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弹石路面、弹石路的基本概况用各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石块铺筑的路面统称为块石路面。
根据所用石块的形状、尺寸及加工修琢程度铺筑的路面又可分为条石、小方石、拳石和粗琢块石等数种路面,块石路面按它的平整度分为整齐块石路面、半整齐块石路面和不整齐块石路面。
我国云南省在农村公路中大量建设了弹石路面,属于半整齐块石路面,系用粗打的“拳石”或“弹街石”铺砌而成,俗称“弹石路” 。
弹石路面是摊铺在砂垫层上用人工铺砌经过粗凿以后形成的半整齐石块,通过嵌缝填隙压实,成为一种坚固耐久、清洁少尘,适应中重型车辆通行,易于翻修、养护维修和投资较少、方便群众投工投劳的一种路面。
弹石路面适宜在石料丰富的山区公路铺砌,也可在道路急弯陡坡地段、沿线城镇、村寨附近的路面以及土基尚不稳定的桥头填土和高填土路基地段铺砌,可在新施工的路段或老路面上加铺弹石路面面层。
弹石路面具有几个特点:建设养护技术要求低,施工难度小;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建设养护成本低,性价比较高;满足农村公路的行车要求和通行能力要求;便于群众投工投劳;对路基质量要求相对较低;弹石路面平整度相对沥青路面差,行车噪声较大。
弹石路面填料,主要用来填充石块间缝隙,嵌紧块石不松动,以加强路面的整体性;一般采用砂作为填料,整齐块石弹石路面上,可使用水泥砂浆或沥青砂、沥青玛蹄脂来填缝,有时亦可用砂填缝下部,用水泥砂浆或沥青砂填其上部1/3 深度。
弹石路面的强度,主要依靠地基的承载力各石块与石块之间的摩擦力所构成,当此种力很小,不足以抵抗车轮垂直荷载作用时,就会出现沉陷变形。
、弹石路建设的技术要求1、基本要求:弹石路面应遵照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弹石路面的结构一般采用:弹石面层+砂垫层+基层+调平层(也可直接路基调形)。
图1弹石路面结构层弹石路面设计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用以确定结构层厚度。
的材料抗压强度回弹模量 EP 值在240MPa 至260MPa 之间考虑。
其强度不足部分应铺筑基层给予补强,或增加补强层设计。
所铺砌的弹石路面应 铺砌在路基合格的地段,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等级 技术要求。
作为弹石路面重要指标的控制弯沉值根据交通量计算。
2、弹石路的材料要求面层弹石料。
使用开采的天然石料或路基开挖石方的利用料, 其石质不得低 于3级(30MPa ),材质坚硬,经粗琢打制后,石块的长度不宜大于高度,高度 不宜超过宽度的2倍,石块的顶面与底面应基本平行,并且顶面应略大于底面, 石料规格要均匀,石料顶面积在90cm 2~150 cm 2之间,底面面积在60 cm 2~130 cm 2之间。
经多年实践,弹石块的高度采用12—14 cm 为宜,较小尺寸的弹石使用质 量比大块弹石好,病害少。
弹石块侧面不宜有显著的突出,以免铺砌时妨碍互相靠紧。
用于铺筑的石料 高度不得大于或小于设计高度的2cm ,尺寸不符的弹石或尖锲状、扁平的石块、 偏歪的石块,易碎与裂缝过多的石块、鹅卵石均不得使用。
石块尺寸,应符合下 表的要求:建议弹石路面 除弹石面层外,弹石面层 垫层砂 基层 路基石灰岩易磨光,大交通量长期使用后,雨水季节,特别是刚下过雨水后,路面较硬滑。
相比较而言花岗岩、砂岩磨光值较大,耐磨性强,有条件时应采用此类型的石料。
砂垫层。
弹石路面的砂垫层是嵌接块石使之成为整体的一个层次,也是排除地表水的渗透层,必须具备一定厚度和强度。
砂垫层松铺厚控制在4—7 cm,压实厚在3—5 cm,以采用3 cm为宜。
用砂质量。
路面垫层和嵌缝用的砂子,要求用坚硬的中、粗砂粒(最大粒径10mm,级配良好)。
(参考级配见下表),严禁用粘土和风化碎石屑及粒径较细、强主度较差的细砂、粉砂,控制含泥量在规定范围内。
基层。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主要承重层, 弹石路面基层一般采用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按照部颁相关规范的要求执行。
对于部分地区有良好级 配的天然砂砾时,也可采用。
但要注意强度压碎值和含泥量。
三、弹石路面施工层料到位——块石排砌——成型碾压进行初期养护。
1、 弹石加工弹石加工是整个块石路面最基本的施工。
要求用抗压强度不得小于 的石料做弹石路面。
禁止使用节理发育、风化、低强度岩石。
半整齐块块石的加工程序: 开山堆码——分解均匀——细凿顶面平整——粗 凿底面——凿棱线——修鼓包——堆码整齐。
半整齐块石的加工口诀:四线垂直顶面平,四面大致呈梯形。
四边鼓包要削去,圆底葫芦是废品。
半整齐块石要求石块无明显节理、 裂隙,规格按设计尺寸通过加工凿成六面 梯形台体,尺寸:高10——14 cm 、顶面宽8——10 cm 、长12宽7——9 cm 、长10——14 cm ,如按顶面和底面控制块石的尺寸是顶面积不得 小于100 cm 2,底面积不得小于70 cm 2,同时也不应太大。
路槽和基层的施工应遵照有关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执行。
在摊铺 基层之前应进行定桩、 抄平放样, 并对不平整的地段加以整平, 以求符合线形和 纵横坡度的要求, 发现松软地段应加以处理, 保证路基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经检 测路基满足设计要求后, 方可铺筑基层, 基层施工完毕,经检测符合质量要求后,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 摊铺砂垫层在基层上按设计厚度(一般为3 cm )及压实系数(一般为压实厚度的1.3_1.4 倍)均匀摊铺具有最佳湿度的中、粗砂或石屑,并用轻型压路机略加滚压,整平而不压实,摊铺不宜太长,一般保持在铺砌弹石工作前 10——20m 为宜,特别 是对雨季施工,应当天摊铺砂垫层,当天铺完弹石,并即时碾压。
禁止边下雨边弹石路面施工的基本工序: 弹石加工路基整形 基层施工30MPa 15 cm 、底面2、 整理路槽和铺筑基层垫层砂的要求:①天然砂其含量不大于10%,细砂含量不大于15%,中砂含量不大于30%,其余为粗砂;②机制砂和石屑、粗砂筛大于60%,扁平料不大于20%,含泥量控制在10——15%以内。
砂垫层禁止使用粘土,而且潮湿状态不得摊铺。
4、弹石路面铺筑。
在铺筑之前,应沿路中线每隔5—10m 定横断各点桩(根据路面宽度而定)。
其中路线之整桩及加桩应用水准仪测定,中间桩应预设路拱横坡高度(一般横坡为3%-4%)挂线抄平确定。
由于路面滚压后将发生若干沉落,故桩高应较路面标高高出3 4 cm 。
撒布块石:垫层摊铺好后,将堆放在路肩以外的块石按同等规格、同等石质、同各种颜色移置到垫层上,提倡分公里同石质同颜色,块石移置数量以够铺满为准,不宜过多。
将准备好的石料方正较大石块作缘石,弹石间应错缝隙铺砌过程中固定弹石位置,以不摇晃为宜。
沿路线两边设宽度为30 cm以上土路肩或路缘石包边。
铺砌中平整度是靠拉线来控制,并遵循先边缘后中间,边缘石要超前铺5——10 米,相对大的的石料铺边缘,趋向中心的块石要相对减小,相邻石块不许有顶面积偏大、高度相差大于2 厘米的现象。
纵坡大于1%时铺砌工作应由低端向高进行。
相邻块石应有最大可能的接触面,下部填砂饱满。
块石紧密度应达到手拉不出为准。
半整齐块石铺砌应横向成行,行间块石与块石紧靠,每3 块或3 行错缝,错缝顶面应在5 cm以上,半整齐块石不得用侧面为顶面,横向要成行。
在铺砌完当天所放的线一个单幅后,通过检查排出个别低落块石或局部不平整、颜色不一致、大小不均匀的弹石(提高或低落块石)。
再用三米尺检查在排砌容许误差内才算是完成排砌。
接着是拥肩,用碎石或硬质土将块石路面边缘夯填,其宽度不小于30cm。
如需做路缘石的路面要先铺弹石再做路缘石,以免在碾压过程中压坏或者边缘块石漏压给路面使用中造成块石反弹、松动等病害。
5、撒料压实每路段铺好以后,即撒铺石渣嵌缝,再用轻型压路机进行初步压实找平,若发现个别石块突出或凹陷,碎裂应将其剔除,调整砂垫层更换石块即撒布粒径为1——5cm级配良好的中砂于其上,然后细心将其扫入石块缝隙内(用料约为每百平方米用1立方米)。
随后进行碾压,最初用轻压4――5次,然后用重型压路机碾压2――3次。
碾压工序应先由两边开始,移向中央,在缝未塞嵌缝料时, 决不允许滚压。
6最后撒铺粒径为5mm以下中砂或石屑一层,厚度1――2cm,即可放车通7、石路面的检查评定,按100分制记,具体检测标准见下表:基本要求:选用质地坚韧、无杂质的半整齐块石料、砂粒,砂垫层级配及细度模数应符合要求;砂垫层粒料均匀;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外观鉴定:表面平整、紧密,边线整齐,弹石无松动摇晃现象,不符合要求时, 每处减1——5分。
同时对基层进行质量检验,基层检验评定标准,按照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查评定。
弹石路面质量检测评定表弹石路面施工的最终等级评定,按部颁验收办法进行。
弹石路面的排水要求:所铺砌路段应保证排水沟通畅、顺适,排水构造物相对齐全,避免发生积水现象,对潮湿路基地段应加深排水沟的开挖深度,路槽路基要设横向排水盲沟。
还须认真做好边坡防护工作,尽量避免边坡及路基下塌, 毁坏弹石路面。
弹石路面施工的管理。
弹石路施工技术简单,属于一种技术要求相对低,熟练工施工的路面结构,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我们在弹石路面建设中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从设计、施工、检查验收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同时结合技术特点,对施工单位不过多强调资质,更重视施工业绩和经验。
同时,弹石路施工中弹石加工、路基修整等部分工程可发动群众参与,即可降低成本,又可增加群众收入。
四、弹石路的养护路的养护基本参照部颁《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结合弹石路面实际情况执行。
(一)具体病害类型:1、坑槽:局部弹石沉陷,坑深大于3 cm或弹石被压裂、破碎露出砂垫层, 面积在0.04平方米(相当于20cm见方)以上者,按病害扣分。
如小面积坑槽多且又相近(20cm左右)时,应合在一起丈量。
2、翻浆:由于排水不畅或砂垫层渗水性差(含泥量大)被车轮挤压后形成泥浆冒出路面的。
3、沉陷:弹石路面局部低于正常路面,用3米直尺测定,最大高差大于3cm以上的。
4、车辙:路面纵向产生低于正常路面的长条形凹槽,深度在3cm以上。
5、拥包:路面出现高于周围正常弹石的隆起部分。
6、跳石:个别弹石在车轮作用下跳出路面。
7、缝隙失养:嵌缝砂缺乏:弹石路面两弹石间缝隙深度超过1cm的地方。
8横坡不适:规定弹石路面路拱2―― 4%之间,路拱过大、过小((+/-)0.5% )或偏侧以及应有超高处而无超高者。
9、平整度差:用3米直尺沿路面纵向每100米至少量3尺。
当尺底间隙大于2cm以上的,按整尺3米计算病害。
10、损边:路面边缘的损坏,边石也随之歪倒或破坏,其宽度在10cm以上者按病害扣分,病害数量按单侧长度累加。
(二)路基、构造物、水沟路肩、绿化、标志、标牌等按部颁标准扣分。
具体评定情况米用分项计分的具体标准和检查,规定如下:满分100分(其中路面50分),病害和缺陷仍归纳为按面积计算或长度计算两类,分别按数量的总和扣分,评定单位以每公里为评定对象考核,全面养护瓣其他项和等级评定按部颁标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