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及自动开合控制系统,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用户无法单手打开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端的问题。
该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至少一个开合组件。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开合组件转动连接。
上述开合组件包括电机、联动芯轴和包覆支架。
电机的机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
包覆支架与第二壳体相连接,且具有安装孔。
联动芯轴的一端穿过安装孔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相连接。
在此基础上,笔记本电脑还包括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驱动芯片。
其中,第一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用于采集第一壳体的位移。
驱动芯片与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电机耦接,用于根据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的采集数据,控制电机转动。
技术要求1.一种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至少一个开合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开合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开合组件包括:电机、联动芯轴和包覆支架;所述电机的机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所述包覆支架与第二壳体相连接,且具有安装孔;所述联动芯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第一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用于采集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移;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电机耦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的采集数据,控制所述电机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二壳体的位移;所述驱动芯片还与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耦接;所述驱动芯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的采集数据、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的采集数据计算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夹角,并根据所述夹角控制所述电机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芯轴包括相连接的芯轴本体和第一安装板;所述芯轴本体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电机的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壳体本体和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芯轴本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孔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多个第一螺纹连接件;一个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件穿过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支架包括相连接的套管和第二安装板;所述套管与所述芯轴本体同轴设置,所述套管的内孔作为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芯轴本体相配合;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壳体本体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电机、所述套管和所述芯轴本体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孔中,且所述电机的机体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接;第二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外部,且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相连接的上盖和下底;所述上盖和所述下底扣合后,形成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孔;所述上盖和所述下底扣合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包覆支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套管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且与所述套管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管壁与所述连接板之间,沿所述套管的轴线方向设置有通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多个第二螺纹连接件;一个所述第二螺纹连接件穿过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与一个所述第二螺纹孔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两个开合组件,两个所述开合组件中所述联动芯轴的第一安装板,分别位于同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显示屏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键盘。
12.一种自动开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设置在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壳体上,并在第一采集周期内采集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移;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耦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的采集数据,在第一计算周期内,计算出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移量,并判断出所述位移量大于位移量阈值时,向发送转动信号;电机,用于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笔记本电脑的第二壳体相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芯片耦接,用于接收所述转动信号,并驱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
13.一种自动开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设置在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壳体上,并在第二采集周期内,采集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移;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设置在笔记本电脑的第二壳体上,并在所述第二采集周期内,采集所述第二壳体的位移;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加速度耦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的采集数据,在第二计算周期内,计算出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夹角α,并判断出所述夹角α增大时,发送转动信号;电机,与所述驱动芯片耦接,用于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且接收所述转动信号,并驱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
技术说明书一种笔记本电脑及自动开合控制系统技术领域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及自动开合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现今笔记本电脑为了满足便携性的要求,采用可翻转开合的结构。
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端和系统端可以通过转轴相连接。
笔记本电脑在未使用的状态下,可以将屏幕端和系统端对合,以减小笔记本电脑的占用面积。
当用户使用笔记本电脑时,需要手动打开屏幕端,使得屏幕端和系统端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便于用户在系统端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操作。
然而,当手动打开屏幕端时,通常会出现系统端随着一起转动的现象。
此时,需要用户的另一只手固定系统端,以便于屏幕端能够打开。
这样一来,将导致用户无法单手打开屏幕端,降低用户体验。
技术内容本申请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及自动开合控制系统,用于解决用户无法单手打开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端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
该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至少一个开合组件。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开合组件转动连接。
上述开合组件包括电机、联动芯轴和包覆支架。
其中,电机的机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
包覆支架与第二壳体相连接,且具有安装孔。
联动芯轴的一端穿过安装孔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相连接。
在此基础上,笔记本电脑还包括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驱动芯片。
其中,第一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用于采集第一壳体的位移。
驱动芯片,设置于第二壳体上,且与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电机耦接,用于根据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的采集数据,控制电机转动。
这样一来,当用户需要打开屏幕端时,用户会向屏幕端施加用于打开屏幕端的力。
此时,屏幕端在力的作用下,转动而发生位移。
位于该屏幕端中的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可以采集该屏幕端中第一壳体的位移量。
驱动芯片接收到该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的采集数据后,可以判断出用户在执行打开屏幕端的操作,从而向电机发送转动信号。
基于此由上述可知,开合组件中的电机、包覆支架与位于系统端的第二壳体相连接,联动芯轴与位于屏幕端的第一壳体相连接。
此外,联动芯轴的一部分可以穿过包覆支架的内孔,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接。
因此在电机的转轴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联动芯轴转动。
从而在联动芯轴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壳体所在的屏幕端相对于系统端进行翻转,实现单手打开屏幕端的操作。
可选的,笔记本电脑还包括第二加速度传感器。
该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壳体上;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第二壳体的位移。
此外,驱动芯片还与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耦接。
驱动芯片还用于根据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的采集数据、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的采集数据计算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之间的夹角,并根据夹角控制电机转动。
这样一来,驱动芯片通过实时的获取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之间的夹角,精确的控制电机转轴的转速。
当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之间的夹角达到预设的角度,能够满足用户观看和操作笔记本时,控制电机的转轴停止转动。
可选的,联动芯轴包括相连接的芯轴本体和第一安装板。
该芯轴本体穿过安装孔,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接。
此外,第一壳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壳体本体和第一连接管。
第一连接管与芯轴本体同轴设置。
第一安装板位于第一连接管内,且与第一连接管相连接,从而可以将联动芯轴于第一壳体相连接。
此外,第一连接管可以对第一安装板进行包裹,避免第一安装板裸露,对笔记本电脑的外观造成影响。
可选的,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
第一连接管的孔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通孔。
此外,笔记本电脑还包括多个第一螺纹连接件。
一个第一螺纹连接件穿过一个第一连接通孔与一个第一螺纹孔相连接。
从而可以通过第一螺纹连接件将具有第一安装板的联动芯轴与第一壳体相连接。
可选的,包覆支架包括相连接的套管和第二安装板。
套管与芯轴本体同轴设置,套管的内孔作为安装孔与芯轴本体相配合。
此外,第二壳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壳体本体和第二连接管。
第二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相连通。
电机、套管和芯轴本体位于第二连接管的内孔中,且电机的机体与第二连接管相连接。
第二安装板位于第二连接管外部,且与第二壳体本体相连接,从而使得包覆支架与第二壳体相连接。
从而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管对位于其内孔中的部件进行遮挡,提高笔记本电脑的外观效果。
可选的,第二连接管包括相连接的上盖和下底。
上盖和下底扣合后,形成第二连接管的内孔。
上盖和下底扣合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
此外,包覆支架还包括连接板。
连接板位于套管和第二安装板之间,且与套管和第二安装板相连接。
连接板的一部分位于安装槽内。
从而使得位于该连接板远离套管一端的第二安装板能够伸出第二连接管的外部,与第二壳体本体相连接。
可选的,套管的管壁与连接板之间,沿套管的轴线方向设置有通槽。
通过设置上述通槽,可以使得将芯轴本体穿过套管的过程中,套管的内孔在受力后发生变形,使其孔径有所增大,便于套管穿过。
可选的,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
第二壳体本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
笔记本电脑还包括多个第二螺纹连接件。
一个第二螺纹连接件穿过一个第二连接通孔与一个第二螺纹孔相连接。
达到将具有第二安装板的包覆支架与第二壳体相连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