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09级离散数学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09级离散数学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离散数学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一、(本题满分12分)在命题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小王边走路边听音乐。

(2)除非a能被2整除,a才能被4整除。

(3)派小张、小李中的一人去开会。

(4)小张和小李是同学。

(5)今天是星期一仅当明天是星期二。

(6)若2+2≠4,则3+3≠6;反之亦然。

解:(1)令p:小王走路;q:小王听音乐。

符号化为p∧q
(2)令p:a能被2整除;q:a能被4。

符号化为q→p
(3)令p:派小张去开会;q:派小李去开会。

符号化为(p∧┐q)∨(┐p∧q)
(4)令p:小张和小李是同学。

符号化为p
(5)令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二。

符号化为p→q
(6)令p:2+2=4;q:3+3=6。

符号化为┐p↔┐q
二、(本题满分12分)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有的有理数能被2整除。

(2)没有不犯错误的人。

(3)人都不一样高。

(4)说火车比汽车跑的快是不对的。

(5)4>2与3≥1互为充要条件。

(6)除非李键是东北人,否则他一定怕冷。

解:(1)令F(x):x为有理数;G(x):x能被2整除。

符号化为∃x(F(x)∧G(x))
(2)令F(x):x是人,G(x):x犯错误,则命题符号化为:∀x(F(x)→G(x))
(3)令F(x):x是人;H(x,y):x与y一样高。

符号化为∀x∀y(F(x)∧F(y)→┐H(x,y))(4)令F(x):x是火车,G(y):y是汽车,H(x,y):x比y快,┐∀x∀y(F(x)∧G(y)→H(x,y))(5)令F(x,y):x>y,G(x,y):x≥y,a:4,b:2,c:3,d:1。

符号化为F(a,b)↔G(c,d)
(6)令F(x):x是东北人,G(x):x怕冷,a:李键,符号化为┐G(a)→F(a)
三、(本题满分8分)给出公式(q →r) ∧ ( p→p)的真值表并求出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

解:真值表如下
成真赋值:000、001、011、100、101、111;成假赋值:010、110
四、(本题满分10分)设p:2能整除5,q:太阳从西方升起,r:一年分四季。

求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
(1)((p ∨q) → r)∧(r→ (p ∧q)) (2)((┐q ↔p) → (r ∨p)) ∨ ((┐p ∧┐q) ∧r)
解:由题意,p、q、r的真值分别为0、0、1。

(1)的真值为0;(2)的真值为1。

五、(本题满分12分)使用等值演算法判断公式下列公式的类型。

(1)(p → q ) ∧ (q → r ) ∧ p → r (2)p ∧ (((p ∨ q ) ∧ ┐p ) → q )
解:(1)((p→q )∧(q→r )∧p )→r ⇔┐((┐p ∨q )∧(┐q ∨r )∧p )∨r ⇔(p ∧┐q )∨(q ∧┐r )∨┐p ∨r
⇔(p ∨┐p )∧(┐q ∨┐p )∨(q ∨r )∧(┐r ∨r )⇔(┐q ∨┐p )∨(q ∨r ) ⇔┐q ∨┐p ∨q ∨r ⇔1。

所以该公式为重言式。

(2)p ∧(((p ∨q) ∧┐p) →q) ⇔p ∧(┐((p ∨q) ∧┐p)∨q) ⇔p ∧(┐((p ∧┐p)∨(q ∧┐p ))∨q)
⇔p ∧(┐(0∨(q ∧┐p ))∨q) ⇔p ∧(┐(q ∧┐p ))∨q) ⇔p ∧(┐q ∨p )∨q) ⇔p ∧1⇔p 。

所以该公式为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六、(本题满分10分)将公式p → (q → r )化成与之等值且仅含有┐和∧这两个联结词的公式。

解:使用等值演算法可得p → (q → r ) ⇔ ┐(p ∧ q ∧ ┐r )
七、(本题满分12分)求公式(p →q )∧(q →r )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分别写出公式的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

解:主析取范式为:m 0∨m 1∨m 3∨m 7;主合取范式为:M 2∧M 4∧M 5∧M 6;
公式的成真赋值为:000,001,011,111;公式的成假赋值为:010,100,101,110。

八、(本题满分12分)在命题逻辑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只要今天天气不好,考生就不能提前进入考场;考试准时进行当且仅当考生提前进入考场。

所以,如果考试准时进行,那么今天天气就好。

解:令p :今天天气好;q :考生提前进入考场;r :考试准时进行;
前提:p q ⌝→⌝,q r ↔
结论:r p →
证明: ① q r ↔
前提引入
② ()()q r r q →∧→ ①置换 ③ r q → ②化简 ④ p q ⌝→⌝ 前提引入 ⑤ q p → ④置换
⑥ r p → ③⑤假言三段论
九、(本题满分12分)在命题逻辑中解决如下问题:有人问甲、乙、丙、丁四人谁的成绩最好,甲说“不是我”,乙说“是丁”,丙说“是乙”,丁说“不是我”。

已知四人的回答只有一人符合实际,问谁的成绩最好?
解:设p :甲成绩最好,q :乙成绩最好,r :丙成绩最好,s :丁成绩最好
则甲所说符合实际:A=┐p ∧┐s ∧┐q ∧s ⇔0
乙所说符合实际:B=p ∧s ∧┐q ∧s ⇔p ∧s ∧┐q 丙所说符合实际:C=p ∧┐s ∧q ∧s ⇔0
丁所说符合实际:D=p ∧┐s ∧┐q ∧┐s ⇔p ∧┐s ∧┐q
易见只有丁所说符合实际,即甲最好。

附加题(本题满分5分)一个人起初说“占据空间的,有质量的而且不断变化的叫做物质”;后来他改说“占据空间的有质量的叫做物质,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问他前后主张的差异在什么地方,试在命题逻辑中加以分析。

解:p :它占据空间,q :它有质量,r :它不断变化,s :它是物质
这个人起初主张:(p ∧q ∧r )↔s ;后来主张:(p ∧q ↔s )∧(s→r ) 不同点在于:后来认为如有p ∧q 则必有r ,开头时并没有这样的主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