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中等专业学校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10单招机械专业《电工基础》
一、填空题(30分)
1、电力系统中一般以大地为参考点,参考点的电位为( )电位。
2、欧姆定律一般可分为( )的欧姆定律和( )的欧姆定律。
3、全电路欧姆定律,说明了回路中电流Ⅰ与电源电动势的代数和成( )比,而与回路中的( )及( )之和成反比。
4、导体电阻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而电阻率则用符号( )表示。
5、已知电源电动势为E ,电源的内阻压降为U 0,则电源的端电压U=( )。
6、有一照明线路,电源端电压为220伏,负载电流为100安,线路的总阻抗为0.2欧姆,那么负载端电压为( )伏。
7、串联电路中的( )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上( )之和。
8、一只220伏15瓦的灯泡与一只220伏100瓦的灯泡串联后,接到220伏电源上,则( )瓦灯泡较亮,而( )瓦灯泡较暗。
9、1度电就是1千瓦的功率做功1小时所消耗的电量,所以它的单位又叫( )。
10、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的电流时必须先断开电路,然后按照电流从正到负的方向,将万用表直流电流挡( )联到被测电路中。
11、一条均匀电阻丝对折后,通以和原来相同的电流,则在相同时间里,电阻丝所产生的热量是原来的( )倍。
12、用电压表测量电源路端电压为零,这说明外电路处于( )状态。
13、一电炉电阻为44Ω,额定工作电压220V ,则此电炉额定功率为( )。
14、如图1-2所示,已知E=50V ,I=20A ,R=20Ω,则
A 点的电位是( )
15.在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 )。
串联的电阻越多,等效电阻越( )。
16.图2-1所示电路中,已知U ab =6V, U=2V, 则R=( )Ω。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图1-2
17.图2-2所示电路中,R=()Ω。
图2-1 图2-2
18.电路的运行装态一般分为()、()、()。
19.负载获得最大功率时称负载与电源相()。
二、选择题(30)
1、一段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A、I=UR
B、I=R/U
C、I=U/R
2、全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A、I=R/(E+ro)
B、I=E/(R+ro)
C、I=E/R3、某直流电路的电压为220伏,电阻为40欧,其电流为()。
A、5.5安
B、4.4安
C、1.8安
D、8.8安
4、我国低压供电电压单相为220伏,三相线电压为380伏,此数值指交流电压的()。
A、平均值
B、最大值
C、有效值
D、瞬时值
5、某长度的1平方毫米铜线的电阻为3.4欧,若同长度的4平方毫米铜线,其电阻值为()。
A、6.8欧
B、5.1欧
C、1.7欧
D、0.85欧
6、6欧与3欧的两个电阻并联,它的等效电阻值应为()。
A、3欧
B、2欧
C、0.5欧
D、9欧
7、三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其总电阻等于一个电阻值的()。
A、1/3倍
B、3倍
C、6倍
D、4/3倍
8、将2 欧与3欧的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在电压为10伏的电源上,2欧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为()。
A、4瓦
B、6瓦
C、8瓦
D、10瓦
9、当导体材料及长度确定之后,如果导体截面越小,导体的电阻值则()。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10、三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两个并联后与另一个串联,其总电阻等于
()。
A、R
B、(1/3)R
C、(1/2)R
D、1.5R
三、判断题(22)
1.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电子运动的方向。
()
2.几个不等值的电阻串联,每个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也不相等。
()3.两个电阻相等的电阻并联,其等效电阻(即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大。
()
4. 并联电路的电压与某支路的电阻值成正比,所以说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相等。
()
5.当负载被断开时,负载上电流、电压、功率都是零。
()
6.电路图中参考点改变,各点电位也随之改变。
()
7.我们所说的负载增加、减少,是指负载电阻值的增加、减少。
()8.当负载取得最大功率时,电源的效率为100%。
()
9.电路图上标出的电压、电流方向是实际方向。
()
10.电路图中参考点改变,任意两点间的电压也随之改变。
()
四计算题
1.若3min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8C,则导体中的电流是多少?
2.图1-6所示电路中,已知V U V U cd ce 2,3==,若分别以e 和c 作参考点电位,求c 、d 、e 三点的电位及ed U 。
3.如图1-11所示电路,求U ad 、U bc 、U ac 。
图1-6
c
d
e
5Ω
12V
36V
8Ω
I=2A
a
b
c
d
图1-1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