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高三2013-10-06 21:44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1)1.①“旅行”,指记者米勒的采访、营救行程。
②“坟墓”,柯林斯获救的希望非常渺茫,如同处在坟墓中(或最终还是葬身洞穴); ③记者的采访行程中也时刻经受死亡的威胁,故记者的采访行程就如同“在坟墓中旅行”。
2.(1)柯林斯焦急和渴望生存的心情。
(2)我们对柯林斯的安慰和鼓励,给他以温暖和希望。
3.以记者进出洞穴的艰难险阻,突出施救的困难,反映被困者所经受的痛苦;突出了新闻的真实性,深化了作品的人道主义主题。
4.①本新闻是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实地亲见亲闻的真实报道,它体现了记者对职业操守的恪守。
②本报道不仅报道了施救的艰难,更反映了社会对被困者的积极施救,体现了社会对生命的关爱与尊重,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
(2)1.用于制造更强大的传感器和探测器 2.D 3. 在电子计算机中,一个比特用大量电子来代表;而在量子计算机中,只需用一个电子就可以标明一个比特 4.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基本原理的物理学 5.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具体、准确、明白、易懂地说明了事物。
6. 量子力学将为量子计算技术带来更大的进步,如真正安全的密码技术等。
(意思对即可)(3)1.①借“三只苹果”的故事,突出乔布斯的人生成就和他对时代的巨大影响。
②由“三只苹果”的故事转入作者自己对乔布斯的评价,亲切自然。
2.而乔布斯把苏格拉底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偶像,他与众不同,不畏挫折、屡败屡战,用他的一生诠释了苏格拉底哲学所代表的那种批判、创新、理性、反思的人生态度与精神。
3.①“苹果”诱惑了夏娃,砸醒了牛顿,是智慧的象征。
②“苹果”作为公司和品牌名称,与乔布斯的一生紧紧相连。
③“握住智慧的‘苹果’”,既是对乔布斯哲学人生的形象概括,也是对本文主旨的形象归纳。
4.①乔布斯的一生证明了苏格拉底对哲学智慧的理解。
哲学智慧是对知识的“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身中发掘的智慧能力。
②重大抉择时,不盲从旧规,不取媚大众,走自己的路,做真实的自己。
③“记住你即将死去”,唯有对死的大限的真体悟才会揭示出人生大化之真谛,留下的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④创新的可能性无处不在,只要敢想,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4)1.C 2.运用对比、引用、比拟等修辞方法,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种子强大的繁殖能力。
3.第(5)段。
生命活力的强弱既表现在种群个体的繁殖数量上,又表现在应对环境的变通能力上,而种子植物在这两方面都独具优势。
4.C 5.(略) 6. A‖B C D 7.C 8.要点:以数量容纳变化,以变化丰富数量(意思接近,或能自圆其说均可以)(5)1.①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物器”、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②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重要事实2.丢弃了文字内容而只专注文字的物态形式,不是一个完整的书法“本体”3.D (汉字字“形”的文化意义、审美意义是稀薄的,不确定的,而不是“不具有”)4.A 、E5.比如王羲之的书法《兰亭集序》法帖,从文化意义上看,那就不只是对他挥洒自如书法的欣赏,我们还能从书法《兰亭集序》的内容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还能从他书写时出现的漏字、改字感受到他的随意和放松的心态(内容近似即可,主要是体现对文化意义的认识)(6)1.“犬儒精神”,指当代人身上存在的知天乐命、宠辱不惊的达观精神,“另一种精神”指魏晋精神,即直面死亡因而对生命绝不苟且的精神。
2.(1)曹丕直视死亡的勇气首先就让我们陌生;(2)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尽情展现生之美丽,没有实现抱负和理想,没有达到人之为人的最美境界,因而留下无限遗恨,这个主题,也是我们所不熟悉的。
(意思对即可)3.(1)直视死亡,谈到建安七子中的四位以及其他亲友忽然遭瘟疫而死的情况,他竟然用了这样的语句:“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而此诸子,化为粪壤”(知天);(2)他对人生产生了极端的焦虑感,以至急得终夜难以成眠谴责自己丧失了朝气(恨命);(3)同时,他更对自己的功业、成就,以及整个的人生状态感到不满(恨命)。
4.A D(B项,想并非对“意义”的认识,而是一种对待死亡的态度;C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无依据,语言“绚烂”之说也不妥;E项,作者要否定的是今人对作品的态度,而不是作品本身的思想情调)(7)1.人群是欲望的集结,而我们无法泯灭欲望。
或:人总在人群里寻找道路、回声、利润、表情。
2.“似乎”一词的含义:①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②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思想的星光’“亦可)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
作用:①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1)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
(2)①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
②他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4、A D (A中有现处错,一是“以排比手法含蓄地表达”,排比的作用不是“含蓄地表达”;二是“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属“无中生有”。
D处也有两处错,一是文中的“单位”不同于生活中的含义,如用在此处表述,要用引号;二是“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表达不当。
)(8)1.(1)泪水,韵、诗、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或“使人肠热的旋律、诗和眼里的泪潮”,或“真诚的好书、朴素单纯的音乐等和泪水”)(2)体现了纯真美好的感情(意思对即可)2.(1)怀念故土的感情(或“思乡之情”)(2)珍惜美好事物的感情(或“美好事物被破坏的忧伤、凄哀心情”)(3)珍视童年纯真的感情(注意找准有效的语句,加以整理概括)3.反衬美好事物的感人力量,突出人心需要美好情感的滋养。
4.B C(B牵强附会,实际上是说“当他们相遇时,我们应该能做一个见证人”;C “海浪”的比喻意在说明作者非常希望高贵与高贵经常相遇。
只是需要我们有一颗善感善思的心)(9)1.因为地球上承载人类历史的惟有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2分),而城市是人类痕迹最集中的地方。
2.(1)这些城市有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在寻访中你将会了解这些城市曾经经历的痛苦和惨痛教训。
3.①发现历史的价值;②受到先哲的启迪;③了解前人的得失;④领悟自己的责任。
4.AC(10)1.①因为她包含着巨大的文化信息,并能让人欣赏,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有一种对比、检验和校正的作用(如果学生写出原文:因为它“包含更丰富的美学含量和社会学信息。
她让今人在欣赏一部美好的自然经典的同时,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有一种对比、检验和校正的作用”也给分。
);②因为它起到了见证文化物象灭绝人作用(或因为它是“一座刻有灭绝物象的冰冷的青苔之碑”)2.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和良知。
(“是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或“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和良知”)3.①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成了“囚禁”人们精神的牢房。
②现代工业文明的尘埃吞噬着人们的美好情怀。
③推土机铲平了一条条古街。
④一片片森林被砍伐。
⑤教育停留在概念的说教和灌输上。
4.A.E(B.不是孩子们缺少审美接受能力,而是因为文化物象灭绝。
C.说法绝对化。
D.作者原文中对宣传和口号的作用的质疑,是有假设条件的)。
(11)1.作者的想像和现实形成反差。
2.(1)废墟是历史的化石。
(2)废墟是文明的见证。
(3)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
3.(1)运用对比手法,庆幸罗马废墟的保存,也为中国这一文明古国废墟的被毁而痛惜。
(2)深化主题,引发人们对单纯追求现代辉煌而随意破坏废墟的思考。
(3)引起下文,为下文议论罗马废墟保存的意义张本。
4.CE(A项“又有现实的震撼力”错;B项“情绪才逐渐愉悦起来”错;D项不合文章主旨。
)(12)1.(1)参考:对封建王朝来说,小人更有存在的价值,他们才是封建政治生活的正常需要,而忠臣义士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道义上的补充。
(应抓住两类人差异进行解释,突出忠臣义士)(2):抓住第七节的“深刻对位”或者第八节的“找到”“社会心理基础”以及“巨大鼓舞”作答。
2.“自由人”就是借助第五节信息(主要在此节末尾),意思虽对不具备下定义基本格式的答案扣一分3.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在实际生活中,官场小人可厌可憎,低劣群落如恶奴、乞丐、流氓、文痞等人们亦是避之唯恐不及,由这两极对应而滋生蔓延的“巨大的小人化、卑劣化的心理效应”则更是传统社会留下的无法消除的灾难。
4.CD(13)1.渲染了冷落、凄清的气氛,衬托出阿炳内心的凄苦,形象表现了二胡悲剧性的性格特点。
2.马头琴的本色就是低沉、苍凉、迂回、哭泣般的浑浑的音色,无论演奏什么样的曲子,都脱不了悲剧的味道。
演奏哀怨、悲伤的曲子如《嘎达梅林》,让人柔肠百转,感动得流泪;演奏节奏明快的曲子如《骏马奔腾保边疆》,也让人感觉低沉和苍凉;演奏调侃性的曲子如《喇嘛哥哥》,也脱不了悲剧的味道。
3.(1)通过和马远的山水画类比,突出箫不是铺排得很满,而是残缺的这一特点,说明箫是极孤独而不合群的避世者,是一种精神境界里边的凄苦,需要想象的合作。
(2)通过和笛子的比较,说明箫不适宜演奏节奏鲜明悠闲的曲调,突出箫的凄清和含蓄的特点。
4.(1)乐器在没有演奏音乐时,不能表现任何感情和性格,所以说他“什么也不是”;而一旦演奏,就传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所以说是“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了。
(2)乐器演奏的乐曲以其特有的性格表达出来的感情感染和影响了听众。
(14)1.因为光阴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雕刻刀,能使很多事物发生巨大的变化。
(意思对即可)2.①不随人的主观意志改变自己的步伐;②容易消逝;③能改变一切;④能一视同仁。
3.如:“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为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这段话深含哲理,运用对比的手法,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时间从我们手中悄悄溜走。
(只要找出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4.D E(15)1.人的生活离不开语言,不同民族的语言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判断,使用怎样的语言决定了你的理解视界,也决定了偏见形成的必然。
2.证明科学理论也是带有片面性和偏见性的,引用权威人士的话增加论证的说服力。
3.(1)偏见是普遍存在的;(2)偏见是不可避免的;(3)社会多元化产生思想多元化,使偏见普遍化、合法化。
4.客观辩证。
既肯定偏见存在的必然,又不全盘否定传统的偏见观,是多元化思想下的现代偏见观的(16)1.(1)鲁迅批判了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