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年级 七年级 下册 执教者
解读 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 注重生成性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 读学 情
1、现代教育心理学: (1)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感性认识较强,具备一 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思维 能力有所欠缺。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上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展示 图片、设置问题、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七年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适时强化他们的爱国思想,进一步 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收集信息的能力,有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解 读 教 材
内容 标准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和开元盛
世的基本史实。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和
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能 力 目 标 1、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学生自 主阅读图文史料,掌握搜集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唐太宗、武则天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设计“唐朝的清明治世对我国当今建设有什么启示?”的开 放性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2、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3、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教学 资源 教材、多媒体、图片、音像、课件和学生自身等
教学 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搜集影像和查阅资料等
教学 重点 “贞观之治”
教学 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
解 读 方 法
教法 基于以上学情和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之以问题导学、情境教学、材料分析、合作讨论及自主学习法等,从而发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合作的过程中学习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读教学
1、教师用唐人街的图片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这些街道为什么叫“唐人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本课,深入浅出,水到渠成地推进教学,最后首尾呼应,回归课前问题:“唐人街”因何而得名?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这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教师带着学生学习了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统治,按照同样的思路同学们可以举一反三地学习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为了避免教学方式单一,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分别运用了学生充当小老师和用抢答的方式来解决。 创新点 教学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导 入 播放 图片 导入 新课 播放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图片(配音乐)。 同学们,“唐人街”为什么不叫“秦人街”、“汉人街”、“宋人街”或“明人街”呢?这些街道为什么叫“唐人街”?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本课,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在配乐声中观看图片 思考问题 情景导入,设置悬念,烘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唐 朝 的 建 立 了解唐朝建立与统一的基本情况 一、唐朝的建立 教师提问,问题导学: 1、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李渊是怎样起兵和建立唐朝的? 2、 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的过程中, 李世民立下赫赫战功。他是如何进一步登基帝位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回答教师问题。 学生讲故事:“玄武门之变”。 复习旧课,温故知新。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知识拓展,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为评价唐太宗做铺垫。
贞 观 之 治 把握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治国措施、治国效果二、贞观之治 主线:唐太宗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从治国思想、治国措施和治国效果分析) 1、 治国思想 教师展示材料,让学生解决问题 2、 治国措施 学生阅读史料及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民本思想。 培养学生运用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等内容,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唐太宗 (1) 教师展示表格 (2) 教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教、 用人和军事五个方面提供图文史料,让学生归纳概括治国措施。 3、 治国效果 教师展示治国措施的表格,让学生对应各方面措施思考所取得的治国效果,由此把握“贞观之治 ”的表现。 4、 评价唐太宗 教师提问: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说明唐太宗是一位贤明君主,但他曾为了当皇帝而杀死兄弟、逼迫父亲退位。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唐太宗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明确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补充知识:昭陵六骏 简单介绍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勾画治国措施的要点 学生阅读史料及思考,归纳概括治国措施。 学生思考并回答治国效果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认真聆听讲解并体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既开动了脑筋,又深化了知识;而师生互动,使教学相长,实现了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同时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爱国主义教育,教导学生保护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 三、武则天的统治 补充: 多媒体展示武则天的画像和生评,教师提问:武则天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武 则 天 的 统 治 把握武则天的治国措施、治国效果和影响,评价武则天 开展学生活动:小老师引导学习以下问题: 1、 治国措施 2、 治国效果 3、 治国影响 教师播放无字碑的视频短片后,提问: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武则天? 4、评价武则天 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播,进一步把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师展示几位伟人对武则天的评价。 学生小老师提问及串讲,其他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及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感悟 落实基础,生生交流互动学习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知识拓展
开 元 盛 世 把握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治国效果和影响 四、开元盛世 教师采用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及效果。 1、 治国措施及效果 2、治国影响 教师提问治国影响,学生回答后,播放视频短片,加深认识。
学生抢答 学生回答问题,观看视频短片 借助多媒体视频,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在感知唐朝盛世局面的同时,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课 堂 小 勾勒知识线索,明确教教师提问,让学生概述本课知识 学生自己总结新课,明确本课脉络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结 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
以 古 鉴 今
拓 展 延 伸 以史论今,时政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使学生走向思维中的具体。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问: 1、唐朝的清明治世对我国当今建设有何启示?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合作交流学习后,小组代表汇报成果 时政结合,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展示,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 首尾呼教师提问:“唐人街”因何而得名? 学生回答问题 深入浅出,水到渠成地推进教化 主 题 情 感 升 华 应,深化主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向学生明确: 唐朝的国际地位很高,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它将中华文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它的盛世局面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借鉴。 今天,我国跨入了一个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起点。让我们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学生听讲解 学,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点睛之笔,深化主题,情感升华
板 书 设 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在板书设计中,我采取了提纲式陈列,以简洁美观的板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并清晰地体现教材的知识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