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在行动中更新理念在研究中收获思想——对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我县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情况,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上下同心,协调共进,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2013年3月至4月,县教育局专门成立调研组对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本次调研采用听取学校领导介绍、查看学校教育教学相关材料、与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

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既看到了我县教育教学发展的可喜变化,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一)抓教学常规,强化过程管理1、坚持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落实教学常规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按新课程要求、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使课程改革健康稳步发展。

为此,我们始终要求学校认真执行新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

为落实常规要求,县教研室每学期开学初都要对全县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常规从备、讲、批、辅、评等几方面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把五月和十一月作为“县教学质量督查活动月”,进行全面督查,大力推动和规范学校教学常规工作。

在调研中,大部分学校能根据新课程新理念,修订完善教学过程常规要求,对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职责要求。

如部分学校专门设计了统一的表格,简便易行,各类计划中不仅包括文字叙述,还有切实可行的进度安排,各项工作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2、坚持以过程性管理为重点为了强化教学常规过程性管理,促进教学常规工作规范、高效进行,我们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和实施教学常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制度,切实规范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评价等教学常规工作,围绕过程管理切实做到了“四抓”。

⑴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抓备课重点解决备课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问题。

我们不断创新备课形式,注重教学反思,把“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指导、备作业”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强化对新教材的研究,克服备课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和照抄照搬教案、教参的现象,严禁以教参充当教案或无教案上课。

大力提倡超周备课,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认真开展听、评、议活动,使教师在教中学、学中研、研中教,循序渐进,共同提高。

从备课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能认真备详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板书和作业设计等内容齐全,部分教师的教学后记或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切合实际,可以看出我县教师备课质量明显上升。

⑵抓上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教学理念与方式改革的核心所在。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学校教师十分重视听课评课活动,活动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活动后认真评课。

如:2012年县二小教师互相听课达2676节、县二中教师互相听课达3841节、达尔特小学教师互相听课304节等。

听、评课活动中的经验介绍交流,有助于提升教学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上好示范课、汇报课,交流教学经验。

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是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形式,年轻教师上汇报课是接受评价、不断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

如:2012年县二中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65节,组织年轻教师上汇报课71节,并做到课前公示,课后及时评价,上交公开课教案,教研长做评课记录等,工作较规范有序;县二小校内交流课66节、优质课评选23节等。

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交流指导,教师互帮互学,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是从常态课中要质量要效率。

部分学校成立推门听课小组,不定时听课,督促教师在常态课上下功夫。

调研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了一些亮点,如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努力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多数教师能积极探索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加强。

⑶抓作业布置与批改。

大部分学校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本着轻负高效的原则,精心设计,分层布置,并注重强化检查,督查落实。

调研中发现多数学生书写规范,教师批改及时认真,并运用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作业在知识巩固、反馈矫正、兴趣培养、智力开发、能力提高等方面的作用。

比较突出的学校有县二小、县二中等。

⑷抓质量抽测和教学视导。

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对教学常规管理的新要求,教研室从2010年春季开始对全县各中小学开展教学质量抽测工作,各校也十分重视此项活动。

调研中看到,大部分学校能及时将情况作分析,找问题,寻差距,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研室加强教学视导工作。

教研员深入基层,深入课堂,以研究性、互动性和指导性为主,增加随机听课的次数。

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查看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本年度听评课700余节,召开专场反馈会92场次,帮助学校总结经验,反思问题,规范管理,确保了全县中小学常规教学的有序进行。

(二)抓教学研究稳步推进课程改革1、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部分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本年度,我县完成30项2010-2012年度伊犁州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结题评审工作,28项通过伊犁州课题评审委员会结题;申报34项“2012年自治省校本课题研究”,立项16项;个别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策略与方法研究”、“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的子项目研究任务。

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一是部分学校建立了较完善的教科研运行机制,形成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或课题组的教研管理网络。

二是部分学校制定了合理可行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规划、计划。

目前为止,大部分学校能根据校本教研要求有序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全县教师在州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获奖论文400余篇。

(三)抓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1、加强培训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一是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各校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

本年度,全县选派教师参加“国培项目”、小学英语教学观摩与教材培训、中学语文教师培训、高中课改联合教研、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等培训、观摩活动90人次。

二是结合我县实际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学校教师积极参训。

随着新课程不断推进和各学科2011版课程标准的推行,为适应新形式,我县邀请了3批教育专家进我县讲学培训,参训教师达900余人次;组织了“2013年县中小学教师白板培训”,参训教师300人次;在“自治区2012年高中骨干班主任远程培训”、“2012年自治区中小学中青年骨干班主任培训”远程直播培训中,参训教师139人次。

三是学校认真组织校本培训。

学校以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解读、课题研究常识、研究性学习知识、教学常规要求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和法规等。

学习的内容贴近教学实际,指向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科研水平。

2.搭建交流平台,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一是举办了我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活动。

经过学校初赛、学区复赛,选拔出30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全县决赛,对选手从课堂教学、论文、教学成绩、教研成果、教案及钢笔字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最终从参赛教师中评选出县级“教学技能大赛综合奖”50名,并评出县级“课堂教学单项奖”90名。

二是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大赛。

本年度,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自治区双语教师优秀论文大赛、州中学数学教师调讲赛、2012年州直体育优质课评比活动、“第六届新疆中小学教师三笔字书法作品大赛”等各类评选活动。

各学区学校也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竞赛,如阿尕尔森乡、塔斯托别乡学区、牛场学区均举行过优质课比赛活动;县二中、阿尕尔森乡中心小学开展了教师钢笔字、简笔画比赛;县二小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案例、论文评比活动;提克阿热克乡学区及东买里乡大营盘小学举办了“首届教学课件大赛”等,这些活动对夯实教师基本功起到了很大作用。

3、落实青蓝工程,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为促进新招聘教师的快速成长,各学区启动了“以老带新,以老促新,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

此项工程以“引领、结对、优先、关爱”为原则,充分发挥了老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部分学校以青年教师为主要讲课对象,以新上岗教师为重点,组织了青年教师达标课活动。

学校还重视教师的自学、业务知识进修,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测试。

如县二中组织教师做中考、高考试卷,检测专业知识,把握“两考”信息,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牛场中学、塔斯托别乡中学组织了教师业务水平模拟考试。

教师综合素质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展示中不断提升,一批批骨干教师迅速成长,带动了教师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四)抓活动多样化,拓展学生发展空间本年度,我县始终坚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宗旨,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推进校本课程及文化建设,拓宽学生学习领域。

为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个性特长,各学校在认真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不同程度的开发校本课程,努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如:县二小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新疆舞》;县二中的校本教材《英语经典美文阅读》、《化学与生活》、《作文写作创意》、》;莫乎尔乡中学的《烹饪》、《乡土文化》;莫乎尔乡牧业小学的《我与家乡》;吉尔格朗乡中学的《剪纸艺术》;阿尕尔森乡中学的《蔬菜种植》;东买里乡莫因古则小学的《人类的起源》、《红旗村发展史》等,我县还上报了8项作品参加了自治区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在调研中还发现多数学校校园环境整洁怡人,校园内无杂草、废纸、垃圾,墙壁清洁无污迹,教室清洁卫生,物品摆放整齐有序,道路硬化平整。

学校的板报、橱窗书写工整规范,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内容标语牌清晰醒目。

教室内“手抄报”、“作品展”、“光荣榜”、“知识角”、“学习园地”等小专栏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校园文化气息浓厚。

有些学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学校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竞赛活动,为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

2、校内校外相结合,全方位开展实践活动。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县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各校大力支持并积极参加活动。

如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向全县各校开放25次,各校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达3500余人次;学生还参加了“科普知识进校园”、“州科协大篷车进校园”、“县第三届科技航模展示”、“巩留县中学生运动会”、“巩留县少年杯足球比赛”、“县中小学生武术健身操比赛”及“中学生激情滑雪培训活动”等活动。

通过调研,我们真正感受到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发生的变化,各校初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办学新景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