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新区实施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及经费补助
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提高我区学前教育质量,构建公益公平、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扶持提供普惠性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办园和民办幼儿园。
根据《重庆北部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普惠性幼儿园是指坚持公益性和科学保教的办园方向、为大众提供有质量的保教服务、收费合理的各类型幼儿园,含公办幼儿园、公办性质的社会单位举办幼儿园和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
第三条区财政局负责将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纳入部门预算,逐步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对学前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区教育局负责全区学前教育的统筹管理,贯彻执行国家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拟定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标准及经费补助办法。
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加强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估,规范办园行为,协助区财政加强资金管理监督。
区发改局负责对幼儿园的收费行为进行监督、指导以及检查,并对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费标准实行限价备案、管理。
第二章普惠性幼儿园认定
第四条普惠性幼儿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北部新区管委会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依法办园且年检合格。
(二)办园水平达到《重庆市幼儿园等级标准》(渝教基〔2010〕1号)规定的三级及以上标准。
(三)保教费收费标准不超过每生每月400元,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或捐资助学等费用。
(四)依法为教职工购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
(五)近3年内无违规办园行为。
(六)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一是按要求建帐,按规定开设银行帐户,配备专兼职财务人员,财务核算规范。
接受财务检查或审计; 二是幼儿园发展基金不少于办学结余的25%;每年设施设备投入不少于总收入的5%;三是在当年有办学结余的前提下,合理回报控制在总收入的10%。
第五条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由具备条件的幼儿园于每年4月底以前向北部新区管委会提出申请,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幼儿园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资格核定,并于3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
公示无异议后管委会予以认定,并报市教委、市财政局备案。
第六条对认定为北部新区普惠性资格的幼儿园,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颁发牌匾,并置放在幼儿园醒目位置,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章经费补助
第七条经本办法认定的普惠性幼儿园,由区财政给予专项经费补助。
第八条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补助主要包括对普惠性幼儿园给予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对低保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的补助、普惠性幼儿园教职工社会保险缴费补助。
第九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为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改善设备设施等办园条件,对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
补助以核定的办园规模为限,按在园幼儿人数计算,财政按照一级园900元/人/年,二级园700元/人/年,三级园500元/人/年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进行补助。
第十条特困学生入园资助:对选择就读普惠性幼儿园的重庆市户籍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孤儿、残疾幼儿和年满五周岁(当年8月31日为准)的城乡低保家庭儿童免收保教费、生活费。
保教费按每人每月150元、全年按10个月计算;生活费按每人每天3元,全年按220天计算由财政补助给幼儿园。
不足部分由幼儿园按照事业收入5%提取的资金中解决。
第十一条幼儿园教职工社会保险缴费补助:对经审核备案并按相关要求合理配备的教职工,按照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当年最低缴费标准单位缴费部分给予50%的补助。
第十二条被确定为普惠性幼儿园的园所每年分两次申请补助资金,分别于4月和10月底前向区教育局申请补助资金,由区教育局审查汇总后交区财政,区财政审核后将普惠性幼儿园补助资金拨付给幼儿园。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普惠性幼儿园实行动态管理,每年6月底前结合年度检查工作对普惠性幼儿园进行资格评估复查。
对达不到认定条件
的、违规办园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取消其普惠性幼儿园资格,同时取消财政补助;对管理不规范的普惠性幼儿园,督促限期整改。
第十四条区财政加强经费监督检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十五条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截留或挪用。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2014年1月1 日起实施。
本办法公布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应当同本办法公布之日起,依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2012年5月25日,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第19次全体会议通过的《重庆北部新区实施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及经费补助(暂行)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