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的定义
因果关系证明所需证据
共变关系
A, a
〜A,〜a
A,a 且~A,~a
随A的变化a有特定的变化
时间顺序
排除其他可能
实验的三要素(理解为什么实验法可以提供证明因果关系所需的证据)
假设(理解假设是因果关系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因果关系转化来的具体形式,实验通过证明假设来支持因果关系)
假设的定义
变量(变量的定义)
自变量
自变量定义
理解自变量是因果关系中原因的一种具体形式
因变量
自变量定义
理解因变量是因果关系中结果的一种具体形式
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额外变量
额外变量定义
理解额外变量会如何影响对自变量、因变量关系的探寻
控制(理解实验是在控制额外变量的时候,探求自变量是否影响因变量)自变量操纵
\ 理解对自变量的操纵实验者要拥有完全的主动权
理解对自变量的操纵是影响结果的原因发生改变
\ 理解自变量的取值水平至少为2
因变量测量
理解对因变量的测量是为了观察实验的结果是否受到自变量影响额外变量控制
理解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自变量之外的因素的影响
广义的实验设计(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
理解广义实验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工作都是保证实验研究的三要素,从而保证能为因果关系证明提供有效的证据
课题选择
课题来源
了解常见的课题来源都有哪些
理解哪些课题来源最容易成为有价值的新课题的增长点
查阅文献
掌握该如何查阅文献
理解查阅文献对进行新的研究的作用
把握心理学研究领域大的方向和动向
了解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现状(实证证据与理论建设)与研究方法明确课题
理解如何恰当的、符合学术规范的来陈述选题
理解何种特征的选题才是恰当的
可以验证
定义明确具体,可操作
// 方法可行
确定实验类型(理解两类实验的不同研究目的,以及一般顺序)因素型实验\
函数性实验
提出假设(理解假设是将因果关系转化为自变量、因变量关系描述的过程)因素型假设函数性假设
理解良好假设应该具有的特点
选择被试
选择人类被试还是动物被试,及被试机体特征的要求
样本大小的决定因素
实验研究所要求的精确度
研究问题所涉及的总体大小,及个体间的同质性研究者的经费、人力、物力等条件
实验对象可供选择的可能性
研究的内容:越受到生理性制约,样本可以较小;越受社会文化制约,样本量越大\、实验类型:实验室试验可以较小;量表测量较大
取样方法
随机取样
分层随机取样
两阶段随机取样方便取样
实验控制
变量控制
自变量操
纵
变量的分类(理解不同类型的自变量,实验者对之进行操作的主动权不同)环境变量被试变量
暂时的被试变量
固有的被试变量
作业变量
实验中的任务
与任务有关的刺激
自变量的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的定义
操作定义的方法
用可以观察的东西来定义
转化为可以量化的东西
操作定义的优点
自变量的取值水平:掌握定义
因素型实验:数量、取值范围、间距分布
函数型实验:数量、取值范围、间距分布
因变量测量
因变量的操作定义
反应控制
反应控制的目的
反应控制的手段
指导语:
如何撰写指导语
刺激条件与实验装置
两者的结合
反应指标的选择(理解反应指标将不能观察因变量转为可以观测对象)
良好的反应指标应该满足哪些标准: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
防止地板效应与天花板效应
额外变量控制
典型的额外变量
如何确定实验中存在哪些额外变量
实验者效应(理解实验者效应根本上来源于主试据实验目的进行的预期)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影响主试对待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方式,从而影响被试声调和着重
点
面部表情、姿势等等实验者的性别、种族和伦理观念'、影响主试自己对被试的观察计分
\ 如何控制
\ 训练主试:使主试在实验实施过程和计分时保持标准化
\ 使用仪器和自动设备:实施实验和记录结果/'
\ 单盲实验:主试不知道实验目的/
\ 不知道实验目的/
\ 或者不知道被试接受那个实验条件
要求特征(理解要求特征根本上来源于被试对)
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奥恩的实验:实验的人为性、新异性
安慰剂效应:被试自认为在实验条件作用下应发生改变霍桑效应:被
试感觉自己被关注
如何控制
双盲实验
期瞒
常见的额外变量
统计回归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历史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成熟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被试的选择和分配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测验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被试的亡失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仪器的使用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理解其含义
'\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 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交互作用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排除法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有何种局限
恒定法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有何种局限
随机化法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有何种局限'\
/ 平衡法\
//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有何种局限
抵消平衡法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有何种局限
匹配法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有何种局限统计控制法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 有何种局限
实验设计(理解狭义实验设计的意义,形成具有一般性的实验模式,该模式具有既定的
控制效力)
单因素设计与多因素设计(理解实验设计中自变量数量与处理水平数的选择)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自变量数量、自变量水平、被试分配方式、因变量测量的安排数据处理的办法
对于常见的额外变量能否进行控制
多组后测设计
自变量数量、自变量水平、被试分配方式、因变量测量的安排数据处理的办法
对于常见的额外变量能否进行控制
完全随机2X2实验设计(理解多变量设计与多组后测设计有同样的控制效力)自变量数量、自变量水平、被试分配方式、因变量测量的安排数据处理的办法
对于常见的额外变量能否进行控制
主效应与交互作用
多因素设计的优点
被试内设计与被试间设计(理解重复测量、随机区组的被试分配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
自变量数量、自变量水平、被试分配方式、因变量测量的安排数据处理的办法
对于常见的额外变量能否进行控制
单音素随机区组设计
自变量数量、自变量水平、被试分配方式、因变量测量的安排
/ 数据处理的办法\
/ 对于常见的额外变量能否进行控制\
2X2重复测量实验设计\
自变量数量、自变量水平、被试分配方式、因变量测量的安排' 数据处理的办
法
对于常见的额外变量能否进行控制
2X2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自变量数量、自变量水平、被试分配方式、因变量测量的安排数据处理的办法
对于常见的额外变量能否进行控制
2X2混合设计
一个自变量随机分配,一个自变量重复测量的2X2混合设计
一个自变量随机区组,一个自变量随机分配的2X2混合设计
真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
理解准实验设计具有的特征:有控制,不严格理解准实验设计中可以如何进行控制理解准实验设计中一般都因为什么造成控制不严格
'、自变量无法操纵
\ 无法对被试进行随机分组
\ 不等组后测设计
数据整合
自变量为计数资料因变量为计量资料
自变量为计量资料因变量为计数资料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为计量资料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为计数资料
撰写报告(不仅要理解如何写作,还要理解如何阅读)
标题、作者、机构: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摘要、引言: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引言: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方法: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结果: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分析: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结论(与建议):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参考文献: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
附录: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
心理学实验的评价
效度
构念效度
构念效度的定义
构念效度所包含的三方面
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定义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以上介绍的所有的额外变量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的定义
夕卜部效度的影响因素
理解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的关系
信度
统计信度和实验信度
信度验证的办法
直接验证
系统验证
概念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