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4.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5.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7.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8.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9.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
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
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2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2分)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