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2)
2 使用范围: (2)
3 责任者: (2)
4 正文 (2)
4.1 概述: (2)
4.2 产品分类 (2)
4.3 抑菌效力判断标准 (2)
4.4 实验仪器及器具: (3)
4.5 实验材料 (3)
4.6 菌种 (3)
4.7 菌液制备: (3)
4.8 供试品接种 (4)
4.9 存活菌数测定 (4)
4.10 结果判断 (4)
4.11 记录及报告的书写 (5)
4.12 注意事项 (5)
5 相应文件 (5)
6 附件 (5)
7 文件变更历史 (5)
8 参考文献 (5)
文件颁发部门
质量检验部
复印件分发单位
质量保证部、质量检验部、研发部
1 目的:
规范产品抑菌效力测定正确操作,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2 使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测定抑菌效力的各类产品。
3 责任者:
质量检验部经理、主管、检验员
4 正文
4.1 概述:
抑菌剂效力检查法系用于测定灭菌、非灭菌制剂中抑菌剂的活性,以
评价最终产品的抑菌效力,同时也可用于指导生产企业在制剂研发阶
段抑菌剂的确定。
4.2 产品分类
4.3 抑菌效力判断标准
注:表中“不增加”是指对前一个测定时间,试验菌增加的数量不超过0.5 lg。
4.4 实验仪器及器具:
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电冰箱、接种环、酒精灯、培养皿(9cm)、天平、锥形瓶、量筒、试管、硅胶塞、刻度吸管、钢锥、消毒缸、试管架、记号笔、酒精棉球、乳胶手套、薄膜过滤器、滤膜
4.5 实验材料
酪蛋白大豆消化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酪蛋白大豆消化肉汤培养基、沙氏--葡萄糖肉汤培养基、pH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9%氯化钠溶液、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
4.6 菌种
试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若需要,制剂中常见的污染微生物也可作为试验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 104〕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 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 003〕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 00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98 003〕
4.7 菌液制备:
接种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或胰酪胨大豆琼脂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于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20~25℃培养24~48小时。
若为琼脂培养物,加入适量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琼脂表面的培养物洗脱,然后用适宜方法吸出菌悬液至无菌试管内,加入适量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并采用比浊法制成每1ml含菌数约108cfu
的菌悬液。
若为液体培养物,用离心法收集菌体,并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冲洗,采用比浊法制成每1ml含菌数约为108cfu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23~28℃培养5~7天,加入3~5ml含0.05%(v/v)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用适宜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加入适量的含0.05%(v/v)聚山梨酯80 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并采用比浊法制成每1ml含孢子数
108cfu的孢子悬液。
同时采用平皿法测定1ml菌悬液的菌数。
菌悬液制备后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以在24小时内使用。
黑曲霉也可制成稳定的孢子悬液保存在2~8℃,可在一周内使用。
4.8 供试品接种
抑菌剂效力可能受试验用容器特征的影响,如容器的材质、形状、体积及封口的方式等。
因此,只要供试品每个包装容器的装量足够试验用,同时容器便于按无菌操作的接入试验菌液、混合及取样等,一般应将试验菌直接接种于供试品原包装容器中进行贮存。
若因供试品的性状或每个容器装量等因素需将供试品转移至无菌容器时,该容器的材质不得影响供试品的特性(如吸附作用),特别应注意不得影响供试品的PH,PH对抑菌剂的活性影响很大,同时容器的口径大小应便于供试品的进出及混匀。
取包装完整的供试品至少5份,直接接种试验菌,或取适量供试品分别转移至5个适宜的无菌容器中(若试验菌株数超过5株,应增加相应的供试品份数),每一容器接种一个试验菌,1、2、3类供试品中1g或1ml 接种菌量为105~106cfu,4类供试品中1g 或1ml 接种菌量为103~
104cfu,接种菌液的体积不得超过供试品体积的0.5%~1%,充分混合,使供试品中的试验菌均匀分布。
然后将接种的供试品在试验期间置20~25℃,避光贮存,贮存温度的变化应尽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防止被污染。
4.9 存活菌数测定
根据产品类型,在供试品刚接种(0时)及4.3规定的间隔时间,分别从上述每个容器中取供试品1ml(g),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稀释成1∶10、1∶102、1∶103等稀释级。
采用平皿法或薄膜过滤法(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其中测定细菌用胰酪胨大豆琼脂培养基,测定真菌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测定每份供试品中所含的菌数。
由于供试品中含有抑菌活性,所以菌数测定方法应进行验证,验证方法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的“计数方法的验证”进行,其中测定细菌用胰酪胨大豆琼脂培养基,测定真菌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根据菌数测定结果,计算1ml(g)供试品各试验菌所加的菌数及各间隔时间的菌数,并换算成lg值。
4.10 结果判断
抑菌剂效力根据各间隔时间的菌数lg值相对于初始值(0时菌数lg值)减少程度进行评价(见4.4),试验结果按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进舍,
保留一位小数点。
结果符合表2要求可判断该产品抑菌效力符合规定。
4.11 记录及报告的书写
实验过程中应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实验完成后及时出具报告
4.12 注意事项
4.12.1 菌种的管理和使用应按照相应规程操作。
4.12.2 培养基的使用应按照相应规程操作。
4.12.3 实验结束后应做好清场和消毒工作。
5 相应文件
5.1
5.2
6 附件
附件1:产品抑菌效力测定记录和报告
7 文件变更历史
8 参考文献
8.1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