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固定资产
整理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斧正
知识点1固定资产定义:
固定资产是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
其中有形资产注重有形,与无形资产相区分,有一点是取得的土地,其实是土地使用权,非土地本身,所以一般土地使用权应入无形资产科目,外购的建筑物价款中包含土地的,应做合理分配,实在难以分配的应全部计入固定资产。
为建设固定资产而单独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金应入无形资产,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筑的土地使用权成本应计入建筑物成本中,但是改变土地使用用途时,如持有增值或者用于赚取租金的,应计入投资性房地产。
定义中出租的含义不包含出租的不动产(建筑物)
根据定义来看,并没有约定多少经济价值的入固定资产。
其实新准则中早就取消了关于固定资产金额2000的限制,但是实务中不少单位经常会约定超过多少金额的入固定资产,个人认为应该依据两条原则来判断是否做固定资产:1、重要性原则;2、是否易于管理来进行业务判断。
问: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赁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算作固定资产吗?
答:在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讲解一书中写到:“在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成本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发生改良支出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
实务中应该很少有这么处理的吧,都是直接进入长期待摊费用了。
举个例子,企业租了一栋房屋作为办公场所用地,租金80万/年;发生了装修费用400万。
合同租期为3年;此时在入账时,公司财务将租金作为待摊费用处理了,将装修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了。
结果合同到期后,公司决定续租办公场所了,那之前做的长期待摊费用是否摊销的合理呢?
问:自建的固定资产什么时候开始计提折旧?
答:在自建的固定资产未竣工结算但是只要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就应该按照实际发生成本或者工程预算作为暂估价值入账计提折旧,待竣工结算文件确定之后,只需要调整之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需要对已提折旧追溯调整。
知识点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问题
该部分其实也涉及到和存货的来源问题的,来源的不同涉及的准则及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知识点3: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问题
关于折旧方法的选择:
折旧方法:1.年限平均法;2.工作量法;3.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不考虑净残值,每年按照净值计算);4.年数总和法(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总和,考虑净残值)
残值、年限、折旧方法的变更都是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呀!!!切记切记
知识点4:关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问题
改良支出:改良支出先将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改良期间就不计提折旧了(因为在建工程不属于折旧范围)
大修理支出:符合条件的大修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的计入当期损益。
大修理期间继续计提折旧。
知识点5:固定资产的处置业务
都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过渡,最终结转的时候分以下两种情况:
1、正常的固定资产出售、转让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计入资产处置损益科目中
2、处理报废或非正常损失的固定资产,计入营业外收支、其他应收款等科目
欢迎各位点赞、关注探讨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