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第一学期期末初二历史试题

2018-2019第一学期期末初二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初二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1.2018年3月,西周青铜器“虎鎣”现身英国(下图)。

目前“鎣”类青铜器已知仅存世七件。

“虎鎣”
之前的拥有者曾参与洗劫圆明园,由此而获得“虎鎣”等珍贵文物。

据此判断“虎鎣”之前的拥有者
参加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左宗棠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重大贡献是
A.创建湘军 B.献身变法 C.收复新疆 D.再造民国
3.“泰西(欧美)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求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这一论述属于哪一派的观点?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4.下图是课堂讨论的场景,同学们讨论的应该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 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

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D.向西方学习
6.北伐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

下列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7.右图是张店七中学生参观红军师师史馆的照片。

红军师师史
馆座落于张店区人民西路48号,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历史
图片真实反映了由秋收起义部队组建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
一军第一师、百色起义部队组建的红七军、赣西南武装起义
部队发展形成的红三军交融而成的红军部队80多年的光辉
历程和精神风貌。

革命时期,领导秋收起义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叶挺
8.下图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长征组歌》中描述这个事件的歌词是
A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B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C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D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9.2014年我国政府决定每年的“12月13日”为
国家公祭日,“9月3日”为纪念日。

与它们相
关的事件

A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 .五四运动、红军长征
C .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胜利
D .新中国成立、港澳回归
10.右图所示事件
A .中国局部抗日战争开始
B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1.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
A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程
C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12.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面属于经济方面变化的是
A .《海国图志》的编成
B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C .京师大学堂开办
D .民族工业的发展
13.为迎接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2016年上半年我国开工新建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
2019年底建成。

看到这一消息,人们不仅会想到100多年前修建了京张铁路的
A .侯德榜
B .詹天佑
C .张之洞
D .张謇
14. 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
A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 .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C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D .主张“自强”“求富”
15.《寻访革命英雄》活动中,老人们为同学讲述的
革命英雄事迹也是史料的一种形式。

应属于
A .文献史料
B .口述史料
C .实物史料
D .一手史料
第Ⅱ卷 历史思维论坛
“你可以不当历史学家,但要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学习历史的意义不在于记住多少知识,而应该学会 研究历史,在探索发现中提高分析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等!
16.上海的历史变迁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缩影。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上海大事年表摘录
粉碎敌人进攻
(转战陕北) 转入战略进攻 (挺进中原)
进行主力决战 (三大战役) 推翻反动统治 (渡江战役)
① 1843年,根据《 A 》,上海开埠
② 1845年11月,上海英租界设立
③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租借)创办《青年杂志》,掀起 B 运动
④ 1919年6月,上海工人大罢工,公共租界、法租界等商人相继罢市
⑤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借召开,宣告 C 诞生
材料二清朝是被迫开放的,租界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象征。

实际上租界是一个国中之“国”,拥有治外法权。

但这也使它成为一个特殊的地方,各种势力都利用它得到一定程度的庇护,包括革命党在内。

租界是中西文化汇聚的地方,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实验室。

无论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大多是先从上海引进,在上海实验做出示范,然后再推广到全国。

——摘编自葛剑雄《上海在近代中国的地位》(1)请将大事年表中三个空白处填充完整。

(2)上海的变迁折射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哪些主线?
(3)材料二作者对租界的评价有哪些观点?请从材料一大事年表中选择史实分别予以证明。

作者对租界的评价观点(任举两个)
史实
(举一例,写序号即可)
17.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斗争与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幅图片
材料二《新青年》派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希望,1921年夏,他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年)。

他虽然也遵循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但却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他认为,中国革命的载体不是数量较少的工人,而是农村的广大贫苦农民。

在1946年爆发的内战中,共产党得到了千百万农民的支持,战胜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世界历史》
材料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典画面,请分别指出所反映事件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至少三条)
(3)阅读材料三,列举出两个革命精神,并任选一个谈谈其内涵。

18.参观历史博物馆和观看历史纪录片都是我们接近历史、感知历史的重要途径。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参观博物馆】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由20多个场馆组成,其中以抗战文物陈列主题最为有名,下面是某历史老师参观拍摄的照片。

(1)“中国壮士雕塑群”前石碑上刻的“1931—1945”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

请写出标志抗日战争开始和结束的事件。

(2)“中流砥柱馆”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抗战的情况。

请列举两例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3)“正面战场馆”里一块展板上写着:“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阅读此展板上的材料,你得出哪些结论?
【观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片段: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

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4)材料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9.《寻访革命英雄·讲述英雄故事》作品展
(1)你寻访的是哪位革命英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其英雄事迹。

(2)你制作的图说卡片互评得到多少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