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者,申而论之。
但不论申或论,其出发点必然是党的最高意志,称为宏观部分;其落脚点必然是可操作的层面,可称微观部分。
优秀的申论是既能高度结合党的意志,又能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本年度的申论主题均为科学发展观及其衍生内容。
不论是国家公务员的生态文明,还是上海公务员的政府绩效评估均是这个主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现在回顾起来,我两次申论之所以均在60分徘徊,其根本原因是未能在宏观上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因此导致提出的具体操作措施未能紧扣考点,以至落分。
党的报告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词组需要着重注意两点:一是变过去的“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二是变过去的“又快又好”为“又好又快”。
我们经常所说的要贯彻党的精神,什么是贯彻,第一就是语言上的贯彻。
如果申论中的语言仍然是过去的“旧语言”,而不是最新的党的报告的“新语言”,那么就不能说贯彻了党的精神,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这就断然不会是一篇好的申论。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以进一步浓缩为“好发展”,也就是“实现国民经济好的发展”。
尽管“好”与“快”是在经济发展中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但在今天的形势下,事实一再证明了申论的考点只会在“好”这一个字上面。
那么对于如何实现“好”这个字,党的报告已经提出了“三个转变”。
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党的报告把依靠“消费”放到了“投资、出口”之前,可见其重点强调之处。
如何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就是要让国民口袋里有钱。
怎么有钱?就是增加收入。
怎么增加收入?这就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了,可以有很多措施,只要是合理合法、可行可操作的措施,就符合了申论的要求。
那么国民有了钱了,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国民敢把手里的钱花出去,也就是让消费有保障。
这就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这样才能稳定国民的消费预期;还需要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国民的消费信息,促进国民扩大即期消费。
那么在国民敢于花钱了之后,就需要解决让国民把钱花在哪里的问题。
这就需要政府拓
宽消费领域,开拓消费市场。
在第一个“转变”中,还涉及到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新农村建设。
农民是我国人口结构的主体,农村也我国地理结构的主体。
那么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消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也就成了可以在申论中涉及的话题。
二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具体的说就是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
也就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这里需要重点提到的是,科技进步不光依靠国家政府,还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
在第三个“转变”中,还涉及到的一个大热门就是节能减排。
这个很好理解和操作,就不赘了。
以上三个转变,很可能看起来仍然觉得对申论的写作没有什么作用,但其实意义重大。
以本次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为例,主题是生态文明,其实说到底就是让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统一起来。
但这两个方面往往是矛盾的,而公务员考试题目往往就是喜欢出这种“矛盾”。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答案就是上面的“三个转变”。
本次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题目提出的矛盾点就是要不要建水电站的问题。
建的话,可能危害生态,但可让经济发展起来;不建的话,可以保护生态,但就少了一个促进当地经济大发展的发动机。
解决这个矛盾,下面就可以套“三个转变”:
套第一个“转变”:当地要发展经济不能光靠投资,建设水电站就是投资,而且是大投资,要一下建十几个,这显然是不行的。
经济发展,要依靠消费、投资协调共同拉动,尤其是消费的拉动。
怎么消费?增加居民收入。
怎么增加?第一个“转变”里说的拓宽消费领域,那么发展旅游业不就是其中之一么。
旅游业既可以拉动当地消费,也可能增加当地居
民收入,而增加收入之后又可以反过来再促进消费的拉动,这是一个牢牢紧扣科学发展观的措施。
套第二个“转变”:当地经济落后,经济基本只靠农业。
第二个“转变”中对农业的要求是什么?是发展现代农业。
怎么发展?当然是科学兴农,这就需要政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而不是把钱全花在建设那十几个大水电站上。
而发展旅游业也正是“做大第三产业”的要求。
套第三个“转变”:科技进步不仅可以体现在农业的现代化上,也可以体现在建设水电站这个问题上。
水电站可不可以建?当然可以。
我们所说的生态文明又不是以建不建水电站为标志的。
但问题就是该怎么建。
是不是可以把建设的数量减少一点,把水电站的科技含量再提高一点。
国考的申论资料里不是已经举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例子了嘛,美国也建水电站,可人家建的是符合生态发展的水电站。
也就是说人家依靠科技进步,把老式的可能危害当地生态文明的水电站改进成了可以促进生态和谐发展的新型的水电站。
这样套用下来,至少我自己感到我当时在做这个题目时是多愚蠢,而现在是多明智而轻松。
当然,我以上只是举了个例,而且是个大概。
今后在真正的申论写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详细的加工和发挥。
而党的报告对申论的指导作用也显然不只是上面所说的“三个转变”。
比如,在解决官员一切向钱看的问题上,有的地方官员乐于投资建设众多重污染的企业,因为在现行的以增值税为主体的财税体制上,重污染的企业往往会大大的增加当地政府的税收。
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光要涉及到科学发展,也涉及到了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进而涉及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总之,以“党的意志为出发点,以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为落脚点”的申论写作,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上对问题的把握,同时需要在操作措施上的创新。
写一篇好的申论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更是不易,如果我的这篇文章能给自己给大家来哪怕一点点的益处,那也不白费我这一个多小时的键盘敲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