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评价
一、量化评估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意义
1.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发展产生战略性的贡献
2.有助于显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成绩,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地位
3.有助于掌握人力资本增值情况,帮助企业灵活应对外界环境的改变
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绩效评估方法
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本身的评价,二是衡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对组织整体绩效的贡献。
(一)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本身的评价
理论上讲应该采用定量分析,全部量化工作指标,尽量使用客观性指标,避免使用主观判断性指标。
但目前现实工作还无法达到这种理想状态。
所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估需要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
其中重要的是评价指标的选择,指标是绩效评估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评估的实施和说服力。
以下两个表格是研究者采集来自企业有效评估指标的示例。
(见教材49、50页两个表格,定量与定性评价)。
表4-4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定性评价指标(举例)
一般采用等级评定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进行定性评定,将待评定内容根据程度不同划分为不同等级,给每个等级编写详细定义,然后让评价者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应各指标所处的等级。
目的是尽可能淡化评价的主观色彩,增加其客观性。
(二)衡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对组织的整体绩效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绩效一般很难直接体现在组织的经营绩效上,往往需要通过中间变量的转化,才能完成。
例如,生产部门的培训效果可以通过测量培训前后该部门生产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成本、效率这样的直接指标间接得出培训效果。
为此,研究者们提出两种中间变量,作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评估效果模型的基础。
1. 人力资源有效性指数,是由美国学者菲利普斯研究开发,通过8个行业91家企业的研究得出“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和组织有效性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的结论,同时还发现了6个用来衡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绩效的指标。
2.人力资源指数,是由美国学者舒斯特教授提出的,由报酬制度、信息沟通、组织效率、关心员工、组织目标、合作、内在满意度、组织结构、人际关系、组织环境、员工参与管理、工作群体、群体间的协作能力、一线管理和管理质量等15项因素综合而成。
人力资源指数不仅表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而且反应了组织的环境气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