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诊断学体格检查(1)
深部触诊法
目的: 主要用于检查腹腔病变和脏器情况。 手法 : 以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 压达深部。触及深度常在2cm以上。 方法:深部滑行触诊法
双手触诊法 深压触诊法 冲击触诊法
诊断学体格检查(1)
深部滑行触诊法
目的:腹部深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手法:右手二、三、四指平放腹壁上,
用于听取血管音、皮下气肿、关节活动音、骨 折断面摩擦音等。
诊断学体格检查(1)
嗅诊
诊断学体格检查(1)
嗅诊
定义: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
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异常气味来源:
皮肤、粘膜、呼吸道分泌物; 胃肠道呕吐物和排泄物; 脓液与血液。
方法:用手将患者散发的气味扇向鼻部。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触诊
5、 液波震颤:冲击触诊法
方法:
常见于大量腹水者(3000-4000ml左右)
6、 振水音::冲击触诊法
正常人在餐后或饮大量液体后可有振水
音。
清晨空腹或餐后6-8小时后仍有振水音则提示幽门
梗阻或胃扩张。
诊断学体格检查(1)
液波震颤
诊断学体格检查(1)
叩诊
㈠方法: 常用间接叩诊法 ㈡正常: 鼓音(除肝、脾等所在位置外) ㈢肝上界: 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矮胖者可高1肋
㈡、视诊内容:
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视诊
一、腹部外形
正常: 对称、 平坦,可表现为低平、饱满。 异常:腹部膨隆、腹部凹陷 腹部膨隆: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与耻骨联合平面 ①全腹膨隆:可见于腹腔积液,胃肠积气,腹腔内巨大
包块等。 ②局部膨隆:可见脏器肿大,腹内肿瘤,炎性肿块,胃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脾脏触诊及大小测量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触诊
⑶:胆囊触诊:
方法:单手滑行触诊法或钩指触诊法
肿大时见于急性胆囊炎,壶腹周围癌,胆囊结石,
胆囊癌。
Murphy征检查方法。
⑷:肾脏触诊:
方法:双手触诊法
正常肾一般不能触及,有时可触及右肾下
极,肾肿大见于肾积水或积脓,肾肿瘤,多囊肾。
(5):输尿管点压痛
滑,
注意:大小,质地,表面状态和边缘,压痛,博动等情
况。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腹部常见压痛点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肝脏触诊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触诊
⑵:脾脏触诊 方法:双手触诊法
脾大者应注意其形态,大小,质地,表 面情况,有无压痛及摩擦感,切迹等。 脾脏大小测量: 轻度肿大:肋下〈2cm,见于慢性肝炎, 伤寒,粟粒性结核,败血症等。 中度:肋下>2cm,但在脐水平以上,见于 肝硬化,虐疾后遗症,慢性溶血性黄疸。 高度: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见于慢性粒细 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
触诊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触诊
4 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 进行判断的方法。
4 目的 :
4
了解体温、震颤、波动、压痛、摩
擦感。
4
了解包块的位置、大小、轮廓、表
面性质、硬度、压痛及移动度。
诊断学体格检查(1)触诊来自4 手法 :手指指腹对触觉敏感
4
掌指关节部掌面对皮肤震动敏感
4
手背皮肤对温度敏感
被检查的部位,借助于拍击的反响和指 下的震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的方法。 4 用途:胸、腹部病变面积广泛或胸壁较 厚的患者。胸膜增厚、粘连、大量胸水、 腹水及气胸。
诊断学体格检查(1)
间接叩诊法
4 方法:检查者以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
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 右手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 指关节处或第二指骨的远端,叩击方向应与叩 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4 叩诊时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避免 肘关节和肩关节参与运动。 4 一个叩诊部位,每次只连续叩击2-3下。
4 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 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4 可听取正常与病理呼吸音、各种心音、 杂音、心律及肠鸣音等。
4 方法:直接听诊法、间接听诊法
诊断学体格检查(1)
听诊
直接听诊法:医生将耳直接贴附于被检查者
体壁 上进行听诊。
间接听诊法:应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检查方
法。 主要用于听取心、肺、腹的听诊处,还可
视诊
医师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 诊断方法 。 视诊分为:全身视诊、局部视诊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视诊
4 全身视诊:主要用于一般状态,如发育 、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 等。
4 局部视诊:了解身体各部位改变,如皮 肤、粘膜、眼、耳、鼻、口、舌、胸廓 、腹形、关节外形等。
诊断学体格检查(1)
4 叩诊音临床上分为清音、浊音、实音、 过清音 、鼓音。
诊断学体格检查(1)
叩诊音
4 1、清音: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提示肺组织
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4 2、浊音 :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
脏器产生,如心脏、肝脏相对浊音界,病理情 况下见于肺炎病变处。
4 3、鼓音 :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脏器产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视诊
三、腹壁静脉
正常:不显露 异常:扩张、曲张,常见于门脉高压或上、下腔静脉梗
阻等。 检查静脉血流方向方法:指压法 (如下图) 门静脉阻塞时腹壁曲张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 下腔静脉阻塞时脐以下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转流向上。 上腔静脉阻塞时脐以上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转流向下。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诊断学体格检查(1)
2020/12/9
诊断学体格检查(1)
体格检查
4 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 或简便的检查工具,来客观了解和评 估病人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检查 方法。
诊断学体格检查(1)
基本方法
➢ 视诊 ➢ 触诊 ➢ 叩诊 ➢ 听诊 ➢ 嗅诊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视诊
诊断学体格检查(1)
4 方法:浅部触诊法
4
深部触诊法
诊断学体格检查(1)
浅部触诊法
4 目的: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的检查和评估,如 关节、软组织、浅表淋巴结、浅部动静脉、甲 状腺等。 浅部触诊一般不引起病人痛苦,因此 适用于检查腹部有无压痛、抵抗感、包块和某 些肿大脏器等。
4 方法:一手放在被检查部位,用掌指关节和腕 关节的协同动作以旋转或滑动方式轻压触诊。
间,瘦长型可低1肋间。 肝下界:不易叩准。多以触诊确定 肝浊音界:扩大—肝癌,肝脓肿,肝炎,多囊肝。 缩小: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胃肠 胀气等。 消失:急性胃肠穿孔。 ㈣:胃泡鼓音区
诊断学体格检查(1)
叩诊
明显扩大见于胃扩张及幽门梗阻。
明显缩小见于心包积液,左侧胸腔积液。
㈤:移动性浊音 腹腔游离腹水>1000ml
诊断学体格检查(1)
嗅诊
尿液 氨味:膀胱炎
呼出气体 刺激性蒜味:有机磷中毒者。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氨味:尿毒症患者。 肝腥味:肝性脑病者。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腹部检查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腹部检查
一、视诊 三、触诊 四:叩诊 五:听诊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视诊
㈠、注意事项:
1、视诊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2、取仰卧位,暴露全腹(上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 3、医师常位于患者右侧。
生,如胃泡区和腹部,病理下见于肺内空洞、 气胸
诊断学体格检查(1)
叩诊音
4 4、实音:叩击心和肝等实质脏器产生,病理
下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和肺实变。
4 5、过清音:介于鼓音和轻音之间,属一种病
理性叩击音,临床上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 弹性减弱,如肺气肿。
诊断学体格检查(1)
听诊
诊断学体格检查(1)
听诊
4
纵隔宽度;
4
心界大小与形状;
4
肝脾边界;
4
腹水有无;
4
子宫、卵巢、膀胱有无胀大;
4
肝区、脾区、肾区有无叩击痛。
诊断学体格检查(1)
叩诊
4 体位:胸部--坐位或卧位;
4
腹部--卧位。
4 方法:直接叩诊法
4
间接叩诊法
诊断学体格检查(1)
直接叩诊法
4 1、直接叩诊法 4 右手中间三手指并拢,用掌面直接拍击
卵巢囊肿与腹水叩诊音鉴别示意图
㈥:肋脊角叩诊
肠胀气,腹壁肿块,疝等。 视诊时注意膨隆的部位、外形、是否随呼吸而移位或 随体位而改变,有无搏动等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蛙腹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视诊
腹部凹陷:仰卧位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与耻骨 联合的平面。 ①全腹凹陷:见于消瘦和脱水,严重时呈舟状腹,
见于恶病质者,如结核、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 性疾病。 ②局部凹陷:较少见,多见于手术后腹壁疤痕收 缩。
诊断学体格检查(1)
㈡触诊方法 1、浅部触诊法
2、深部触诊法
触诊
深部滑行触诊 双手触诊 深压触诊 冲击触诊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触诊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触诊
㈢、触诊内容
1、 紧张度
正常时柔软。
增 加:因腹膜受刺激而痉挛。
板状腹:急性胃肠道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 膜炎,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 甚至强直硬如木板。
4 用途:大量腹水患者肝脾的触诊和腹腔 包块。
诊断学体格检查(1)
叩诊
用手指叩击或手掌拍击身体表面某一部 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 声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 状态有无异常 的一种方法。
诊断学体格检查(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