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诊断学腹部查体

诊断学腹部查体

腹部检查(一)
【目的要求】
⒈熟悉腹部分区及各区的主要脏器。

⒉掌握腹部视诊的内容。

⒊掌握腹部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⒋掌握腹部视诊、触诊异常的临床意义。

【重点】
⒈腹部视诊的内容。

⒉腹部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⒊腹部视诊、触诊异常的临床意义。

【难点】
⒈腹部触诊的方法。

⒉腹部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教法】讲授、演示、提问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时】 2 学时
【授课内容】
第六章腹部检查
一、腹部分区:⒈九区法;⒉四区法、 3. 七区法
二、视诊
㈠腹部外形:正常成人腹部多平坦。

⒈腹部膨隆:普遍膨隆:见于大量腹水、胃肠胀气、巨大腹块等;局限膨隆:包块、肿瘤或增大的脏器等。

⒉腹部凹陷:全腹凹陷:见于显著消瘦,严重脱水等。

局部凹陷:多为手术瘢痕收缩。

㈡呼吸动脉
㈢腹壁皮肤:注意色素、条纹、皮疹、瘢痕、脐、疝等。

㈣腹壁静脉:正常不显露。

㈤脐
㈥蠕动波:正常时不明显。

㈦上腹部搏动
三、触诊
㈠触诊方法:一般患者取仰卧位,头枕低枕,两上肢平放于躯干两侧,双腿曲屈并稍分开,微张口作均匀呼吸。

医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手掌平放于腹部,由浅入深作滑动触诊。

先健侧后患侧。

㈡触诊内容:
⒈腹壁紧张度:
①正常人:腹部柔软
②急性弥漫腹膜炎:板状腹
③结核性腹膜炎:腹部揉面感
④经产妇,老年人等:腹肌紧张度减退。

⒉压痛:压痛部位往往是病变所在。

反跳痛:提示炎症累及腹膜壁层。

⒊腹部包块:应注意其部位、大小、外形、硬度、压痛、活动度等。

⒋波动感:中等量以上游离腹水。

⒌腹内脏器触诊(下次课的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课:腹部脏器及其部位
二、讲授新课
三、小结
⒈腹部分区及主要脏器。

⒉腹部视诊内容。

⒊腹部触诊方法和内容。

四、布置复习题和预习要点
【名词解释】
蛙状腹
舟状腹
板状腹
【思考题】
说出腹部揉面感,腹部压痛,反跳痛的临床意义。

【预习】
肝、胆触诊的方法和注意要点。

返回
腹部检查(二)【目的要求】
⒈掌握肝、胆、脾等腹内脏器触诊的方法和注意要点。

⒉熟悉肝脏、腹水、肾脏的叩诊方法。

⒊掌握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

⒋掌握肠鸣音的临床意义。

【重点】
⒈腹内脏器的触诊方法和注意要点。

⒉肠鸣音的听诊。

【难点】
⒈腹内脏器的触诊。

⒉移动性浊音的叩诊。

⒊腹水与巨大卵巢肿的鉴别。

【教法】讲授、演示、提问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胶片
【学时】 2 学时
【授课内容】
第六章腹部检查
四、触诊腹内脏器:
㈠肝脏:触及时应描述
⒈大小:正常肝脏不超过右肋下 1 厘米,剑突下 3 厘米。

⒉质地:质软(如触口唇),质韧(如触鼻尖),质硬(如触前额)
⒊表面、形态、边缘
⒋压痛
⒌搏动
㈡胆囊:正常不能触及。

Murphy 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 Courvoisier 征,见于胰头癌。

㈢脾脏:正常不能触及。

脾肿大分度:
轻度:脾不超过肋下 3 厘米
中度:肋下 3 厘米至脐水平
高度:超过脐水平
㈣肾脏:少数瘦弱的正常人右肾下极可触及。

泌尿系的压痛点有五对:
⒈季肋点
⒉上输尿管点
⒊中输尿管点
⒋肋脊点
㈤膀胱
五、腹部叩诊:
㈠腹部叩诊音:主要为鼓音。

㈡腹水的叩诊:移动性浊音:随体位变动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的现象。

㈢肝脏的叩诊:
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 5 肋间,肝下界在右肋弓下,上下界的距离约 9~11 厘米。

㈣脾叩诊
㈤胃泡鼓音区
六、听诊
㈠肠鸣音:正常 4~5 次 / 分。

肠鸣音亢进:大于 10 次 / 分,见于急性肠炎,机械性肠梗阻等。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持续 3~5 分钟才能听到一次或始终听不到。

见于肠麻痹等
㈡振水音:空腹或饭后 6~8 小时以上仍闻到振水音,提示胃潴留,见于幽门梗阻、胃扩张等。

㈢血管音:正常腹部听不到。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课:
二、讲授新课
三、小结、
四、布置复习题和预习要点:
【思考题】
⒈何谓 Murphy 征阳性?有何临床意义?
⒉触及肝脏时应描述哪些情况?
⒊什么叫移动性浊音?有何意义?
脊柱、四肢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返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