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案例1 寻找最佳方案1、孤岛自救活动目的:1、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危急事件及探讨一些处理危急事件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遇事能动脑筋想办法、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的能力。
3、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救意识及生存能力。
活动过程:1、引入课题师讲述沃特曼一家人被海浪冲到一个白雪皑皑的荒岛上的故事。
从而引入活动主题。
2、议一议(1)小组讨论:他们是怎样自救的呢?(2)小组各抒己见。
3、写一写请同学们写出你的自救方案。
4、评一评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孤岛自救方案,评选出最佳方案。
5、说一说请几名同学把孤岛自救方案,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6、做一做出示活动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冰比赛。
7、议一议让小组汇报化冰的方法,并评出最佳的化冰方案。
8、评价活动让每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并填在书中。
9、活动延伸(1)想一想你在森林中迷路了,天已经很晚,找不到回去的路,你打算怎么办?(2)做一做回去请你调查、收集生活中有关危急事件以及自救的方法,并把好的方案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信息传递活动目的:1、使学生知道信息传递方式在发展变化,了解一些现代信息传递的方法和特点。
2、知道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相互交往时离不开这些信息传递的手段。
3、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这些信息传递的方式,及时获得最新信息的意识。
活动过程:1、说一说教师出示课本中挂图。
师:以上各种信息传递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生:交流,然后填写书中第5页的表格。
2、比一比把自己知道的各种信息传递方法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进行比较,填在表格中。
3、想一想教师出示书中的挂图。
学生讨论:遇到这几种情况,你会采用什么信息传递方法?4、做一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次不同信息传递方法的游戏,比比看这些信息传递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5、查一查出示书中挂图,两艘船在海上相遇,用什么方法传递信息?了解一下其中的含义。
6、活动评价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写下来。
7、延伸活动(1)查一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法的变化情况。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2)议一议现代信息传递方法给家庭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案例2 假日旅游计划3、怎样制定旅游计划活动目的:1、使学生了解旅游计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知道怎样制定旅游计划。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3、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爱好旅游的兴趣。
活动过程:1、导入师:我们每年都有很多假期,你想去哪里旅游呢?旅游之前应先做什么?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
2、议一议(1)同桌小议:在制定旅游计划之前,你应该先做什么呢?(1)出示交通工具的图片,分小组交流这些交通工具,说一说它们的特点是什么,适合什么样的旅游,然后写在表中。
(2)准备带什么物品呢?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来。
4、议一议分组议论怎样旅游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5、评价活动让学生畅谈活动的收获、体会。
6、活动延伸(1)做一做收集全国著名旅游景点的资料,并出一期壁报。
(2)写一写模拟制定一个旅游计划。
4、制定一个旅游计划活动目的:1、让学生做一个旅游计划,并且展示自己的计划,为旅游做好充分的准备。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爱好,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活动过程:1、想一想引导学生回忆活动的内容。
2、看一看出示家住郑州的小红的想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是什么?3、写一写让学生在书中填写“我的计划”。
4、比一比(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计划(2)比比看哪位同学的旅游计划做得最好?怎么评呢?5、试一试(1)国庆节放假期间,如果你的家人决定出去旅游,请你和他们一起制定旅游计划。
(2)如果不去旅游,你打算怎样使这个假期过得更有意义呢?写下你的活动计划。
6、活动评价让学生在书上填写“我的收获”。
7、活动延伸(1)做一做学校要组织秋游,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野外郊游计划。
(2)议一议各小组交流郊游计划。
案例3 磁与生活设计思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磁,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到底磁有什么特性?生活中是怎样应用它的?这些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问题.本案例设计了“在生活中找磁”、“磁铁研究”和“设计一个磁性工具”三个专题,对磁现象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探索研究,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5在生活中找磁活动目的:1.通过找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2.通过了解磁的特性和用途,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重难点:1使学生认识、了解磁的特性和磁的用途。
2 通过找磁, 使学生懂得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课时安排 : 1课时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磁性做个小游戏引入新课.磁在我们生活中虽然有着广泛应用,但是如不细心观察,则不容易被发现.二、让学生说一说1、出示背景材料的图片,指名学生说说提供的物体是怎样利用磁性的?2、师点拨说明图中的物体是如何利用磁性的。
三、让学生找一找1、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用磁的例子,并指名学生回答。
2、举日常生活中收音机和电吹风两个用磁的例子。
3、让学生找一找生活用品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磁?并写下来。
四、在生活中找磁1、让学生说一说学材中提供的飞镖、录音机、磁盘、冰箱、电风扇、电磁炉这些物品哪些地方用到了磁。
2、师加以点拨。
五、学生谈学习收获六、活动延伸1、让学生找一找学校和学习用品中用磁的地方。
2、查一查学校电铃利用电磁制作的原理。
6、磁铁研究活动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磁铁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试验了解指南针的性能、原理。
3、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重难点:通过让学生掌握指南针的用法、作用、原理,了解磁力线的形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活动过程:1、以讨论的形式导入。
(1)师谈话:磁铁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
它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既能把一些东西吸过来,又能把一些东西排开。
磁铁能吸引所有的东西吗?(2)学生讨论交流: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品不能被磁铁吸引。
2、学生上台验证讨论结果。
3、师小结。
所有的铁器都可以被磁铁吸起;而铜、锌、铅制成的物件不能被吸引。
用镍、钴制成的物品可以被吸引,而且铁镍钴合金就是常见的磁性材料,它们的吸引力最强。
非金属的物品不能被磁铁吸引。
4、“说一说”活动。
(1)谁更有力?学生亲手做一做,通过三种不同形状的磁铁吸铁屑情况,可以看出磁铁的的形状会影响磁力。
(2)师点拨。
环形磁铁力大,条形磁铁次之,马碲形磁铁最小。
(3)磁铁拔河赛。
学生亲手做实验,观察指南针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说一说为什么。
(4)师小结。
磁铁有一个铁性,就是同性相排斥、异性相互吸引。
物体离磁铁越近,磁铁的磁场作用就越大。
(5)分组让学生做指南针实验,看看有什么结果。
5、“做一做”活动。
(1)如果把指南针随意拿在手中,而不考虑水平的问题,它能不能指出方向?(2)指南针的指针和你站的位置有关吗?学生拿着指南针在教室不同的位置重复这个试验,把结果告诉大家。
(3)磁铁或磁性物质会对指南针造成什么影响?拿一只回形针放在指南针的旁边,看看指出的方向还准确吗?并把实验结果告诉大家。
6、我的收获”分小组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然后填在表中,全班交流。
7、活动延伸(1)查一查,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北极光形成的资料,查找磁悬浮列车工作的资料。
(2)说一说,在生活中找找利用磁性知识的例子并学会运用。
7.设计一个磁性工具活动目的:1、了解电磁现象、电磁铁产生的原理,以及电磁铁的广泛用途。
2、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了解电动机的原理,使学生理解电动机为什么会旋转,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重难点: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磁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2.通过设计活动,展示学生的才能,激发创造的原动力,使学生求知、求新、发明、创造的愿望更加强烈。
课时安排: 2课时活动过程:1.讲故事导入新课师讲述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回忆已知的与电磁铁有关的电器产品。
2.做一做(1)教师提示学生: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小小发明家呀?请学生上讲台,按学材要求制作。
(2)制作后,思考几个问题:电源接通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大头针会被铁钉吸起);电源断开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大头针落下来)。
让学生互相讨论一下,看看他们是怎样理解的说出理由。
(3)教师归纳总结:在电流的周围总是环绕着磁场,将漆包线绕成螺旋状,可以使磁场汇集在一起,增强电流所形成的磁铁的磁力。
3.动力做一做。
按照图上的方法制作一个简易的电动机,理解电动机工作的原理。
4.试一试。
动手制作一个磁性玩具。
5.评一评。
学生先把制作好的作品分小组交流和评价,教师再进一步评出几个优胜组。
6.我的收获。
把自己设计的电磁工具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互相交流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7.活动延伸。
(1)环绕铁钉的线圈数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场强度吗?学生分成几组重复这个试验,分别用长短不同的两根漆包线绕制,看看吸起的大头针数量是否一样,然后让学生汇报结果。
(2)铁钉的大小会影响电磁场的强度吗?让学生换一个大一点的铁钉,重复上面的实验,看看有什么现象?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写出来。
(3)电流的大小是否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场强度?让学生再加上一节电池看看吸起的大头针是多少。
案例4 我爱社区设计思路:本案例设置的两个专题“社区调查”、“我是社区小主人”,就是力图通过对所在社区的环境、设施、服务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存在的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出力献策,当社区小主人,增强社区主人翁意识。
同时让学生想像、设计心中的社区。
8.社区调查活动目的:1、通过开展社区调查活动,使学生掌握社区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社区的广泛关注。
树立热爱社区、主动为社区服务的思想。
重难点:通过开展社区调查活动,使学生掌握社区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社区的广泛关注。
课时安排 2课时活动过程:1.由图引入新课。
2.做一做。
(1)四人小组交流制订调查表。
(2)学生分组分头进行社区调查实践。
调查方法自由选择,内容可从社区设施、服务、绿化等方面入手。
3.议一议。
(1)调查后每组派代表到全班汇报。
(2)小组比赛。
进行小组比赛,每位同学都可以尽情展示,小组将同学们展示的内容汇集之后在全班进行汇报。
比比哪个小组展示的内容丰富,效果好。
4.做一做。
学生自己结合成小组,全班按所选内容进行整理,然后在班内征求意见,形成书面建议书,送到社区主管人员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