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危险性分析方法
对于现代化的化工生产装置须实行现代化安全管理,也就是从系统的观念出发,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识别、评价、控制危险,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
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预先找出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事件出现的条件,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制定消除和控制这些事件的对策,以达到预防事故、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
辨别危险、分析事故及影响后果的过程就是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
定性分析
找出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在什么情况下能发生事故及对系统安全影响的大小,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控制危险。
它不考虑各种危险因素发生的数量多少。
(本章主要介绍定性危险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事故或故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数量大小评定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定量危险性分析也就是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
(在第八章进行讨论)
7.1 安全检查表
7.1.1 概述
安全检查表(SCL,Safety Check List)是进行安全检查和诊断的清单。
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通常是把检查对象作为系统,将系统分割成若干个子系统,
按子系统制定。
安全检查表是最早开发的一种系统危险性分析方法,也是最基础、最简便的识别危险的方法。
该法应用最多且广泛。
在我国目前安全检查表不仅用于定性危险性分析,有的还对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系统的安全评价。
安全检查表的优点:
1.安全检查是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安全检查表是由各种专业人员事先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讨论,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经验而编制出来的,按照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就会避
免传统安全检查时的一些弊端,能全面找出生产装置的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
2.它简明易懂,易于掌握,实施方便;
3.应用范围广,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装置的日常操作、作业环境、运行状态及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可应用;
4.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之一是有关安全的规程、规范和标准。
安全检查表还可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
7.1.2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步骤和依据
1、编制的步骤:
先组成一个由工艺、设备、操作及管理人员的编制小组,并大致按以下几步开展工作:
(1)熟悉系统:详细了解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
全卫生设施等。
(2)搜集有关安全的法规、标准和制度及同类系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
的依据。
(3)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4)确定安全检查表的检查内容和要点,并按照一定的格式列成表。
2、编制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