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塔吊型号:6010/23B,最大4绳起重荷载10t;
塔吊无附墙起重最大高度H=59.8m,塔身宽度B=2.0m;
承台基础混凝土强度:C35, 厚度Hc=1.35m,承台长度Lc或宽度Bc=6.25m;
承台钢筋级别:Ⅱ级,箍筋间距S=200mm,保护层厚度:50mm;
承台桩假设选用4根φ400×95(PHC-A)预应力管桩,已知每1根桩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700KN;
参考塔吊说明书可知:
塔吊处于工作状态(ES)时:
最大弯矩Mmax=2344.81KN·m 最大压力Pmax=749.9KN
塔吊处于非工作状态(HS)时:
最大弯矩Mmax=4646.86KN·m 最大压力Pmax=694.9KN
2、对塔吊基础抗倾覆弯矩的验算
取塔吊最大倾覆力矩,在工作状态(HS)时:Mmax=4646.86KN·m,计算简图如下:
2.1 x、y向,受力简图如下:
以塔吊中心O点为基点计算:
M1=M=4646.86KN·m
M2=2.125·R B
M
2=M1
·R B=4646.86
B=2097.9KN
<2×1800=3600KN(满足要求)
2.2 z向,受力简图如下:
以塔吊中心O点为基点计算:
M1=M=4646.86KN·m
M2=3·R B
M
R B=4646.86
<1800KN(满足要求)
3、承台桩基础设计
3.1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
上图中X轴的方向是随机变化的,设计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M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
3.1.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1.1条)
其中 n——单桩个数,n=4;
F——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等同于前面塔吊说明书中的P;
G——桩基承台的自重;G=25.1×Bc×Bc×Hc=25.1×6.252×1.35=1323.63KN Mx,My——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
xi,y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
Ni——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
经计算可得到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
最大压力:
N=(749.9+1323.63)/4+4646.86×(4.00 / 1.414)/[2×(4.00/1.414)2]=1339.7KN 现场实际施工中,承台桩选用4根φ400×95(PHC-A)预应力管桩,单根桩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700KN(>1339.7KN);
3.1.2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6.1条)
其中 M
X1,M
y1
——计算截面处X、Y方向的弯矩设计值(KN•m);
xi,y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
N
i1——扣除承台自重的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N
i1
=N
i
-G/n。
经过计算得到弯矩设计值:
M
x1=M
y1
=2×(1339.7-1323.63/4)×(4.00/1.414)=5707.45KN·m
3.2 求矩形承台截面受力主筋
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其中 M——计算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KN•m);
K——安全系数,取1.4;
h
0——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高度,h
=1300mm;
f
y ——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
y
=300N/mm2。
X向,弯矩设计值M
x1
=5707.45KN•m
配筋面积 Asx=1.4×5707.45×106/(0.9×1300×300)=22764.8mm2选择31Φ32(@200,实供A=24930.2mm2)
Y向,弯矩设计值M
y1
=5707.45KN•m
配筋面积 Asx=1.4×5707.45×106/(0.9×1300×300)=22764.8mm2
选择31Φ32(@200,实供A=24930.2mm2)
3.3 矩形承台截面抗剪切的验算
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6.8条和第5.6.11条。
根据前面计算方案可以得到X、Y方向桩对矩形承台的最大剪切力,考虑对称性,记为V=1339.7KN
考虑承台配置箍筋的情况,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满足下面公式:
其中γ
——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取1.0;
β——剪切系数,β=0.05;
f
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6.70N/mm2;
b
0——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b
=6250mm;
h
0——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高度,h
=1300mm;
f
y ——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
y
=300.00N/mm2;
S——箍筋的间距,S=200mm。
实际计算:βf
c b
h
+1.25f
y
Asv h
/(s)=(0.05×16.7×6250×1300+1.25×300
×24930.2×1300/200)×10-3=67551KN>>γ
V=1.0×1339.7=1339.7KN 经过计算承台完全可以满足抗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