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高中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高一 B 部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1、全面发挥语文课程功能,促进学生素质整体提高。

高一年级语文教学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还应充分发挥本课程优势,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尊重语文课程特点,重视语言感受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教学中还应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 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4、适应课程改革需要,努力形成教学特色。

教师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应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师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着眼于课程目标,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精心钻研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要在与
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 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5、针对不同专题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有所侧重地采用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既要针对文本类型,又要理解并尊重教材编者的编辑意图,根据不同专题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有侧重地采用“文本研习” “问题探讨”或“活动体验”等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文本研习”要帮助学生创设文本解读的情境,建立人与文本的交流对话关系,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近文本的本义,积累文本阅读的经验,提高文本解读的能力。

还要不断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对文本的精微之处产生独到的体验。

“问题探讨”可采用通常的讨论交流、质疑论辩、比较辨析、假设推理等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答案能否得到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能否保持和发展探讨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活动体验”要重视直接经验, 强调经历与参与。

要尝试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方案, 创造性地设计活动,让学生结合自我体验,更加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与感受。

6、组织开展多种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能依靠广泛阅读,没有捷径可走。

在课内文本教学之外,应该高度重视课外阅读,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

一要科学地使用《语文读本》。

《读本》内容有的是课本内容的扩展,有的是课本内容的解释或补充,有的可作为课本内容的辅助,有的则是相关知识的介绍。

应该结合课内文本教学让学生阅读《读本》中的相关文章,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积累,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并逐渐从兴趣阅读过渡到有明确目的的阅读。

二要强调阅读整部文学名著。

要根据课标推荐的范围,研究落实本年级必读的经典名著,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

三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分享阅读体验,交流阅读收获,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7、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引导学生由学校、家庭走上社会,开阔自己的视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在生活中学会“感动” ,有所“发现” ,从而感受人生,积淀情感,抒写性灵,表达真情。

要倡导、激励学生写日记、周记或生活随笔, 经常进行开放性作文练习,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纷繁的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提炼,并能将自己观察或体验到的具体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进行创造。

三要采取多种作文批改方式。

在教师批改之外,还要让学生自己批改, 组织学生互改互评,在交流中观摩借鉴好作文,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在相互展示和评价中提高写作水平。

8、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

除按教材要求上好口语交际课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实践(如课上讨论和回答问题、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等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中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而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话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诸如课前三分钟讲演、专题讲演辩论活动、召开座谈会练习即席发言、练习做节目主持人或小记者等,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