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后面的答案卡内) 1.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 .1949年9月 B .1949年10月1日 C .1950年10月1日 D .1953年7月 2.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句话表明 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 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 A.《共同纲领》 B. 《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 .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C .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D .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拉萨 5.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A .西藏和平解放 B .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 .建成青藏铁路 D .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 .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 .开展合作化运动 C .组织生产合作社 D .实行公私合营 8.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
”这是因为,1956年 A .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 D .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9.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其主要表现是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浮夸风 ④共产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10.“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 B.四五运动C.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江青为首的“四人帮”11.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A.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 B.真理标准C.是否以阶级斗争为纲 D.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12.下列有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相同点阐述错误的是A.建国后召开的党的会议 B.重视经济,都大力发展生产力C.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13.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本质含义是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14.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5.我国各民族能相互团结、共同繁荣,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A.各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革命 D.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6.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
”这种飞机是A.歼5型运输机 B.歼5型强击机C.歼5型歼击机 D.歼5型轰炸机17.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8.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以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19.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是在A.1970年10月B.1971年10月C.1972年10月D.1973年10月20.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是在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B.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C.“汪辜会谈”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21.2002年,中华大地掀起了“唐装”热,色彩靓丽的唐装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你知道这一景象与下面哪次会议有关A.云南世博会 B.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C .海南博鳌亚洲论坛D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22.1996年被列为“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的是A .海洋高技术B .激光技术C .生物技术D .信息技术23.下列哪一项成果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了现实A .计算机网络B .电视C . 报纸D .书本24.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从A .20世纪初B .20世纪80年代C .20世纪90年代D .21世纪25.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 机、手机)。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 .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 .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 .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初二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50分钟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下面的答题卡内)____二、非选择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5分,第28题8分,第29题16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
”——美国上将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材料二:“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出这是哪一次战争后的停战协定?它签订于哪一年?(4分)(2)在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了30多万英雄功臣,试举两个代表人物。
(2分)(3)从人民志愿军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精神?(2分)(4)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上述战争胜利对中国的伟大意义。
(3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二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首先出现在我国的哪一个省份?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6分)(2)材料二是邓小平对哪一经济特区的评价?这个经济特区所在的省还开放了哪些经济特区和开放区?(5分)(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它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决定实行的?(4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国殇》请回答:(1)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2)当前,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分)(3)《国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愿?说明了什么?(4分)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毛泽东访问苏联:材料三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
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摘自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2分)(2)毛泽东访问苏联的目的何在?(2分)(3)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2分)(4)材料三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2分)(5)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外交事业是否一帆风顺?请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3分)(6)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5分)初二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5分,第28题8分,第29题16分,共50分)26、(1)朝鲜战争; 1953年。
(4分)(2)黄继光、邱少云等。
(2分)(3)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舍家卫国、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
(2分)(4)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力的外部环境,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3分)27、(1)安徽;(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分)(2)深圳;还开放了珠海、汕头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5分)(3)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分)28、(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分)(2)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
(2分)(3)思念故乡,渴望统一;说明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望,大势所趋。
(4分)29、(1)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
(2分)(2)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2分)(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分)(4)一是现在中国穷,二是中国永远不会称霸。
(2分)(5)不是。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封锁中国沿海,并在国际上孤立中国。
(3分)(6)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积极外交,努力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