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九年级物理练习题——《13.1 分子热运动》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本节知识要点】(每空1分,共10分) 1. 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 2. ①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________ . ②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__________ 的运动;分子间存在 ________ . 3. 分子的 ________ 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与 ______ 有关,______ 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 ________ 和 _________ . 【本节知识检测】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关于分子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的体积很大 B. 分子的直径很大 C. 分子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 D.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2.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 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 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3. 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不停地运动着 D. 分子的体积很小 4. 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 分子间有间隙 5. 下列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B. 扫地时的尘土飞扬 B. 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下溅出火花 D. 羊群在草原上奔跑 6. 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 这个现象说明( )
A. 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C. 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7. 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
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
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 已知
瓶中NO
2
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 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 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8.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
A.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间存在斥力
D. 分子间有间隙
9.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 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
运动产生的
C.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 在天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10. 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 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 液体被压缩时,分子间作用力
表现为引力
11. 科学探究需要进行试验,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
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 下列叙述属于事实或推论的是( )
① 在气体扩散试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
学习资料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② 在液体扩散试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 ③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 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 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 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12. 某些物质的微观特性表现为分子间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宏观特性表现为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则该物质可能是( ) A. 冰块 B. 水 C. 水蒸气 D. 雪 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3.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很小,可以借助 ________________ 来观察. 一粒飞沫的直径约为1×10-6 ~ 5×10-6 m(分子直径约为1×10-10 m),由此可判断飞沫 _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 14.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 煮粽子时,小明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 _______ 现象;吃粽子时,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_ . 15. 天然气液化后,其分子间的作用力 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蒸发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__________ 运动. 16. 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一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这说明甲醛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 _________(选填“加剧”或“减缓”). 17. “破镜重圆”从物理知识的角度来说是 ________(选填“能够”或“不能够”)实现. 因为破镜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 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 _______ . 18. 起重机工作时,钢丝绳未被拉断,是因为组成钢丝绳的物质分子间存在 ________ . 空气流动会形成风,这 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19. 晓军同学先将注射器内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使筒内空气排出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现象表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_________ . 20. 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可以看到水与硫酸铜溶液之
间有明显的界面,如图甲所示. 静置20日后,如图乙所示,
这是 _________ 现象,说明液体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
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被静静
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
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则甲、乙
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______ ,该实验说明分
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________ 有关.
22. 将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水平
接触面,如图甲所示. 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动玻璃板,玻璃板并未与水面分离,
却发现其边缘处的水面稍微向上弯曲,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________(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玻璃板自身重力.
三. 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3. 为什么气门芯密封,打足了气的轮胎长期放置后会变瘪?
24. 为什么两滴水靠近时会自动结合成一滴水,而破镜不能重圆?即使我们用力压也
不能把它们变成一块.
四.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8分)
25. 课堂上,老师将断成两段的均匀圆柱形铅块A、B的两个端面磨平,
再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就结合在了一起. 接着
老师把结合在一起的铅块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在铅块下面悬吊
学习资料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了多个钩码,两铅块仍未分离(如图所示). 面对出乎意料的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 (1)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为了粗略地测出铅块A、B的接触面单位面积上A对B的分子作用力的大小,小李、小赵同学找来了以下器材: A. 刻度尺 B. 停表 C. 弹簧测力计 D. 温度计 E. 量筒 ① 他们应该选择的器材是其中的 ______________(填器材的字母代号); ② 他们应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所测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合); ③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单位面积上A对B的分子作用力的大小: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D 2. D 3. C 4. A 5. A 6. A 7. D 8. D 9. D 10. C 11. A 12. C 13. 电子显微镜 不是 14. 扩散 引力 15. 变大 无规则 16.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加剧 17. 不能够 大 小 18. 引力 不属于 19. 斥力 20. 扩散 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21. 乙 温度 22.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大于 23. 构成轮胎的物质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气体分子从构成轮胎的分子间隙中跑出来了. 24. 水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所以两滴水互相靠近时能够自动结合成一滴;而破镜不能重圆,是由于固体的分子间距离很小,我们的外力不能把断裂处的分子压到产生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之内,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几乎为零,不能使它们变成一块.
25. (1)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2) ① A C
② 铅块B和所挂钩码的总重力G,铅块A或B的横截面的直径d
③
2
4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