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是由以----------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

A. 共同的精神生活B. 共同利益C. 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D. 共同的兴趣2、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A.法律 B. 道德 C. 礼仪 D. 规则3. 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的重要手段.A. 公共利益B. 公共设施C. 公共秩序D. 公共安全4. 保护环境是一种----------.A. 社会公德B. 政治道德C. 共产主义道德D. 经济道德5.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来制约和保障的.A. 规范B. 道德C. 法律D. 习惯6. 人类公共生活是在---------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A. 原始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奴隶社会7. 当今世界, 人的公共生活领域得到极大拓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A. 电影的发展B. 经济全球化C. 电视广播的发展D. 文化一体化8. 我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倡的是以“----------”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A. 五讲四美B. 五讲四美三热爱C. 学习雷锋D. 五爱9. 《治安管理处罚法》通过于---------A. 2010年8月28日 B. 2009年8月28日 C. 2006年 8月28日 D. 2005年8月28日10. 《道德交通安全法》施行的时间是------------A. 2003年5月1日B. 2004年5月1日C. 2005年5月1日D. 2006年5月1日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

A. 开放性B. 封闭性C. 透明性D. 隐秘性E. 排他性2、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等方面.A.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C.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E. 活动主体的一元性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有--------A. 基础性B. 继承性C. 广泛性D. 简明性E. 个体性4.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文明礼貌B. 助人为乐C. 爱护公物D. 遵纪守法E. 保护环境5. 公共生活领域的法律规范具有--------等作用.A. 指引作用B. 预测作用C. 评价作用D. 强制作用E. 激励作用6.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包括--------A.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 防治污染与其他公害C. 保障人体健康D. 治病救人E. 促进城市化进程7.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包括--------A. 正确使用网络B.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C.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D.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E. 学习上网8. 私人生活包括--------A. 公共生活B. 家庭生活C. 个人生活D. 精神生活E. 大学生活9. 私人生活具有---------等特征.A. 透明性B. 封闭性C. 隐秘性D. 开放性E. 排他性10.公共秩序包括-----------A.工作秩序B. 营业秩序C. 交通秩序D. 网络秩序E. 教学秩序三、判断题1.维护一定的秩序是提高公共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

()2.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是两个互不相关的领域。

()3.公共生活具有排他性。

()4.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

()5.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6.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7.正常的宗教活动不适用《集会游行示威法》。

()8.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高。

()9.《环境保护法》仅仅适用于环境保护工作者。

()10、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

()四、辨析题1、网络社会是“虚拟实在”的社会。

因此不需讲道德。

2、我国公民在露天场所聚集,须依《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五、简答题1、恋爱中包含了哪些道德要求?2、如何理解劳动者的法定权力和义务?3、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谈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六、材料分析题1、尼玛拉木是云南省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的藏族邮递员。

十年来,为了把信件准确迅速地送到老乡手中,尼玛拉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孤独、艰难和生死的考验。

据统计,十年间尼玛拉木为了送信累计行程20余万公里,没有延误一个邮班,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

每送一趟邮件要背着至少十五公斤的邮包,步行一个星期,行程三百多公里,要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挂上溜索飞越曾经吞噬过邮递员生命的澜沧江,路上还经常会遇到蛇、狼、老虎和飞石的袭击。

与通常的绿色邮政制服不同,尼玛拉木在邮路上总是穿一件红色的外衣,因为,红色在野外十分醒目,遇到危险时便于求救。

久而久之,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红衣信使”。

十年中,她一个人在几千平方公里的山区,克服重重困难,忍受孤单寂寞,始终默默奔波在漫漫邮路上。

她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架起了一座藏区群众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09年荣获了第二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试分析材料所蕴含的知识点并结合社会实际作具体阐述。

2、女工程师郭某与其丈夫黄某在大学期间相恋,毕业后就结婚。

20世纪80年代初,他们夫妻先后调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

后丈夫出国进修,郭某在家操持家务,抚养孩子,身心劳瘁,健康状况日下,40岁出头,连牙齿都几乎掉光了。

黄某从国外回来发现妻子老了,爱唠叨了,便开始嫌弃她,甚至动手打她。

邻居们常在深夜听到郭某的哭泣声和呼救声。

有一次,黄某殴打郭某,致使她面部严重受伤,两耳膜甚至出血,右耳膜大穿孔,郭某不得不暂住单位疗伤。

单位领导给予黄某以行政警告处分。

并多次做思想工作,要他把妻子接回家,但均遭拒绝。

后来黄某向法院提出离婚请求,被驳回。

至黄某虐妻事件被报道时为止,郭某被赶出家门达两年之久。

试用婚姻道德法律方面的要求分析此案例。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D3 C4 A5 A6 C7 B8 D9 D 10 B二、多项选择题1 AC2 ABCD3 ABCD4 ABCDE5 ABCD6 ABC7 ABCD8 BC9 BCE 10 ABCDE三、判断题1 T2 F3 F4 T5 T6 T7 T8 T9 F 10 T四、辨析题1、错误。

网络社会是“虚拟实在”的社会,但仍须人们遵守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是指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开发、设计与应用中应当具备的道德意识和应当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

它在计算机网络这一“虚拟的真实空间”中,起着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们之间利益的重要作用。

2、错误。

《集会游行示威法》强调的是露天公共场所,不包括单位管理的内部露天场所;文体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不适用《集会游行示威法》。

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①尊重人格平等;②自觉承担责任;③文明相亲相爱。

2、答案要点:《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法定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劳动者的法定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士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3、答案要点: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的基本要求:①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②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③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的基本要求:①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②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③要提高创业能力。

4、答案要点:①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②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③结合社会现实,对错误的爱情观进行批判。

5、答案要点:①爱岗敬业;②诚实守信;③办事公道;④服务群众;⑤奉献社会。

六、材料分析题1、答案要点:①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③案例中,尼玛拉木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邮递员,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她的行为高度地体现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2、答案要点:①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②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有: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案例中,黄某的虐妻行为违背了男女平等以及夫妻和睦的家庭③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④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案例中,黄某的虐妻行为触犯了《婚姻法》中规定的男女平等、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以及夫妻互相尊重的原则,并且不得提出离婚。

总之,黄某的行为应受到道德谴责和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