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
1
1
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
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
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
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
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1997年强厄
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第三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
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
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
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
响因素之一。最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根据近50年的气象资料,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当年冬季温度偏高的几率较大,
第二年我国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容易偏多,而北方地区往往出现大范围干旱。
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
发生的并且持续至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
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
2
2
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
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
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根据对近百年来太阳活动变化规律与厄尔尼诺关系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太阳黑
子减少期到谷值期是厄尔尼诺的多发期,并有2至3次厄尔尼诺发生。
1997年春夏之交开始沸腾的赤道“气候开水壶”——厄尔尼诺,以其来势之凶、
发展之快、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堪称百年之首,已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评为十大
国际新闻之一,并且受到我国及世界各国高层决策者及环境、经济学家的密切关注。
早在形成之初,江泽民总书记就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农业可
能带来的影响,国家有关部门邀请专家就此进行了咨询,并向中央领导提出书面报
告。专家指出,厄尔尼诺的生态、环境、气候效应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早期,人们对东太平洋出现的暖洋流兴趣十足,为其取名为“上帝之子”。一
是因为它常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更主要原因,它与当地的丰收年景有关。1925年人
们目睹了秘鲁附近发生的暖洋流,当年3月沙漠地区降雨量多达400毫米,而前5
年降水总和不足20毫米。结果,沙漠变成绿洲,几乎整个秘鲁覆盖着茂密的牧草,
羊群成倍增多,不毛之地纷纷长出了庄稼„„尽管人们也发现,许多鸟类死亡,海
洋生物遭到破坏,但人们依然相信是“圣婴”给他们带来了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