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环形混凝土电杆制造工艺规程
1、总则
1.1为贯彻GB/T4623-2006《环形混凝土电杆》标准,加强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按GB/T 4623-2006《环形混凝土电杆》标准生产的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环形混凝土电杆。
1.3凡本规程中未作规定的部分,按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原材料
2.1 水泥
2.1.1 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快硬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分别符合GB175、
GB1344 GB748及GB199的规定。
2.1.2 水泥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2 包,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过期或对质量有怀疑时,需按规定重新检验后使用。
2.1.3 集料
细集料宜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为 3.2〜2.3。
粗集料宜采用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且应小于钢筋净距的3/4。
砂、石的其他质量应分别符合GB/T 14684、GB/T 14685的规定。
2.1.5 水
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JGJ 63 的规定。
2.1.4 外加剂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GB8076的规定,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或其他对钢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
2.1.5 掺合料掺合料不得对电杆产生有害影响,使用前必须进行试验验证。
2.1.2 钢材
2.1.2.1 普通纵向受力钢筋
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或热轧光圆钢筋,其性能应分别符合GB 1499、GB 13013的规定。
2.1.2.2 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
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钢绞线和钢棒(热处理钢筋),其性
能应分别符合GB/T 5223-2002 、GB/T 5223-2003 和GB/T 5223.3-2005 的规定。
2.1.2.3 架立圈筋
宜采用热轧光圆钢筋、冷拔低碳钢丝,其性能应分别符合GB 13013、JGJ 19-1992 的规定。
2.1.2.3 螺旋筋
宜采用冷拔低碳钢丝,其性能分别符合GB13013、JGJ19-1992 的规定。
2.1.2.4 预应力钢筋应优先选用变截面钢筋。
2.1.2.5 钢材的技术要求与验收规定
2.126碳素钢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筋》和GB2103《钢丝验收、包装、标志、质量证书的一般规定》的规定。
2.1.2.7 钢筋(丝)经检验合格后,应按不同厂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强度等级分别堆放并标识,不得混放,并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3、钢筋加工和半成品骨架制作
3.1 钢筋
3.1.1 钢筋不得有颈缩,表面不得有裂纹、损伤。
钢筋和钢丝表面应洁净,如有油渍、漆污、浮皮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3.1.2 预应力钢丝宜采用变截面钢丝。
3.1.3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成盘的钢筋或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3.2 钢筋加工
3.2.1 预应力钢丝经调直、定长切断后的长度相对误差应不大于钢丝长度的1.5/10000 。
3.2.2 非预应力钢筋的对焊宜采用闪光对焊,焊接技术要求应符合GB50204-2002的规定,其接头处的强度应不小于钢筋本身强度。
3.2.3热轧光圆钢筋或热轧螺纹钢筋在调直除锈时,其延伸率I - IV 钢为3%-5%。
3.3 半成品骨架
3.3.1 钢筋半成品应按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制作。
3.3.2 纵向受力钢筋沿电杆环向均匀配置,其根数不应少于国标规定或设计要求。
3.3.3 螺旋筋的直径、螺距断面应符合以下规定:
3.3.3.1 预应力混凝土电杆螺旋筋螺旋筋直径:
a)梢径小于190mm勺锥形杆不小于2.5mm
b)梢径等于190mm勺锥形杆不小于3.0mm
c)锥形杆梢径或等径杆直径大于或等于230mm勺杆段不小于4.0mm 或按设计图纸配置。
螺旋筋间距:
a)当杆段锥形杆杆段梢径小于或等于170mm寸,间距不大于150mm 杆段梢径大于170mn S寸,间距不大于100mm
b)等径杆不大于100mm
c)所有杆段的两端,螺旋钢筋应密缠3-5圈。
3.3.3.2 钢筋混凝土电杆螺旋筋螺旋筋直径宜采用2mm-6mjm其间距不大于150mm当手工缠绕时,螺旋钢筋应用钢丝与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或用接触焊固定
3、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电杆离心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50级,脱模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勺混凝土强度等级勺50%,出厂寸应不低于设计勺混凝土强度等级勺80%。
4、混凝土勺配制
4.1 混凝土勺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塌落度宜控制在10-30mm左右。
4.2 应严格按照规定勺配合比配料,水和水泥勺称量误差不得超过1%,砂、石不得超过3%。
4.3 应随气候变化测定砂、石勺含水率,及寸调整用水量。
4.4 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其搅拌寸间规定为:自落式搅拌机3-4min,强制式搅拌机2-3min。
4.5 浇灌
4.5.1 钢模必须清理干净,螺栓应齐全完好,钢模内壁及企口均匀涂刷脱模剂。
4.5.2 模内骨架不得扭曲,对主筋、螺旋筋、架立筋、预埋件等勺位置必须
检查校正合格后方可浇灌。
4.6 合模
461合模前,钢模企口必须清扫干净,并涂上隔离剂。
462合模时,上下钢模的端面应对齐,不得有错位;合模后钢模螺丝应对称拧紧,不得遗漏。
5、构造要求
5.1保护层厚度
钢筋混凝土电杆主筋直径大于6mn fl寸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主筋直径小于6mn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2mm
5.2螺旋筋的直径、螺距布置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所有杆段两端螺旋筋应密缠3-5圈。
6、钢筋加工及骨架成型
6.1不得使用锈蚀的钢筋;主筋必须调直,与连接钢板圈焊接长度
80mm,双面焊,增加加强钢筋4①12L=500mm;
6.2架立圈采用①6钢筋制作,杆端部各设一个,其余@ 500mm;螺
旋筋采用①3冷拔丝制作,在端部密绕三圈,其余:等径杆@ 100mm; 螺旋筋与主筋应用绑丝绑扎牢固;
&离心成型
8.1离心前钢模跑轮和离心机托轮应对正放稳。
8.2 离心时间及离心速度见下表(表1、表2 )表1
表2
8.3 离心过程中应密切注视各部运行情况,如发现跑浆,,钢模剧烈跳动,螺丝松动或断裂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处理。
8.4 混凝土初凝前必须离心完毕,并作好离心记录。
9、养护及脱模
9.1 混凝土电杆离心成型入窑后要静停2 小时再送汽;
9.2升温和降温时,升、降温速度每小时不得超过40C ;混凝土的恒温温度:不高于80Co
9.3 应严格控制养护时间,每天要每2小时测温一次,认真填写养护记录。
9.4 脱模时严禁摔、敲钢模和杆段。
9.5 电杆脱模后应继续覆盖浇水养护,并应避免骤冷和曝晒。
10、离心机和钢模的使用操作要求
10.1 离心机在使用期间应指定专人进行下列检查和保养工作。
10.1.1 全部机座螺丝应每班检查一次。
10.1.2 离心机应定期检修,大修周期一般一年一次,需注油的部位应定期加注或更换润滑剂。
10.1.3 离心机每工作班必须清洗干净,转轴、托轮机座上不得存有灰浆。
10.2 钢模使用注意事项
10.2.1 严禁用手锤、铁棍等坚硬工具敲打钢模和企口,应防止企口与其它坚硬物体碰撞。
10.2.2 钢模吊放离心机上时应小心轻放,避免与托轮剧烈冲击。
10.2.3 钢模暂停使用时,其内壁和企口应清扫干净,并刷油,然后合模妥善保管。
10.2.4 当钢模在离心机上旋转离心时,如产生剧烈跳动而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安全时,应停用检修。
10.2.5 校正钢模弯曲宜采用冷压。
11、产品保管与运输
11.1 保管、堆放
11.1.1 产品堆放场地应当平整。
11.1.2 产品应按规格、类别、等级分别堆放。
锥形杆梢径大于270mm
和等径杆直径大于400mn时,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
锥形杆梢径小于或等
于270mn和等径杆直径小于或等于400mm寸,堆放层数不超过
6 层。
11.2 运输
11.2.1 产品起吊与运输时,不分电杆长短均须采用两支点法。
装卸起吊应轻起轻放,严禁掉以轻心抛掷、碰撞。
11.2.2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两支点位置分别位于距根端0.15L 处和距梢端0.21L 处。
1123产品装过程中,每次吊运数量,梢径大于170mm勺电杆,不宜超过三根;梢径小于或等于170mm勺电杆,不宜超过五根。
如采用有效措施,每次吊运数量可适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