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化学:模拟考试测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全卷共三大题29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u 64 Na 23 Cl 35.5 K 39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下列物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2.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形成白雾B.咸菜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霜C.冷却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D.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液面有一层白膜3.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A.H2CO3B.NaHCO3C.P2O5D.Fe(OH)24.KNO3、NaNO3等硝酸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1B.0C.+3D.+5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D.过滤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用作制冷剂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7.下列关于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B.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C.CO可以在氧气中燃烧D.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8.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所有溶液中的溶剂B.水蒸发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C.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氢分子和氧分子9.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其水溶液呈碱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NO2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NaNO2溶液不能导电C.Na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9g10.下列常见的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氢气B.酒精C.木柴D.天然气11.下列溶液的pH值最大的是A.石灰水B.食醋C.食盐水D.汽水12.下列关于化肥、农药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钾、硝酸钾和草木灰均可用作钾肥B.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施用农药C.(NH4)2SO4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效D.凡施用过化肥的蔬菜都会危害健康13.X、Y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Y都是阳离子XB.Y粒子可表示为Y2+C.X、Y属于不同种元素D.X、Y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Y14.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B.钢铁严重锈蚀后不值得回收C.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很纯的铁D.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好15.从化学方程式2KClO3 2KCl+3O2uarr;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反应生成了气体B.反应物是KClO3和MnO2,生成物是KCl和O2C.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为2:2:3D.245g KClO3完全反应生成149g KCl和96g O216.Ca(HCO3)2(碳酸氢钙)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A.SO2B.CaCO3C.CO2D.H2O17.某温度时,将20g NaCl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配成100g NaCl 的饱和溶液,下列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m(溶质):m(溶剂)=20:100B.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C.再加入少量NaCl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后,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18.下列物质间的反应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A.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B.将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D.将稀硝酸滴入氢氧化铜中19.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去除杂质所选用的试剂A NaCl溶液(Na2CO3)稀H2SO4B FeCl2(CuCl2)镁粉C Cu(Zn)CuSO4D CO2(H2O)NaOH20.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空气样品的瓶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的瓶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不含CO2,呼出气体中含有CO2B在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手感觉热物质溶解时都伴随放热现象C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氢气不纯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未知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CO2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2分。
21.(6分)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这是因为浓盐酸有性。
(2)根据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下列实验中,可用到盐酸的是(填编号)。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B.除去铁钉上的铁锈C.鉴别NaOH和Ca(OH)2D.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22.(6分)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AgNO3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2)右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个铜原子完全反应生成个银原子。
23.(6分)氢氧化钴[Co(OH)2]可作涂料和油漆的干燥剂,其制备方法是:把金属钴与稀盐酸反应制得氯化钴(CoCl2),再将氯化钴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得氢氧化钴。
查阅资料:氯化钴溶液是粉红色,氢氧化钴是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
请回答:(1)预测金属钴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
(2)氯化钴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B.氢氧化钴不能与盐酸反应C.氯化钴溶液也能和石灰水反应24.(8分)以下是对有关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化学方程式为研究二:用右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探究(1)比较金属镁和铁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实验条件的要求是A.反应的温度可以不同B.镁条和铁片形状、大小相同C.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相同D.所用稀盐酸的质量相同(2)观察到甲乙两图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高度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3)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H2___________(填多于、少于或等于)乙装置中产生的H2质量。
25.(6分)右图为氯化钠、硫酸镁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1)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所得溶液为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由图中获得有关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3)60℃时,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别加入100g水中各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10℃,则装(填氯化钠或硝酸钾)溶液的烧杯析出的晶体较多。
(4)若将5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加水的质量是g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26.(4分)(1)先在试管中加入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此实验操作需要的仪器除试管外,还需要(2)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中,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右拉时,若装置不漏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27.(6分)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含有少量氯化钙的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加入过量Na2CO3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操作2的名称是(2)在操作1、操作3中,都要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3)加入适量HCl的目的是(4)在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老师观察到了同学们的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填编号)28.(10分)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室也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①若要制备多瓶O2,并在制取过程中便于补充过氧化氢溶液,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择②若实验室用加热CH3COONa固体和碱石灰的方法制备甲烷,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③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放出氧气的质量是g(3)某同学收集到一瓶纯净的氧气进行硫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留少量水的原因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集气瓶中还可以选择下列溶液当中的A.氢氧化钠溶液B.石灰水C.食盐水D.稀盐酸29.(8分)探究Ca(OH)2的溶解性。
【猜想】猜想一:Ca(OH)2不溶于水;猜想二:Ca(OH)2易溶于水;猜想三:Ca(OH)2微溶于水。
【实验】取一小药匙Ca(OH)2粉末,放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水,用玻璃棒搅拌后,观察到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
【结论】根据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填现象),判断猜想不成立。
【查阅资料】Ca(OH)2微溶于水。
【实验设计验证】请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Ca(OH)2微溶于水。
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Ca(OH)2微溶于水。
2提供的试剂有:稀盐酸,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气体。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C D B D C A B B A D A A D D B A B B C C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2分。
21.(6分)(1)白雾,挥发(2)Ba(OH)2+2HCl=BaCl2+2 H2O。
(3)A B D。
22.(6分)(1)Ag+,NO3-。
(2)Ag+、Cu2+。
(3)2AgNO3+Cu=2Ag+Cu(NO3)2,2。
23.(6分)(1)固体逐渐溶解,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
(2)CoCl2+2NaOH=Co(OH)2darr;+2NaCl(3)A C。
24.(8分)研究一: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放热,Mg+2HCl=MgCl2+H2uarr;。
研究二:(1)B C D。
(2)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同。
(3)等于。
25.(6分)(1)不饱和。
(2)硫酸镁的溶解度在0℃-70℃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在70℃-100℃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或硫酸镁的溶解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70℃时达到最大值。
)(3)硝酸钾(或K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