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基本内容
对于选冶性能难易程度不同的矿石将采用从初 步可选性试验、实验室扩大流程试验、半工厂 规模试验到实验室冶炼试验等不同试验;
为了研究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途径,应对试验 过程中的各伴生组分的富集产品进行研究并对 其工业利用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对有害组分的 含量及变化规律应予以查明,并研究其赋存状 态和脱除的可能性;
对于某些非金属矿产,要试验研究其物理技术 性能。
5、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包括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层) 顶底板围岩的稳固性,矿石的块结性、松散性、自燃 性,矿石及围岩的抗压强度、湿度、块度等方面。它 是确定开拓方式、采矿方法、井巷支护、露采边坡角 等的主要依据;是确保矿山安全、正常生产的重要因 素。因此,要求在勘探工作中注意查明和研究岩矿石 性质及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岩溶、风化带、泥 化带、流砂层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测定岩(矿) 石力学性质和开采时对人有害的物质成分;研究矿体 及近矿围岩坚固性及露采边坡稳定性;调查老窿的分 布范围,充填情况及其分布界限。对矿山建设可能有 严重影响的断层、滑坡、岩溶塌陷、泥石流、山洪、 地震等工程地质条件,应予以查明。
第五章 矿床勘探基本要求和工作程序
矿床勘探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矿床勘探的工作程序
矿床勘探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规定矿产勘查内容包括:
勘查区地质、 矿体地质、 开采技术条件、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综合评价等。 并详细规范了从预查到勘探所有4个阶段的矿
在地震区,应对矿区和外围的地质构造活动性进行研 究。
6、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矿床开采生产与安全的一个 重要因素,是矿山给水和防排水设计的依据。在勘探 工作中应注意查明:①矿区充水因素;②地下水的补 给来源、径流和排泄条件;③矿区含水层和隔水层确 定的依据;④各个含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 埋藏条件、裂隙、岩溶发育程度、渗透系数、水头高 度、水质、水温、水量及动态变化;⑤各含水层的水 力联系;⑥各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稳定性和 隔水性;⑦矿区地表水体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水的水力 联系和对矿床开采的影响;⑧老窿的积水情况及对矿 床开采的影响。为了保证井巷开拓的安全和矿山生产 正常进行,要特别注意对矿体顶底板承压含水层及隔 水层的勘探和研究。
对有综合利用价值的组分,应分别计算其储量。 对经济价值较大的共生矿产,应根据具体情况 布置勘查工程,单独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具 体控制程度,视市场需要,或视其品位、选冶 性能、经济价值确定。
综合评价:应根据地质条件、产出特征、共伴 生关系、价值大小、需求程度、开发利用的可 能性进行评价。对市场适销对路、经济价值较 大,并能同时开采的共生矿产,尤其是首采地 段或露采境界内的,应加大综合评价的力度。 对伴生矿产,据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确定其 评价程度。对矿石中的有益元素也要进行了解 和评价。对生产矿山“三废”的综合研究评价 与综合利用、防治污染研究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矿体内部结构是指矿体边界范围内各种矿石自 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和非矿夹石的 种类、形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它 反映了矿体内部物质成分的宏观组合形式及其 变化特点,是评价矿床工业利用价值的重要指 标;确定矿山产品方案和矿石选冶工艺流程的 主要依据。在勘探期间必须根据矿山建设与生 产的需要和可能,对它们进行必要的勘探和研 究,并分别进行圈定与计算储量。
2、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和 内部结构特征
矿体外部形态是由矿体在三维空间上的延展情 况、赋存位置、构形特征及其形状、厚度、产 状变化等要素构成是影响矿床勘探难易程度的 主要因素,也是确定矿山开采、开拓方案和选 择采矿方法的重要依据。在地质勘探期间尤应 对主矿体总的形态和空间位置进行详细的勘探 和研究,并在控矿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注意查 明矿体外部形态的变化规律。矿体尖灭、转折 和构造破坏等处应加密工程,用以指导矿体的 正确圈定和连接,为开拓方案设计提供较为准 确的地质资料。
产勘查工作内容。 下面仅就勘探阶段工作展开,其余阶段的工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再叙述。
1、研究矿床(区)地质特征和矿山建 设范围内矿体分布情况
矿床地质特征的查明首先是查明和研究矿体变 化规律、预测矿体变化性以及矿床的储量、质 量、形态等的地质依据,这是指导勘探施工、 影响矿山建设和生产的重要因素。对矿区的地 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要详加研究。对 破坏矿体及对划分井区范围及确定开拓井巷有 影响的较大断层、破碎带用探矿工程实际控制 其产状和断距;对较小的断层和破碎带研究其 分布范围及其规律。
4、研究矿石的物质成分和选冶性能
认真研究矿石的物质成分(矿物成分和化学成 分)、含量、结构构造、矿物嵌布关系和粒度 及其变化情况,对于了解和确定矿石选冶性能 不同的氧化矿、混合矿、原生矿、氧化物、硫 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贫矿富矿等 矿石、矿物的数量比例、共生关系和变化规律 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集有代表性的 样品,对主要组分和伴生组分进行实验室规模 的选冶试验,以便对矿石工业利用可能性做出 评价。
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分布情况的查明是正确进 行矿区总体设计、划分井区、确定开采境界、 开拓范围和井筒位置等的重要依据。对露天开 采的矿床要系统控制矿体四周的边界及露天采 场的底部;对地下开采的矿床要控制主矿体的 两端、上下界线及延深情况;地表氧化和重砂 矿体要用槽井或浅钻圈定;若矿区覆盖层较厚, 需要用浅钻或地表物探方法控制基岩与矿体顶 部的界限。
3、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
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是指在勘探和评价主要矿 种的同时,相应查明邻近部位的一切具工业价 值的共生矿产和矿石中的伴生有益组分,目的 是充分地综合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提供储量和 地质资料。
为此应根据资源条件、满足矿山建设设计需要 和一工程多用的原则,对伴生有益组分和共生 矿产进行综合考虑,运用综合指标综合圈定矿 体,合理控制矿石的工业类型和品级。要加强 研究其物质组分、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和选冶 加工性能。
为了防止漏掉矿体,应在研究矿床地质规律的 基础上,适当加深一部分勘探钻孔以穿透整个 含矿带(层)进行控制,同时注意查明具有工 业价值的小矿体的总的分布范围和赋存规律。 对浅部先期开采地段主矿体上下盘具有工业价 值的小矿体,应在勘探主矿体的同时进行勘探, 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密工程,提高勘探和研 究程度,以便同时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