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专题练之特征描述类
题号一总分
得分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0分)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山脉,地表径流最终消没于敦煌市西湖保护区附近,流域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
水源补给形式主要为冰川融水和山区降水,形成了以疏勒河干流为主的内陆水系网络,是河西走廊的三大流域之一。
在疏勒河流域各类型用水量中,农业灌溉用水所占比例高达80%,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保证生态用水的呼声逐渐增多。
如图为疏勒河附近地形图。
(1)描述疏勒河研究区的地形特征。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阿克苏河与和田河是塔里木河两条重要支流,发源地海拔相近,均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山地降水补给为辅。
阿克苏河汇入的水量约占塔里木河总水量的70%.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阿克苏河流域耕地面积明显增加,土地盐碱化严重,塔里木河水质也随之恶化。
之后阿克苏河流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塔里木河的水质逐渐改善。
如图为塔里木河流域图。
(1)简述阿克苏河水深(河面至河床的垂直距离)的时间变化特征。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交界处的费尔干纳盆地,背靠天山山脉,南接吉萨尔-阿赖山脉,其间平原广袤(如图):盆地内一年有200多天无霜期。
4-9月很少降水,10月起进入雨季,年降水量100-500毫米。
盆地内主要是绿洲与荒漠。
周边山地遍布牧场。
面积不到中亚的5%,人口却占中亚的四分之一,每平方千米超过600人。
费尔干纳盆地种植着大量的苜蓿。
苜蓿是一种豆科植物,主要用制干草、青贮饲料或用作牧草。
特别是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
的美称。
具有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的特性。
(1)推测费尔干纳盆地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理由。
4.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
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
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
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
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
左图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右图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从数量、人口规模和空间分布概括鲁尔区城市特征。
5.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齐国企业全面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铁路由中国公司承建,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制造。
蒙内铁路将取代百多年历史的陈旧铁路,成为连接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的快捷通道。
图示意肯尼亚位置和蒙内铁路。
(1)描述肯尼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稀土有“工业维生素”“工业黄金”的美誉,从传统冶炼到航空航天均有应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日等国家便启动了与稀土相关的国家战略,如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稀土矿,从中国大量进口作为战略储备等。
近年来,世界各地都有新发现的大型稀土矿。
我国虽然是稀土产量全球第一大国,可以生产4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的稀土产品,但其中80%都是中低端产品。
图1示意中国稀土矿成矿带及主要稀土矿分布,图2与图3分别示意我国稀土储量全球占比变化趋势与我国稀土消賣需求总量变化趋势。
(1)简述我国稀土矿矿址点的分布特征。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苔原植被变化显著。
30年前,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海拔在2000-2500m之间,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枝,交织成网,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能够适应高山苔原地带特殊的气候环境。
近年来,科考队员参照1979年在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对灌木苔原进行植物样方调查的位置,布设长2250m,宽100m的调查样地。
在样地内,沿着海拔升高的方向,每隔50m,横向设置100m的样条,进行了系统样方调查。
如图为灌木和草本优势种聚集程度随海拔的变化图。
(1)据科考队的考察发现,入侵高山苔原带的草本植物,在空间分布上是离散的,呈斑块状。
结合图,确定高山苔原带中灌木聚集现象较为显著的海拔区域,以及草本植物
入侵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020高考专题练之特征描述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1)南北部以山地为主,中部以盆地为主;地势总体上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解析】(1)可根据河流的流向和地势的走向判断地形地势特征。
读图,根据图例,疏勒河研究区的地形特征是南北部以山地为主,中部以盆地为主;地势总体上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答案】(1)(汛期时)白天深,夜晚浅,昼夜变化大;夏季深,冬季浅,季节变化大。
【解析】本题以塔里木河流域为地理背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流域生态问题,读材料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塔里木河所处的区域位置西北地区,从自然环境特征及人类活动方面分析思考。
(1)河流水深的变化要从河流补给方面入手,读材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山地降水补给为辅”分析。
根据材料“阿克苏河流主要的补给为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所以补给量的大小受气温的高低的影响。
该地为西北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显著,昼夜温差大,气温年较差大,所以夏季一天中白天融雪量大,水位深,夜晚水浅;夏季水深,冬季水浅,季节变化大。
3.【答案】
(1)降水东多西少,因为盆地向西开口,东侧地处盛行风的迎风坡,气流抬升强。
【解析】
(1)因为该盆地开口向西,接受大西洋的水分,东侧是迎风坡,所以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4.【答案】(1)数量多,人口规模小,城市建成区基本连片,城市间距离近。
【解析】该题通过德国鲁尔区经济复苏中的产业发展、城市分布、人口特征及波鸿市的保健产业发展,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从题中“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分析,从数量分析,该区城市数量较多;平均每个城市10万人左右,人口规模较小;从图中建成区分布分析,城市间距离较小,形成了城市群。
5.【答案】(1)赤道从中部穿过,国土位于热带地区;跨南北半球,位于东半球;位于非洲大陆东部,印度洋西岸。
【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区域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政区位置等,结合图中肯尼亚所在区域的信息描述即可。
具体包括赤道从中部穿过,国土位于热带地区;跨南北半球,位于东半球;位于非洲大陆东部,印度洋西岸等。
6.【答案】(1)中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分布北多南少,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内蒙古和山东省;北轻南重(北方轻稀土为主,南方重稀土为主)。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我国稀土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由材料三可以判断,我国稀土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分布北多南少,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内蒙古和山东省;北轻南重(北方轻稀土为主,南方重稀土为主)。
7.【答案】
(1)山苔原带中灌木聚集现象较为显著的海拔区域是2000-2300.随着海拔升高,草本植入侵强度降低。
【解析】
(1)根据图示,草本植物易入侵程度高,海拔低,坡度大,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在2000-2300之间,聚集现象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