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专项方案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专项方案

- 1 -
一、编制依据
****(A区)工程施工图纸及以下的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SJ6-99)
7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9 、《地下防水工程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0、《建筑施工计算手册》(2001年7月第一版)
11、《高层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12、《建筑施工手册》(2003年9月第四版)
13、《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抗与放”的设计原则及其在“跳仓法”施
工中的应用
14、《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2005年9月第一版)
15、《广州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16、****工程地质资料
二、工程概况
1、周边情况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区****桥西**大道西侧****路南侧地段,建设
- 2 -

用地东面为**大道,南面为****大街,西面临小学,北临****路。
2、基础底板概况
负三层面积7485.63m2,底板完成面标高为-12.8m,其中基础底板标
高为-14.8m~-13.5m,底板砼厚度为700~2000mm,混凝土强度为C30抗
渗等级P8。
三、组织管理架构
本工程底板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是±0.00以下工程的重点难点
之一,而砼浇筑更是底板施工的核心,为此,本公司项目部高度重视此施
工环节,将调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混凝土
浇筑施工指挥组。从项目组织机构的设置到管理办法的制定都已作了相应
布置,确保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对质量的
潜在隐患进行预测,将事后的结果性检验转变为事先预测的预防性控制,
做到检查验收与信息反馈时间的同步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事后
的质量隐患尽可能消灭在事先预防监控中,确保施工质量一次合格。
本工程现场成立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指挥组,进行全过程、全方
位、全天候的管理,从质量的源头开始,进行系统工程控制,实行指挥长
负责制的管理体制,指挥组内设总指挥一名,由项目经理担任,全面指挥
管理整个砼浇筑过程,另设副指挥长、技术负责人各一名。
- 3 -

1、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组织架构图(见下图)
总指挥

副指挥长 建领导技术负责人
组长:
施工 管理 砼供应协调员 电工 试验员 质量员 安全员
测温员
气象员
- 4 -

2、指挥组各成员管理职能详见下表:
序号 岗 位 人数 职 责 分 工
1 总指挥 1人
领导实施项目全过程的策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工作。

2 副指挥长 1人 协助项目总指挥,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以及材料机械供应进行综合管理和全面监控,组
织、指导、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3 技术负责人 1人
全面负责项目的技术、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组
织技术交底。

4 组长、副组长 3人
指导和教育施工现场有关人员,严格按方案进行
施工。

5 施工管理 5人 具体对砼施工进行现场指挥。
6 砼供应协调员 2人
负责与搅拌站进行协调沟通,保证砼供应及时、
充足、质量可靠,解决商品砼质量问题。

7 电工 4人
负责保障施工过程中的电力供应、照明及线路维
修等工作

8 试验员 3人
检测混凝土塌落度及入模温度,及时抽取砼制作
试件。

9 气象员 1人 负责监控天气状况,及时做好防雨措施。

10 测温员 4人 负责监测基础底板砼温度。
11 质量员 3人
负责砼施工质量控制,抓好质量交底、质量检查
及隐蔽工程验收工作。

12 安全员 2人
负责施工安全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检
查及落实整改。
- 5 -

四、砼供应运输和质量保证措施
1、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措施
(1)提前与混凝土供应单位的沟通进行试配,确定最佳配合比。要求
搅拌站在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使用合适的高效缓
凝减水剂,延缓水泥水化热释放速率;减少水泥用量,以减少水化热。掺
加粉煤灰、矿渣等活性混合材料,替代部分水泥,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
提下,有效地减小水化热,延迟峰温出现的时间。
(2)采用42.5R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骨料选用粒径为5~25mm连续
级配,粗骨料中的针状和片状颗料<15%(重量比),细骨料选用细度模数
2.6~2.8的中砂。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石子含泥量控制在1%以
下,砂含泥量控制在2%以下。
(3)凝结时间要求初凝为7~8小时,终凝为10~12小时。
(4)泵送混凝土砂率控制在41~45%之间,在满足可泵性的前提下,
尽量降低砂率,坍落度在满足泵送条件下尽量选用小值,减少收缩变形。
(5)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按不同配合比、不同外加剂进行试配,试验
各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的泌水率、塌落度、塌落度1h损失量、粘聚性等
性能,最后确定最佳配合比。
(6)在具体施工时,建议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某些材料作适当
的调整,以更好完成本工程的施工。
2、混凝土的生产控制措施
(1)混凝土的生产执行GB/T14902-2003《预拌混凝土》标准。
(2)生产拌制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按经审批的混凝土配合比和优选的
- 6 -

原材料进行配料,不得随意更改。
(3)各组成材料的计量器具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保持可靠的良好
的工作状态。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按重量计,其允许的计量偏差应符合
GB/T14902-2003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
原材料品种 水泥 集料 水 外加剂 掺合料
每盘计量允许偏差% ±2 ±3 ±2 ±2 ±2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 ±1 ±2 ±1 ±1 ±1
(4)供应混凝土前对生产机组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供料期间机组正常
运作。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应急故障排除。
(5)生产拌制混凝土期间,每一工作班都要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及
时调整用水量,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搅拌时间。
(6)根据气温条件、运输时间(白天或夜晚)、运输距离、砂石含水率
的变化、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等情况,及时适当地对原配合比进行微调,以
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能够满足施工现场的需要。
(7)质检人员严把混凝土质量关,控制好混凝土出场坍落度,检查每
车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外观符合要求后,方准混凝土出场。
(8)混凝土供应期间,砼拌站派出质检人员和运输调度人员到工地驻
场监控和调整混凝土坍落度,密切配合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并根据现场混
凝土浇筑情况安排车辆,及时解决问题,保证供应的连续性。
(9)试块留取和养护:混凝土试样应在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3/4
之间采取,试样量应为制作试块所需量的1.5倍以上,且不少于0.02 m3。
脱模后的试件应进行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28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