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诉讼的执行与非诉执行

行政诉讼的执行与非诉执行

(3)执行参与人,指除执行当事人以外的其他参与执行 过程的单位或者个人。
(4)执行异议人,指没有参与执行程序,但对执行标的 主张权利,提出不同意见的个人或者组织,也称案外异议 人。
执行异议人提出异议时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说明异议的理由并 提供有关证据;执行人员应当及时审查异议理由,并作必要的调 查核实。如果异议确有理由和事实根据,报请院长批准后中止执 行;如果异议理由不成立的,驳回异议申请,继续执行程序。
第一,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必须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没有生效的 法律文书不能作为强制执行的根据;
第二,该法律文书必须具有可供执行的内容,通常包括物的给付、 特定行为的执行和对人身的强制行为等。如果法律文书中不具有 可强制执行内容的,不能作为执行根据;
第三,法律文书中可执行事项具体明确。
4、执行措施
3、执行根据
执行根据,是指执行申请人申请执行或者执行机关依职权 直接采取执行措施所依据的法律文书。它是执行工作得以 开始和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存在执行根据是开始行政诉讼 执行的必要条件。
行政诉讼执行的依据包括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 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
上述法律文书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能作为执行根据
七、行政诉讼的执行与非诉执行
(一)、行政诉讼的执行 1、行政诉讼执行的含义
行政诉讼的执行,是指行政案件当事人逾期拒不 履行人民法院生效的行政案件的法律文书,人民 法院和有关行政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量,依法采 取强制措施促使当事人履行义务,从而使生效法 律文书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活动。
(1)强制执行的主体既包括人民法院也包括有 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这是行政诉讼执行 与民事诉讼执行的重要区别之处。
《行政强制法》第53条: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 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 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执行申请人或被申请执行人一方是行政机 关。这是由行政案件的性质决定的,因为行政法 律关系和由此延伸到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行政机 关必然是一方当事人。
(3)强制执行的依据是已生效的行政裁判法律 文书。包括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 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
(4)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实现已生效的法律文书 所确定的义务。
在人民法院作为执行机关时,一般由第一审人民法院负责 执行。
如果第一审人民法院认为情况特殊需要由第二审人民法院执行的, 可以报请第二审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其执行,也可以决定由第一审人民法 院执行。
(2)执行当事人,指行政诉讼执行的执行申请人和被申 请执行人。
一般情况下,行政诉讼执行由人民法院负责执行,执行当事人就 是行政诉讼的当事人,但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享有强制执行 权的行政机关作为行政诉讼执行的执行机关时,该行政机关作为 行政诉讼一方当事人,同时又成为了执行机关,行政机关具有双 重身份。
在执行程序中因申请人的不同申请的期限方面有所差异。
在行政诉讼中,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 行政裁决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1年;
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180天。
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 律文书中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 计算。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
1、非诉行政案件执行的含义
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既 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 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 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使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 为得以实现的制度。
《行政诉讼法》第66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 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 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执行主体
执行主体指在行政诉讼执行中享有权利、义务的各方主体。 包括执行机关、执行当事人、执行参与人和执行异议人。
(1)执行机关,也称执行组织,指拥有行政诉讼执行权, 主持执行程序,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主体。
我国行政案件的执行机关除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外,还包括 行政机关。在人民法院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而且根据法律、 法规的规定享有自行强制执行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时,作为一 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行执行生效行政裁决所维持的具体行 政行为,成为执行机关。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执行措施。பைடு நூலகம்
行政诉讼法并未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的执行措施作出具体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参 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在行政机关作为执行机关时,行政机关必须严格 按照单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执行措施执行。具体 的执行措施必须根据单行行政法律、法规规定确 定。
5、执行程序
行政诉讼执行程序由一系列独立的环节所组成,主 要包括:开始、审理、阻却、完毕、补救等。这些 程序与民事诉讼执行程序基本相同,特殊性的问题 有:
执行措施,是指执行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 被执行人完成所承担的义务的法律手段和方法。
执行措施的采用直接涉及对被执行人人身、财产 的限制和处分,关系到被执行人的切身利益,影 响很大,因此执行措施的采取必须按照法律的明 确规定进行。
行政案件中的执行措施,因对行政机关的执行和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执行而不同。
对行政机关的执行措施: (1)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赔偿金,通
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2)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
行政机关按日处50元至l00元的罚款。 (3)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
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 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4)行政机关拒绝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可以对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 罚款的处罚。 (5)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