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说德性与德行

说说德性与德行

说说“德性”与“德行”
近日,俩朋友笔谈,有意无意让我赏玩。

文中用了‚看他那德性,看我自己也这德性‛。

自嘲也好,辱人也罢,但我对‚德性‛一词用法还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德‛实有五层含义。

一是道德:品德。

《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

二是恩德:《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心‛。

三是感德:《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于我乎‛。

四是事物的属性。

章炳麟《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实、德、业三,名不相离‛。

五是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性‛亦有五层含义。

一是人或事物的本身具有的特质。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则天之明》:则天之明,因地之性。

二是性别: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三是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

四是在名词后面指范围、方式等。

全国性,综全性。

五是性情;脾气。

《孟子〃告子下》:动心忍性。

德性组词便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郑玄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

‛孔颖达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


德性亦有品性,品质之意。

《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初读书的时候,便教他读了《女诫》、《女孝经》之类,同他讲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础。

‛《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

‛《厦门印象》:‚除了很好的体格以外,他们还有很好的德性。


上述说明,‚德性‛不是看出来的,是人本身特有的德的品性,能看出的只是人的‚德行‛。

现汉中解释:‚德性‛同‚德行‛,被视为同义词,实际在用法上是有所不同与区别的,这要看句中的语言环境。

一个人有没有‚德性‛,要看一个人的‚德行‛。

何为‚德行‛?谓道德品行。

《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

‛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早在远古殷周时代就已出现。

在《盘庚篇》中,盘庚自己一再警惕地说:
‚我并不是不顾我先祖的德行。


‚我也不敢不顾先祖的德行而妄自作为。


‚我们都应当同心又同德。


从这几则话中,就显示了殷人对于‚德‛修养的讲究。

从远古‚德‛字造字的含义上说,‚德‛就是‚得‛,就是做事做得适宜,于人于己都过得去,无愧于心,这就是‚德‛,
也就是‚得‛。

据《释名〃释言语》云:‚德,得也,得事宜也。

‛亦有‚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之说。

其实,‚德‛是殷人为了维护统治地位所抛出的中心骨干的内容,一个是作为内心修养的‚德‛;另一个就是作为规范行为的‚礼‛。

殷人从建国的过程中就已倡导‚德治‛和‚礼治‛,就以‚德‛和‚礼‛作为他维护统治权力的中心骨干。

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达到这作为规范‚礼‛的目的,就必得要有很好的‚德‛的修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要完成‚德‛的修养,也必得有‚礼‛作为规范,二者在作用上虽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人们可以这样说:殷人之所谓‚德治‛是为了走向‚礼治‛,而殷人之所谓‚礼治‛也就是为了要完成‚德治‛。

换句话说,这‚德治‛就是‚礼治‛,而这‚礼治‛也就是‚德治‛这‚德治‛、‚礼治‛的完成,从殷人看来,就是殷族对其他被子奴役的种族的统治权力的臻于巩固。

周人取代了殷种族国家之后,‚德‛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挥,到后期,受现实的冲击,‚民各有心‛,局面‚不可救药‛,‚德‛观念有所动遥,便有了‚德‛的毁灭说法:
‚乃如之人兮,德间无良!‛意思是:象这样的人,真是太没有行德行了!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意思是:这人之不好,就是德行的不一致呀!‛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意思是:这男人的不正,也是德行的不一致呀!‛
说到此,我们应对‚德性‛与‚德行‛有了深刻的理解了。

与‚德‛字组成词的还有很多,其中对‚德化‛、‚德风‛、‚德操‛还是情有独衷。

德化:以德感人。

《韩非子〃难一》:‚舜其信会乎!乃躬藉处若而民从之。

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德风:儒家以为统治者如能用道德教化人民,人民就会像受风的草一样顺从。

固称这种作用为‚德风‛。

语出《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德操:德行操守。

《荀子〃劝学》:‚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行操。

‛王先谦解引郝懿行注:‚德操,谓有德而能操持也。


‚德化‛、‚德风‛、‚德操‛乃为人、为政、行德之道。

‛正所谓‚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

人若想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的人。

就必须以‚尊德性‛为本,求仁义为善之道,行君子坦荡之举,唾小人戚戚之为。

是的,‚病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希望我的朋友明白了‚德性‛与‚德行‛,能好自为之,多行善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