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苏婷婷湛师基础教育学院政史系 11政治班
摘要:所谓的后进生,是指那些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不求上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和信任,往往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
这些学生人数不多,活动影响力却很大。
有时只是一两个人就把一个班级搅得乱七八糟,但如果教育得法,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将对班级建设产生良好的作用,以及对后进生的个人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转化
一、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各班都有一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的学生,根据相关调查分析,他们具有以下特殊的心理状态:
(1)自卑。
根据调查发现,后进生中有40%有自卑心理,因为他们成绩差或表现不好,是班上的“丑小鸭”或“灰姑娘”,有时甚至被指责为“败类”、“包袱”。
他们除了要应对学习的困难,还有面对老师的冷眼,家长的呵斥,同学的鄙视。
心理上有一种压抑感,易产生厌学情绪,惶惶中也会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
(2)依赖。
后进生中,大多数人的依赖心是比较重的。
在学校,他们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考抄完成,考试靠作弊蒙混过关;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的监督,自己缺乏进取心。
其本质是意志薄弱,怕吃苦的表现。
(3)虚荣。
后进生中,有些人虚荣心很强。
他们看到别人吃好,穿好,有派头,自己也跟着学,当家长不能满足他们的经济要求时,他们就会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
有时为了达到虚荣好强的目的,甚至会以突出的方式表现自己,如在课堂上与老师顶嘴,吵闹。
(4)孤独。
根据调查,后进生中有25%的有孤独感。
这些人寡言少语,性格孤僻,与班集体格格不入。
这种精神上寂寞和颓废,往往带来举动上的自我摧残,他们吸烟,喝酒,玩游戏,沉迷网络,自我封闭。
(5)易冲动。
大多数的后进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喜怒哀乐溢于言表。
他们相互间讲友情,为哥们,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打群架,触犯法律。
其实质却是缺乏法制观念,是非不分,盲目蛮干。
以上是后进生主要的心理特征和表现,当然,由于情况不同,心理状况也会因人而异。
二、后进生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一部分中学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其主观因素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念淡薄,积习难改。
但更多的是一些客观因素:
(1)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有负面影响的东西。
国外影视片,如武大片,警匪片,枪战片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言情小说,黄色网站充斥在每个社会上的人的身边。
据调查,后进生中喜欢看武打片和小说的有57%。
青少年自我识别能力差,在思想上容易受到影响。
有点后进生沉迷网络电子游戏,无心向学,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模仿电视电影中的剧情进行烧杀抢夺,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危害。
(2)家庭教育不当和居住环境不良。
据相关调查,后进生中,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的占20%。
有的家庭父母离异或分居,没精力管孩子,导致孩子走出校门没人管。
后进生中多数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长对子女放纵不管,有的过分
溺爱;有的家长听说孩子犯了错误,拳打脚踢,赶出门外。
有不少的家长有酗酒,不务正业,赌博,对子女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学校教育工作上的不足。
有少数教师认为后进生拉了班级的后腿,对他们的进步失去信心,训斥较多,使这些后进生在班级感到孤立,灰心失望。
有的后进生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师生关系紧张,使对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难生成效。
三、如何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虽然要么成绩差,要么行为差,总是让教师头痛不已,但后进生是人,不是产品,不可以当成次品或废品再回炉。
教师转化一个后进生,其实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善举,也给同样头痛的父母雪中送炭。
那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尽善尽美地转化差生呢?
(1)多个别谈话,少“课后算账”。
后进生长期被老师拿来与好学生作对比,大多养成了压抑苦闷和落落寡欢的心态。
要拨动他们的心弦,就要多尝试与他们个别谈心,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从中找机会点燃他们渴望的火苗。
经常这样不经意地和他们坐下来谈心,可消除学生潜在的心理疑虑,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人性之美和人性之真,从而缩短心理距离。
他们在弥补自己的缺陷过程中才不会心烦意乱,他们才会乐意与教师交往。
(2)多与家长沟通。
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十分必要。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讲究一个“诚”字;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及地点;要引起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重视等等。
班主任与家长良好的沟通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良好外在环境,也是他们天赋、才智得以发展的良好背景。
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访常常是报忧不报喜,后进生怕老师家访,这在学校中并不稀奇。
如果学校与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商讨后进生的思想、学习问题,则往往会获得喜人的效果。
(3)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训斥。
地球是不断运动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不一定就是明天的“尖子”;今天的后进生,不一定就是明天的后进生。
许多在学校时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能力强,而一些在校时的所谓“后进生”,一旦在实践中找到适合他们的发展环境,往往会大有一番作为。
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后进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人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所以,我们的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说不定“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4)多正面疏导,少处处设卡。
目前,许多学校已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门校本开发课程,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对学生进行正面疏导。
但是,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必须注意几个原则: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即师生间必须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共情原则,教师注意倾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如果老师采用处处设套的方法,极有可能引起后进生的逆反心理,弄巧成拙。
(5)多诚恳帮助,少越俎代疱。
后进生的逻辑推理、归纳分析能力比较差,课堂教学中同等难度的内容往往不可能得到同等贯彻。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把宏观宣讲同微观帮助结合起来,认真批改作业,进行个别帮助。
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在理解和分析问题上下工夫。
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全班的整体学
习水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教师只有在教育中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我学习,我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二卷第P115~P116页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靖城中心小学郭丽苗
《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常州市北环中心陈广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