市老龄办备案。

2、各市、区老龄办根据本区内老年人助餐需求的实际变动情况,负责调和设置助餐服务点,制定本辖区助餐服务管理制度,明确决策机构、管理机构和经营机构的职责,制定每一个助餐点的规章制度,明确所有工作人员的职责,定期对每一个助餐点的运作情况进行检查。

3、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本辖区内有助餐需求老年人的管理,及时对老年人进行身体状态评估、就近安排助餐服务点;公道安排和调剂外送的线路。

4、各助餐服务点要保持环境整洁,营建老年食堂氛围,制定公道餐饮收费标准,做好本钱核算,保本微利。

要严格履行食品卫生法规,遵照药监部门的食品卫生相干要求。

服务人员应持证上岗,每一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对老年人用餐情况要有详细记录,对用餐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每个月按时上报老年人助餐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