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归纳

最新《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归纳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 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 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5、其 ① 君知其难也 (他的,代词) ② 吾其还也 (表希望的语气副词) ③ 以其无礼 (郑国,代词)
文言虚词"其"字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它的(包 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 传》)。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2.第三人称代词。应译为“他”“它(包括复 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在东边) 又欲肆其西封(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黄昏)
词类活用 动词→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词类活用 形容词→动词
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 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 “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 记》)
②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 飞》)
3、焉
①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 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4、之 ① 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② 子犯请击之 (代词,代秦军) ③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 ④ 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特殊句式 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状语后置)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状语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状语后置)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状语后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判断)
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 “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 说》)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 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 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焉用亡郑以陪邻? (哪里要…,怎么…)
夫晋,何厌之有? (有何…,)
君之所知也 (所+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烛之武)许之(主语)(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
(主语)
(烛之武)夜,缒而出
(主语)
敢以(之)烦执事
(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介词)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 识归纳
总结字词句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文言虚词; 4、词类活用; 5、特殊句式。 6、省略句
5、微
①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 ②微言大义 幽微,精妙。
卑贱。
③见微知著
隐蔽,不显露。
④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
6、敝 ①使史更敝衣草屦。 坏,破旧 ②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③ 因人之力以敝之。 损害,衰败。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 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 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 (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 (考虑) 既东封郑 (使动,使…成为疆界) 阙秦以利晋(使动,使…受损、使…得利)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 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 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 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重要虚词例释
1、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2、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