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土高原教学反思

黄土高原教学反思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内容,是在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有了一些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区域—黄土高原,并能够举例说明黄土高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导入新课:首先先让学生阅读书23页25页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对黄土高原有个初步的印象,再让学生举例说出平时了解的和黄土高原有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读书24页图6.25黄土高原的地形图、地理图册15页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

最后以板图的形式归纳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2、借助书25页、地理图册15页图片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区域是华夏文明的先河。

3、过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黄土高原厚厚的黄土是怎么来的?完成书27页活动题,学生小组讨论,最后找到“风成说”的证据。

4、通过刚才所学的知识及看到的相关图片,学生了解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景观,让学生观察书26页图6.29黄土高原的塬、梁、峁及27页图6.30黄土高原的川让学生归纳黄土高原不同地貌景观的特点,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5、课堂小结
本节课最大的优点:借助教材、地理图册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地图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书中的活动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不仅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的不足:黄土高原厚厚的黄土的成因和黄土高原不同地貌景观出现的原因没有进行强调,学生容易混淆。

改进措施: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比较模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进行强调,而且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