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四第3单元《拿来主义》

人教版必修四第3单元《拿来主义》

1.有钱就有幸福 2.读书未必成才 3.流行的就是美
谢谢大家!
拿 来 主 鲁义

学习目标
•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观点、思 路和结构。
• 2、学习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领会 文章中有强烈讽刺意味的语句。
•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 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 4、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
【 教学过程 】
• 背景介绍 • 研读课文 • 深化探讨 • 布置作业
鲁迅的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犀利、幽默。 举例说明。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 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明确: “捧”,刻画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 “挂”,只有几张画,却还要一路的“挂”过去,表现其自鸣 得意、大张旗鼓。“几张”这一数量词,暗示了“学艺”上的 东西已相当贫乏。从而揭露了所谓“发扬国光”实际是自欺欺 人,非常可笑的。
• 诙谐中见讥讽,憎恶溢于言表
鲁迅名言
• 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 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一 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 是好兆头。
鲁迅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本文语言的特 点是犀利和幽默。犀利是能够三言两语,甚至只用一句 话一个词语就深刻提示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例如“这 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 一个“给”字就击中了帝国主义的险恶居心。其实,这 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一句 话就把“送来”和“拿来”的区别点明了。犀利的语言 多用于揭露敌人,鞭笞丑恶,也用于一般的剖析事理, 揭示矛盾。如文章的最后一段,只有5句话82个字,集中 回答了五个问题,论因果,作选择,加判断,都深中肯 綮、无可移易。每一句都是精确、犀利的典范。
送来主义
表现: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的各种小东西 危害:深受其害,引起中国青年对外国文化的一概排斥。
美国电影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吸食鸦片日本的宣传 画
(二)怎么样拿来?
1、第8段中“大宅子”比喻什么? 明确:文化遗产。
2、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人物 孱头 昏蛋 废物
态度
图示
闭关主义(误国)
拿 破 送去主义(卖国)
送来主义 (害国)

孱头
逃避主义者
主 义立
拿来 主义
破 昏蛋 废物
立:拿来 主义者
虚无主义者
投降主义者
鱼翅(精华):吸收 鸦片(精华与糟粕并存):批判吸收
烟枪、烟灯(文化遗产的旧形式): 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 姨太太(糟粕):摒弃
三、欣赏本文的语言艺术
写作特点: ﹙一﹚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二)广用比喻、生动形象 (三)嬉笑怒骂,犀利幽默。
【深化探讨】
作者提出的观点,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请 同学们联系社会实际进行思考,举例说明。
孔子学院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立的 思路写作一篇短文,不少于600字。
2.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 步了。
明确:“进步”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 者见得大度。
明确:这是语言的布局问题。明明要批判,却先作肯定,这种欲 擒故纵之法常用于驳论。
本文的语言艺术
• 讽刺辛辣,妙趣横生
先破后立
闭关主义
表现: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危害:给枪炮打破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
图为图1为910900年0被年八八国国联联军军火在烧天后津的大圆沽明口园登陆的情形
送去主义
表现:只是送出去 危害: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梅 兰 芳尼古董古画和新
采--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发了疯

送去主义--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 亡国灭种
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 在论辩的文章中还显示了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 度。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九段的那些精当而风趣的比 喻。作者对于如何占有,怎样挑选,早已深思熟虑, 胸存成算。题目虽大,道理虽深,却能以小喻大, 深入浅出。既令人信服,也使人受到感染。这就是 幽默的力量。鲁迅的幽默和风趣,正如唐弢在《琐 忆》中所说:“他揭开了矛盾,把我们的思想引导 到事物内蕴的深度,暗示他的非凡的观察 力。”“显示了一个成熟的思想战士的特点。”
本质
怕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拒绝接受的逃避主义者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羡慕旧主人,欣欣然接受一切 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者
3、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本体 鱼翅
喻体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做法 吸收
鸦片
精华与糟粕并存部分
批判吸收
烟枪和烟灯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
【研读课文】
一、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一)为什么要拿来?
第1—7段
拿来主义
(二)怎样拿来?
第8—9段
(三)总结全文
第10段
二、分析内容,把握主旨
(一)为什么要拿来?
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提到哪几个“主义”?它们的表
现和危害是什么?
①闭关主义 落后挨打——误国
②送去主义 亡国灭种——卖国
拿来主义
③送来主义 深受其害——害国
姨太太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摒弃
(三)总结全文。
1、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总之,我们要拿来。 2、拿来之后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4、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 为新文艺。
【背景介绍】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 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 各种错误思潮随之泛滥, 有的叫嚷复古主义,有的主张“全盘西化”。而在左 翼文化队伍中,有人反对继承旧文化,有人反对吸收 外国文化,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为了澄清认识,鲁迅 先生写下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提 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