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张謇教育思想的再实践与研究-教育文档

当前张謇教育思想的再实践与研究-教育文档

当前xx 教育思想的再实践与研究
一百多年前,在中国首次对外开放的清朝末期,张謇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思想为指导,大力创办实业,兴办教育,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

百年来,张謇思想已经演化成为南通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教育思想也随之成为张謇研究,甚至南通特色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张謇研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1。

]
但是,对张謇教育思想与南通对外文化交流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很少研究。

鉴于这种背景,本文将从张謇教育思想研究视角入手,探讨如何在当前新形势下,结合南通实际,对张謇教育思想进行再实践,以此扩大南通对外文化交流范围、提升南通对外文化交流水平,以期给今后的相关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一、XX教育思想实践与创新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遭受了甲午战争和庚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割地赔款已经达到极限,外国资本迅速扩张,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由此定型。

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张謇,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大声疾呼:“忧国者以为救国之策,莫急于教育。

”[2]
他赞成废科举、兴西学的主张。

在此思想指引下,张謇开始在家乡南通兴实业、办教育。

他在尊重我们传统教育的同时,又面向“现代化”。

在西方各种思潮侵入中国的岁月,他没有“僵化保守、故步自封”,而是敢于迎接西方价值观的挑战,结合自身实际,在“古为今用”的基础上“洋为中用”:把西洋文化大胆引进来为“我”所用,大胆“引进来”则成了他“教育救国、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具体途径。

在实践其教育思想过程中,他大胆把许多西方文化形式引入南通,如话剧、博物苑、公园、俱乐部等以实现其借助文化振兴中华的使命。

1919 年在谈及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时,张謇曾对海派艺术家欧阳予倩说道:“实业可以振兴经济,教育能启发民智,而戏剧文化不仅能繁荣实业,而且还会补助教育之不足。

”[3因] 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张謇兴办教育是一个“西学东进”、“对外文化交流”的社会实践。

张謇认为兴办教育可以从两方面救国:一则振兴实业,二来教育可以开启民智。

可以说,关注民生、开启民智是张謇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同时又是张謇教育思想的创新之处。

作为“实业救国”思想的具体实践,张謇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

作为南通之父的张謇,其所兴办的实业在当时养活了数以百万的人口。

同时,在他创新思想指导下,张謇在当时的中国创造了许多教育领域的第一,使名不见经传的南通一跃成为中国现代“教育之
乡”。

二、XX教育思想的再实践
如前所述,张謇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创新”,即他在许多领域开创了国内“先河”,那么,如今张謇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就是缺乏“创新”,缺乏张謇教育思想再实践的论证。

因此,我们研究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在当前新形势下,结合南通实际,对张謇教育思想进行再实践,以此扩大南通对外文化交流范围、提升南通对外文化交流的水平,再现张謇“教育救国、兴国、强国”的辉煌、完成他借助文化振兴中华的历史夙愿。

(一)当前新形势
当前新形势主要指国家、省、市对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和南通市具体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现状。

国家层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南通籍国务委员刘延东今年(2012 年)3 月23 日在出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定不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

刘延东强调,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克服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畏难情绪,摒弃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惰性思维,敢于突破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要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4]
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我省“十二五”期间要进行“区域高校联盟试点”,要“建立一批中外合作高水平大学或项目,实施江苏省高等
教育国际化战略试点”[5南] 通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加强南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6。

]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尽管张謇研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但是也出现了“方法单一,分析阐述不够客观深刻”[1的] 问题,对张謇教育思想的研究还只停留在“数家珍”的历史总结层面,停留在“自我欣赏”和“故步自封”阶段,停留在笼统抽象谈“启示”阶段。

具体到南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有学者指出“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祥地之一的南通,其高等教育的地位与影响远不可与张謇时代‘同日而语',南通教育之乡的优势与特色
‘日益减退 '、南通在全国的教育地位尚需‘重新确
立'”。

[7]
社会、经济方面,南通经济已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基础教育雄厚不减当年、苏通大桥和崇启大桥相继通车,尤其是去年崇启大桥建成通车,南通已经融入上海经济生活圈。

启东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仅四十分钟车程,比到南通主城区还近一半路程。

总之我们目前已经具备了“实业”基础,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父教育”,如何复兴南通的高等教育。

(二)XX教育思想的再实践具体措施
如前所述,张謇兴办教育的过程就是实践、创新的过程。

他敢为“天下先”,创造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许多第一。

作为张謇后人的南通人在当今形势下更应继承、发扬先贤的思想精神,虽不说超越,但至少不应落后于先人。

因此,受先贤张謇这些启发,我们当下践行张謇教育思想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大胆联合或依托上海著名高校(如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或同济大学),把国外(如美国)的著名高校,特别是在与南通,甚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结合紧密专业,如建筑、纺织、航海、船舶、教育等见长的外国高校独立地引入南通落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