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突知识考试题一、判断题1、突出危险区的采掘工作面,严禁使用风镐落煤。
(√)2、防治突出措施分为:区域性防突措施、局部防突措施。
(√)3、工作面爆破后,进入工作面作业时间不得少于30min。
(√)4、在矿井范围内有一次发生过瓦斯突出,该矿井为瓦斯突出矿井。
(√)5、在突出煤层中,专职爆破工必须固定在同一工作面。
(√)6、大多数突出发生在无外力诱导时。
(╳)7、可以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
(×)8、预抽煤层瓦斯钻孔抽采负压不得小于13kpa。
(√)9、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压力小于0.74Mpa或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的预抽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
(√)10、掘进工作面有顶钻、喷孔等突出预兆时,必须停止掘进,撤出人员。
(√)11、区域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两类。
(√)12、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采区避难所。
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工作面避难所或压风自救系统。
掘进距离超过500m的巷道内必须设置工作面避难所。
(√)13、突出煤层的任何区域的任何工作面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前,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4、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15、开采保护层时,应同时抽采被保护层的瓦斯。
(√)16、在突出煤层的无突出危险区内进行采掘作业时,可以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7、在突出煤层中,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18、断层等地质构造带附近易发生突出,特别是构造应力集中的部位突出的危险性大。
(√19、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20、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预测超前距均为5m。
(×)21、煤体破坏程度越高,突出危险性越大。
(√)22.煤与瓦斯突出大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带。
(√)23.突出煤层掘进巷道必须采用压入式通风。
(√)24、开采有瓦斯喷出或有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煤层严禁两个工作面串联通风。
(√)25、在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中,突出危险工作面可以设置兼职瓦检员。
(╳)26、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工作面必须使用下行通风。
(╳)27、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遇到构造破坏带,包括断层、褶曲、火成岩侵入时,工作面无突出危险。
(╳)28、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遇到煤层赋存条件急剧变化时,工作面有突出危险。
(√)29、突出大多数无突出预兆。
(╳)30、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在进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过程中出现喷孔、顶钻等现象,工作面无突出危险。
(╳)31、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出现明显突出预兆时,工作面有突出危险。
(√)。
32、突出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带。
(√)二、单选题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从(A)起施行?A 2009年8月1日B 2008 年8月1日C 2010年8月1日2、下列属于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有(A)A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B 工作面防突措施C 安全防护措施D 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3、下列不属于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有(B)A 工作面防突措施B 区域防突措施C 区域验证D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4、下列属于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有(C)A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B 区域防突措施C 安全防护措施 D区域验证5、下列不属于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有(A)A 区域验证B 工作面防突措施C 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D 安全防护措施6、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C)A 过滤式自救器B 瓦斯便携仪C 隔离式自救器7、远距离爆破时,回风系统必须(B)。
A 正常供电B 停电、撤人C 停电D 撤人8、远距离爆破时,爆破后进入工作面检查的时间不得小于(C)分钟。
A 10B 20C 30D 409、下山掘进时,不得选用(D)措施。
A 松动爆破B 超前预抽瓦斯钻孔C 超前排放钻孔D 水力冲孔10、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单位为(B)。
A mL/minB L/minC kg/mD g/m11、钻屑量的单位为(C )。
A mL/minB L/minC kg/mD g/m12、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用(A )符号表示。
A qB QC SD s13、突出煤层的任何区域的任何工作面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前,必须采取( A )A、安全防护措施B、区域防突措施14、在突出煤层中,( B )必须固定在同一工作面工作。
A、瓦斯检查员B、专职爆破工15、对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在煤巷条带每间隔30~50m至少布置( A )个检验测试点。
A、1B、2C、316、一个矿井只要有(A)个煤(岩)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为瓦斯矿井。
A、1B、2C、3D、417、避难所内应根据设计的最多避难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C)。
A、过滤式自救器B、氧气呼吸器C、隔离式自救器18.突出矿井的通风系统中,( c)在井下安设辅助通风机。
A.可以B.不得C.严禁D.无所谓19.对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在煤巷条带每间隔( D)m至少布置1个检验测试点。
A.5~20 B.20~30 C.25~30 D.30~5020.远距离爆破时,回风系统必须停电、撤人。
爆破后进入工作面检查的时间由矿技术负责人根据情况确定,但不得少于(B )min 。
A.15 B.30 C.50 D.6021.突出煤层严禁采用(C )采煤。
A.炮采B.机采C.水力采煤法22.区域性防突措施主要有(A)和预抽煤层瓦斯两种。
A.开采保护层B金属骨架C.松动爆破D.水力冲孔2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局部防突措施(A )。
A开采保护层B.松动爆破C.钻孔排放瓦斯D.水力冲孔24、煤与瓦斯突出多发生在( C )。
A. 采煤工作面B.岩巷掘进工作面c.石门揭煤掘进工作面25、最有效的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是(C)。
A、预抽煤层瓦斯B、大面积煤体注水C、开采保护层D、水力冲孔26、在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严禁安设( B )A、局部通风机B、辅助通风机C、对旋式通风机27、有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采用远距离放炮时,放炮地点应在进风侧反向风门以外或避难所内;放炮后( B )分钟,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
A、50 B 、30 C、1028、开采突出煤层时,采掘工作面应设( A )。
A、专职瓦检工B、兼职瓦斯查C、专职兼职瓦检工都可以29、压风自救系统应设置在距采掘工作面( B )m的巷道内。
A 、5~10 B、25~40 C、45~6030、突出矿井每一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 C )。
A 、自救器B、过滤式自救器C、隔离式自救器31、突出矿井掘进工作面进风侧的反向风门,在放炮时应(B )A.打开B.关闭三、填空1、突出矿井必须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2、区域验证执行“五同时”制度,即瓦检员、防突员、队跟班干部、安检员和机电工同时在场。
3、井下每组压风自救系统一般可供5~8人用,压缩空气供给量,每人不得小于0.1 m3/min。
4、压风自救系统设置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m 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
5、开采保护层分为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两种方式。
6、突出矿井开采的非突出煤层和高瓦斯矿井的开采煤层,在延深达到或超过50m或开拓新采区时,必须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及其他与突出危险性相关的参数。
7、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井下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必须停止突出煤层的掘进、回采、钻孔、支护以及其他所有扰动突出煤层的作业。
8、所有区域防突措施均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9、在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残余瓦斯含量指标对穿层钻孔、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和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必须依据实际的直接测定值。
10、对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若回采工作面长度未超过120m,则沿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间隔30~50m至少布置1个检验测试点;若预抽区段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区段宽度或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回采工作面长度大于120m时,则在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间隔30~50m,至少沿工作面方向布置2个检验测试点。
11、对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在煤巷条带每间隔30~50m至少布置1个检验测试点。
12、对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在煤巷条带每间隔20~30m至少布置1个检验测试点,且每个检验区域不得少于3个检验测试点。
13、在煤巷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工作面预测预报、工作面效果检验)的方法有钻屑指标法、复合指标法、R值指标法和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14、在工作面首次无突出危险区时,立即连续进行至少两次区域验证;工作面每推进10~50m至少进行两次区域验证;在构造破坏带连续进行区域验证;在煤巷掘进工作面还应当至少打1个超前距不小于10m的超前钻孔或者采取超前物探措施,探测地质构造和观察突出预兆。
15、石门和立井、斜井工作面从距突出煤层底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板2m(最小法向距离)的过程均属于揭煤作业。
16、采用远距离爆破揭煤时,要求石门、斜井揭煤工作面与煤层间的最小法向距离是:急倾斜煤层2m,其他煤层1.5m。
要求立井揭煤工作面与煤层间的最小法向距离是:急倾斜煤层1.5m,其他煤层2m。
17、采用复合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在近水平、缓倾斜煤层工作面应当向前方煤体至少施工3个直径42mm、孔深8~10m的钻孔,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和钻屑量指标。
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时,测量室的长度为1.0m。
三个钻孔中,一个钻孔位于掘进巷道断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他钻孔开孔口靠近巷道两帮0.5m处,终孔点应位于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2~4m处。
临界指标分别为5L/min和6 kg/m(鹤煤公司规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临界指标为4.5L/min)。
18、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区域验证超前距、工作面预测超前距、效果检验超前距均为2m。
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区域防突措施超前距为20m,局部防突措施超前距为:煤巷掘进工作面5m,回采工作面3m;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应适当增加超前距,但煤巷掘进工作面不小于7m,回采工作面不小于5m。
19、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超前钻孔作为工作面防突措施时,巷道两侧轮廓线外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近水平、缓倾斜煤层5m,倾斜、急倾斜煤层上帮7m、下帮3m。
当煤层厚度大于巷道高度时,在垂直煤层方向上的巷道上部煤层控制范围不小于7m,巷道下部煤层控制范围不小于3m;20、采煤工作面可采用的工作面防突措施有超前排放钻孔、预抽瓦斯、松动爆破、注水湿润煤体或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防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