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教学设计《标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标、志”,会认会读会写会组词。
2、认识词语:攀爬标志吸烟通行禁止请勿3、掌握常见的标志:请勿攀爬、请勿吸烟、禁止通行。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以致用,会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掌握常见的标志:请勿攀爬、请勿吸烟、禁止通行。
教学难点:掌握标志:请勿攀爬、禁止通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1、由动画人物胡图图课堂引出本课内容并揭题:像这种有箭头、图片和文字的牌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标志。
2、齐读课题2遍。
二、学习生词“标志”1、师:生字宝宝迫不及待的想和你们做朋友了,你们愿意吗?让我们跟随图图老师来好好了解一下它们吧!2、开火车读“标志”男生、女生赛读“标志”3、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们吗?随机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4、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图图老师的温馨提示吧。
5、师示范写,学生书空跟写。
6、每人独立写一遍“标志”。
7、图图老师出难题,你接受挑战吗?谁愿意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儿的词语呢?三、认识常见标志1、在超市里找标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学生随机找,师点出相应图片2、出示“请勿攀爬”图片问1:这个标志有些什么颜色?红色、黑色。
问2:黑色的人在干什么?在爬楼梯。
问3:人那么大个,梯子那么小,爬起来危险吗?很危险。
问4:那为什么在中间划一道红色的杠呢?红色的杠表示不允许这么做。
也就是说不可以攀爬。
也就是请勿攀爬。
请勿就是不可以的意思。
问5:我们一般在哪里可以看到“请勿攀爬”标志呢?公园里的假山上贴的有;建筑工地危险的地方贴的有……3、同理认识“请勿吸烟、禁止通行”。
4、游戏大闯关(1)2人一组,一人说出标志名称,一人找出标志图片。
(2)连连看。
四、小结在公共场所,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牌子,上面有一些简短的文字和符号,贴在醒目的地方,以提醒人们注意。
那些就是标志。
《标志》教学设计2一、引出课题1.出示厕所的标志,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标志?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用?”2.出示红绿灯的标志,提问同上。
教师小结: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标志,标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认识常见标志1.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标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幼儿回答以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标志,如:自然保护区的标志,注意安全的标志,节约用水的标志……,并有意识地把标志按功能不同进行分类摆放。
)2.解释指示标志、禁令标志和警告标志的特点。
提问:“请大家看看那么多的标志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教师解释标志种类的特点。
3.进行标志的分类教师出示若干标志,问:“假如把上面那么多的标志进行分类,你们想想应该怎么分?”请幼儿讨论后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说出原因。
三、制作标志为幼儿提供纸、油画棒,为班级和幼儿园设计各种标志。
四、展示标志展示大家设计的标志,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动】和家长一起注意观察大街上的标志,明白这些标志的意思并画下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评析】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认识周围环境中的主要标志,便于幼儿在生活中使用。
于是在选择标志时尽量选择一些常见的,特别是选择一些危险或者禁令的标志,使幼儿通过认识标志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情感上,通过让幼儿自己来设计标志,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的环境道德。
为了让幼儿养成关心周围环境的习惯,让幼儿设计适合幼儿园使用的标志,如:节约用水的标志,爱护花草树木的标志,阅读区、建筑区的标志等,使环境教育自然地渗透在社会教育活动中。
二、效果分析教育形式虽然是集体的,但是教育的氛围很轻松,幼儿围着教师一起坐在地上,这样使教师和幼儿的距离拉近了。
在教育过程中,幼儿踊跃发言,思维很活跃,积极地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为班级和幼儿园设计了各种标志,较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标志》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标志的设计构思与制作方法,同时提高品评鉴赏标志的水平。
教学重点:1、标志的意义。
2、标志的分类。
3、标志的设计要素。
4、标志的构思和制作过程。
难点:设计并制作出具有独创性、单纯性、准确性和艺术独特的标志。
设疑提纲:1、标志的概念?2、标志的特征?3、标志的作用?4、标志的颜色运用?5、标志的分类、按用途的`不同可分几种?6、世界上的国旗中,除了中国国旗,有哪一面国旗让你印象深刻?原因?7、联合国会徽的含义?8、奥运会标志以什么造型为主?9、中国银行标志的意义?10、公益标志的色彩特点?11、构成标志的方式有几种?请列举你所注意过哪些标志符合上述方式?教学程序:1、作图形印象测试。
2、评说测试结果。
说明标志的视觉性。
3、提出设疑提纲问题在1、2、3。
4、分组讨论答案。
5、提问同学完成答案。
6、教师补充完善。
7、以建国饭厅为例,提问同学对标志用色的看法,说明标志用色的重要性。
8、解析太阳神标志的意义。
9、提问同学提纲6、7。
10、分组讨论8、9、10的问题。
11、分组抽查提问并补充完整。
12、提出问题11。
13、抽查同学回答。
14、熟悉课本关于标志的构思方面的内容。
15、讲述标志的制作过程。
16、课堂作业:分组设计本校学校标志。
《标志》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学会并理解本课的部分字词。
2、理清课文的思路,能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以心去爱护我们城市的树,从而使我们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地阅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同学们红领巾佩带的很整齐,那么你们知道红领巾的标识是什么吗?咱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那么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大楼、公园、树……)今天咱们就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城市的标识3、指出“识”是多音字,解题:什么是标识?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
课前,你了解了哪些事物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指名朗读课文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掳掠霓虹灯遒劲蔚为壮观婀娜挺拔苍劲坚韧忠心耿耿芸芸众生3、理解一些词语:遒劲:雄健有力。
形容树枝。
馈赠:赠送。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泛指人类和其它一切动物.指一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川流不息:川:河流.息:停止。
象河水那样流个不停。
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4、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文的三部分内容。
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1-5)段为第一部分(写出了城市的雷同)(6-15)段为第二部分(写出了树是城市的标识)(16-17)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为什么把树作为城市的识三、精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文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体会句子:文中对城市的雷同之处的描写有哪些?学生找找有关的句子来回答。
3、教师归纳雷同的地方出示出来:(1)高耸的大厦和大楼。
(2)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
(3)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
(4)满街的现代服饰和商品。
4、让学生划出含有“多保胎”、“连体人”的句子,体会其句子,并说出“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想一想作者所指的城市的标识是什么?(树) 1、(出示问题)说一说文中列举了哪些树标识着哪些城市?找出句子并读一读。
2、师归纳并出示一下内容:香樟树杭州法国梧桐南京上海榕树福州广州椰树海口油松长春圆冠榆新疆喀国槐北京3、出示一些树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学习第三部分内容并出示最后三段文字。
1、体会文章最后三段的语言,作者给予城市的树怎样的赞美?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1)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城市雷同?(铺垫,为下文从正面写城市的标识——树,做好了准备)(2)文中连用了三个只剩下了树,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在本文中把树当做一座城市的标识,其作用是表达对现代化城市树木的珍爱,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我们知道了树是城市的标识,自然界还给予我们一些花作为城市的标识咱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出示花的图片。
四、拓展延伸:想一想,应该怎样去爱我们的树,爱我们的大自然?五、作业设计: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城市的标识树标识保护大自然《标志》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3分钟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城市的标志》,回忆一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作者主要写了我们的城市与城市越来越像多胞胎,只有树是城市中唯一的标志,呼吁大家爱护城市的树。
)2、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请看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7---17自然段,思考“文中写了哪些城市的哪些树?这些树各有什么特点?”用笔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树,有感情地读一读。
2、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可以从文中找关键词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8分钟三、交流释疑。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4个组)5分钟两个组第一个(每组2人),两个组第二个(每组1人)。
其他同学认真看,也可以补充完善。
2、集体评价。
问题1:6分钟(1)杭州香樟树遒劲而伸展香气葱郁南京上海法国梧桐高大粗壮宽大茂密福州广州榕树流苏样密密的枝条海口椰树婀娜苗条长春油松挺拔苍劲新疆喀什圆冠榆玲珑精致北京国槐秀气坚韧看着这些树,你有什么感受?(美,各有特点,千姿百态)(2)你们喜欢哪种树?请用朗读展示出来。
(3个小组展示朗读)问题2:6分钟交流: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出示小黑板上的成果,评价。
)老师相机板书:标识、灵魂、馈赠、个性a.树有自己的生活环境环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不能随便移种,是这个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树种,不同的树可以代表不同的城市,所以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
点拨:作者把树作为城市的标识,想表达什么?提醒我们……?小结:千城一面是件很糟糕的事情,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似,城市的个性不知何时被悄悄地抹杀。
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
在张抗抗看来,接读:最后只剩下了树……最后只剩下了树……最后只剩下了树……也许有一天……因此,作者大声疾呼:齐读最后一段。
四、学习第一部分。
5分钟1、作者在文中除了写树是城市的标识,还写了什么?(城市的雷同)请大家快速浏览1----6自然段课文,找出城市间雷同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