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亮工程需求分析
1.政策分析
面对社会信息化、动态化环境的重大挑战,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平安城市
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公共安全视频
监控资源大联网,对于公安机关治安防控、打击犯罪、反恐处突和社会管理具有
重要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相关国家部委对社会公共安全视频资
源整合联网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015年1月,公安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应用工
作的意见》,意见中强调对二类视频监控点和确有必要联网接入的三类视频监控
点,要求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接入和共享。到2020年,二类视频监控点和确有
必要联网接入的三类视频监控点联网率要求达到100%,前端摄像机基础信息建
档率要求达到100%。
2015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社会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高起点规划、
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和应用工作,提高公共区域视
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加大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
系统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完善技术标准,强化系统联网,
分级有效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逐步拓宽应用领域。
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九部委发文《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
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意见中提出要强化系统
联网,最大限度实现公共区域视频图像资源的联网共享。要求各部门指导推动本
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实现与公安机关视频图像
共享平台联网对接。到2020年,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联网率要求达到100%;
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图像资源联网率要求达到100%。
2.业务分析
社会视频资源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科技强警和“3111”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公共安全视
频系统建设与应用工作。至目前,我市共建设各类视频监控探头约42536个点,
其中由公安机关管理的公共视频监控探头达3188个,社会单位(党政机关、企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建设的社会视频资源约39348
个,由社会单位建设的视频监控探头占总监控探头数量的%。
经初步摸底,我市社会视频资源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由前端采集设备和后端存储控制设备组成。例如:由摄像机、硬盘录像
机、监视器构成的简易视频图像系统。该类社会视频资源所占整体资源比例最大,
多为个体私人投资建设,建设成本较低,传输链路较为简单。
2)由前端采集设备、后端存储控制设备和独立的监控平台软件(单级)组
成。该类社会视频资源部分涉及公共区域,多为中小型企业或政府部门投资建设,
传输链路相对完备。
3)由前端采集设备、后端存储控制设备和多级监控平台软件组成。该类社
会视频资源为大型企业或政府部门为主,传输距离较远,建设成本高。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社会视频资源存在种类繁多,存量巨大,缺少统一的建设标准,
各自独立运行,没有有效整合和联网应用,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具
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各自为政,信息孤岛
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承建单位众多,各单位在建设视频监控系统时均是各自为
政 ,仅以满足自身管理需要为主,社会视频资源不能为公安机关或其他单位共
享,一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各种社会视频资源成信息孤岛,
调取、共享极为不便。
2) 网络多样,组网复杂
社会视频资源的承载网络情况复杂,互联网、自建局域网、自建视频专网、
电信运营商、移动运营商等视频专网等各类网络混合组网,种类繁杂。复杂多样
的承载网络环境给视频信息的整合联网、信息传输、权限管理、运行维护、安全
共享等带来诸多挑战。
3) 标准不一,品牌繁多
社会视频资源数量多,建设类型各异,结构复杂,且构成各个系统的软硬件
品牌繁多,标准杂乱,设备码流及协议普遍私有化,造成图像的编码格式、协议
不统一,给整合带来一定的难度。
4) 保障不足,安全性差
各个社会单位(个人)对视频监控系统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一般为非
专职人员操作,容易导致视频资源信息外流,信息安全难以有效保证。
5) 管理不力,完好率低
社会视频资源普遍存在运维投入不足,设备维护不到位,系统完好率低,可
用性差等问题。虽然公安机关要求一些重点行业单位或特殊社会单位的视频监控
系统至少要保存15天以上的监控录像,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手段,等
到真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往往会发生现场视频录像丢失或设备不录像等问题,而
视频录像的丢失将给事件的后续处理带来极大的阻碍。
3.系统需求
为全面提升我县公安机关治安防控能力,增强打击各种犯罪能力,切实提升
群众安全指数和满意度,有效缩短报警响应时间、警情定位时间、资源调取时间
等关键指标,加强视频资源调取能力,提升现场情况掌控能力,需统筹各行业主
管部门、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强我市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整合。
总体来讲,应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统一接入的原则,建设
市、县(区、市)两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接入和汇聚各类重点社会视频监控资
源,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监看和综合应用,实现社会监控资源有机联网、整合共
享,最大限度发挥各类社会视频监控资源的应用效能,发挥规模效应,有效弥补
公安自建资源不足、监控盲点等问题,达到充分利用视频资源的目标。
社会视频资源整合接入过程中将面临诸多难题,需要采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手
段,根据不同环境进行分析和解决,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具体包括:
网络复杂,如何整合
面对社会视频资源纷繁复杂的承载网络情况,如何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打通网络通道,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的安全加密传输,并最
大限度保证不改动原有网络,不影响社会单位原有系统及应用。
品牌众多,如何接入
针对社会面视频监控系统中品牌众多、标准杂乱的异构设备和异质平台,如
何通过多种兼容性技术手段,实现各类资源的统一无缝接入,通过协议及码流的
标准化转换,保证社会视频资源在共享、调用时均符合GB/T28181国标要求。
安全隐患,如何规避
通过社会资源接入可使更多的场所纳入公安布控范围。但同时也需要重视社
会视频资源接入时的安全性,如何根据需接入的社会视频资源类型,部署对应的
安全接入设备及措施,规避前端设备、传输链路、网络边界、系统应用等各环节
安全风险,保证信息安全,确保视频图像数据不会发生外泄。
体量巨大,如何管理
占总体资源量90%以上的社会视频资源,体量巨大,如此规模的系统,管理
与应用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对这些资源的有效监控和
管理,对已联网接入的视频监控点位,要掌握资源的运行状况,并督促各社会单
位加强运维,保证视频资源的完好率和可用性;对未联网的离线视频监控点位,
要经常性的掌握资源的动态,确保有事时能够快速准确离线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