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法院调解制度

第三讲 法院调解制度

实用文档
(一)自愿原则
三 自、愿法原则院的调含义解(的程三序上原的则自愿 实体上的自
愿) 自愿原则的地位 如何保证自愿原则实现 (二)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的含义 为什么要规定这一原则 关于这一原则的争论
实用文档
(三)合法原则 如何理解调解中的合法原则 调解合法与判决合法的区别 宽松的合法性带来的问题
实用文档
2、甲女诉乙男,称乙男曾向其借款10万元,要 求判决乙男偿还。甲女以乙男亲笔书写的借据 为证。乙男否认借款的事实,称借据虽然是自 己写的,但自己从未向甲女借过款。这10万元 是自己提出与甲女分手时,甲女索要“分手费” 时,不得已才写的借据。在诉讼过程中,双方 当事人达成了和解协议,协议载明乙男同意给 付甲女5万元。甲女申请撤诉。
实用文档
(三)法院调解原则的立法变迁
实用文档
《现行法》的规定 (四)从淡化调解到调解重兴 1、调解的淡化 理论与实务界对过分依赖调解的质疑 未能体现法院依法审判的功能 调审合一导致的强制调解 对权利人保护不力 调解率的下降
实用文档
2、调解的重兴 (1)调解重兴的背景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 判决增多带来的问题 (2)调解重兴的表现 最高法院、司法部发布相关文件 法院强调调解结案率
实用文档
二 (、一)调调解解的的比优较优势势与调解的不足
调解利用的自愿性 调解目的的和解性 调解过程的协商性 调解内容的开放性 调解中信息的保密性 调解程序的简易性和处理的高效性
实用文档
调解结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调解费用的低廉性 (二)调解的不足 权利义务的界限不够明晰 对当事人权利保护不足 调解结果不确定性较大 调解结果不具有普遍意义
实用文档
四、法院调解的新发展
十六字方针
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
结合,案结事了。
十二字方针 事了
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结
(二)委托调解
(三)协助调解
解政治化 (二)恶意调解 (三)调解案件大量进入执行程序
实用文档
参考文献 王亚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中国
第三讲 法院调解制度
实用文档
相关案例
1、甲诉乙,称乙欠其10万元货款,要求乙偿付。 乙承认货款未付清,但只承认欠4万元。在诉 讼中,甲只能提供一些间接证据证明其主张的 事实。后来经过法院调解,双方自愿达成了有 乙給付5万元的调解协议。 问:
(1)法院的这一调解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 的原则?
(2)调解协议是否违法?
实用文档
2、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背景 经济方面——生产力低下 政治方面——陕甘宁边区的红色政权 法律方面——六法全书在边区基本上未实施,
边区法律规则简单 文化方面——和为贵的传统文化
实用文档
2、为什么要重提马锡五 3、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现代意义 为民、亲民 宋鱼水、金桂兰 陈燕萍 城乡两元结构的中国社会
实用文档
问: (1)和解协议是否合法? (2)原告申请撤诉法院是否应当同意? (3)如果法院无法查明究竟是借款还是“分手
费”,能否对双方进行调解? (4)如果当事人要求把和解协议制作成调解书,
法院是否应当同意?
实用文档
一、法院调解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一)法院解决纠纷的两种主要方式 判决 调解 判决与调解的区别 (1)强制与自愿的不同 (2)对事实的依赖程度不同 (3)法律的适用不同 (4)程序的要求不同
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李浩:《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法学研
究》1996年第4期 范愉:《调解的重构》,《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年,第2、3期 范愉:《从诉讼调解到“消失中的审判”》,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3期 张卫平:《回归“马锡五”的思考》,《法学》
2009年第5期
实用文档
(二)马锡五审判方式与调解为主 1、马锡五审判方式简介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全面、深
入进行调查,反对主观主义的审判作风; 认真贯彻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实行审判与调
解相结合,司法干部与人民群众共同断案; 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严格依法办事,廉洁奉
公,以身作则,对下级干部进行身传言教; 实行简便利民的诉讼手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