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引发的危害与笑话
有位 农民从某报上 看到一则消息:闽西龙岩市白 沙镇食用菌栽培很有名,上年 大丰收,决定到白沙去学习, 千里迢迢来到闽西龙岩市新罗 区的白沙镇,下车一问,不想 人家告诉他,白沙镇很少有人 栽培食用菌,更没有大丰收。 他一听“傻”了,连忙拿出报 纸问白沙镇的一位干部这是怎 么回事?这干部一看报纸,想 想才明白报上登的原来是龙岩 市上杭县的白砂镇的事,报上 因没有说是新罗区还是上杭县, 更把“砂”误写成了“沙”, 因而使这位农民找错了地方。 就媒体上这么一个错别字,却 让农民朋友耽误了一天时间、 白跑了100多公里的冤枉路, 多花了钱,你说冤不冤?
回到首页
卷尾语
•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不要再写错别字 了,他能烧一座城,引发笑话,而且,他 能让你考试丢分,明明会写的字却因为形 近字写错了。
真可怜!这位农民因为报纸 的失误而多跑了那么多公里。
回到首页
• •
书上写的还会错? 据报载:前不久, 荆州市某区宣传部副部 长问小侄孙:“李时珍 是哪里人?”答:“河 北人,书上有记载。” 小侄孙还找来一本由董 胜主编、天津人民美术 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上 下五千年》。书中第 1133页,李时珍与“本 草纲目”条,原文如下: “李时珍是蕲州(今河 北蕲春)人。”他一看 啼笑皆非,只好给小侄 孙指出,李时珍是湖北 蕲春人,并非河北人。 小侄孙不服:“难道书 上写的还会错?” 回到首页
• (1)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 写了错别字,就会令人费解 甚至误解,这样就会影响意 义的表达甚至失去文字的交 际作用。 (2)如果在国际协议 和文件中出现了错别字,特 别是在关键的地方出了错别 字,其后果便可想而知了: 只会给我国带来不可估量的 损失,并且影响我国的声誉。 (3)不正确使用规范字给市场 经济和商家经营带来的危害 性和社会影响。这些字的出 现不仅给市场造成混乱,也 影响了城市形象。 (4)在商品 广告和商家招牌上,使用任 何生造字、不规范简体字都 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为。 作为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 该自觉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 字,这是推广普通话、使用 规范字的自觉行动,也是热 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
回到首页
一个偏旁竟然能烧了一座 城。 • • 一个错别字,烧了一座城 清政府正规军队望风披 靡的农民军队太平军北伐时, 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让 小校向主将请示路线。此时, 主将正在与人议事,随手写 下手令。先行官拿到手一看: “烧城而走”,虽感吃惊但 又不敢违抗,于是下令每人 准备一大把柴火,拂晓前烧 城。事后主将责问为何烧城? 先行官取出手令,主将捶胸 顿足:“我竟把‘绕’写成 了‘烧’字,好端端的仪征 城化为灰烬,这都是我的过 错啊!”
卷首语
• 因为同学们太爱写错别字,所以我做这 么一个幻灯片,让同学们不要再写错别字 了。
目录
• • • • • • • • 1.错别字的危害 2.“复历表” 3.差之毫厘 失之百里 4.书上写的还会错? 5.食指与十指 6.奇怪的家书 7.一个错别字,烧了一座城 卷尾语
错别字的危害 真大!
• 错别字的危害
回到首页
哈哈!真好笑。 不过大家不要像 他一样因为错别 字闹出了笑话
• •
“复历表” 有次为报材料到大市局 里,就打电话去:“喂,是 站长吗?我的复历表已经寄 去了,你们收到了吗?”人 家听不懂:“什么,什么复 历表?”他急:“就是你们 要我寄的那个个人复历表 啊……”我们在旁边早笑歪 了。哈哈,“履历表”说成 “复历表”,真是大姑娘坐 轿子——还是头一回听说呐。 从此“复历表”就成了他的 代名词。
书上的错误让小侄孙 误以为李时珍是河北 人。真可悲!
• •
食指与十指 以前,有一个农民不小心 食指被蛇咬伤了,没有及时 到医院去医治,肿烂起来后 才到医院医治。医生诊断后, 说:“你的食指必须切除, 不然的话还会糜烂下去。” 这位农民实在舍不得,可是 又没有其他办法,无奈之下 便答应了。医生在开处方时 将“切除食指”误写成“切 除十指”,当这位农民从手 术室出来时,好好的十个手 指不见了,成了终身残废, 丧失了劳动能力,还引发了 一起医疗事故纠纷。 一个 “食”字和“十”字的差别 就使一个人变成了终身残疾, 这是多么可怕啊!
错别字竟然还让人残 疾,太可怕了!
回到首页
• •
奇怪的家书 有一个小伙子不 爱学习,进城里打工, 往家写了封家书写到: “爸爸妈妈,我在这 里过得很好,吃的是 白馍,睡的是火坑 (炕),可是前两天 下雨,我才发现我没 命(伞)了,你们快 给我送命来!”二老 一看当场晕倒。
看我十万伏特 消灭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