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三轮复习模拟化学试卷(一)时间:2009-6-15 出题人:W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H-1 O-16 S-321.下列化常用语中,正确的是A.两个氧分子—O2 B.氢氧化铁的化学式—Fe(OH)3C.CO2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水通电得到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O2↑+2H2↑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碳酸 B.二氧化碳 C.乙醇汽油 D.甲烷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剩饭变馊B.自行车生锈C.牛奶变酸D.电灯发光4.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它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 B.在自然界都大量存在C.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D.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5.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6.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分子构成的。
B.原子中含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C.原子若失去核外电子,则会变成阴离子。
D.原子若得到核外电子,则会变成阳离子。
7.“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
下列作法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A.用干冰保藏易变质的食品。
B.用硫磺熏制白木耳、粉丝等食品。
C.用甲醛浸泡易腐烂的食品。
D.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
8.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用手捏气球,可以使气球变瘪。
B.墙内开花墙外香。
C.100ml的水与10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200ml。
D.将稀盐酸倒在大理石可以观察到气泡。
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10.为了区别CO(可能混有氧气)与CO2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伸入燃着的木条。
B.分别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C.分别通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
D.分别通入少量稀硫酸,振荡。
11.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B.t℃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D.a中含有少量b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12.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无污染的新兴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现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接触点上的材料应选用A.金刚石 B.铝 C.石墨 D.铜13.(4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请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气体是;(2)水银不是银,是一种金属的俗称,这种金属是;(3)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4)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多的氧化物是。
14.(6分)小艾同学在妈妈买回的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小艾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小艾同学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对块状固体B 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写两种);(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3)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价,一起猜想。
小艾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小聪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任写一种)。
15.(8分)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H2SO4的酸性废水。
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
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1)分析该镇下酸雨的原因:(2)举一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2分)(3)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其中不妥的是A.将硫酸厂搬离该镇B.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C.将硫酸厂排出的废气中的SO2处理后排放D.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4)可用熟石灰来处理硫酸厂排出的酸性废水,处理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2分)(5)浓硫酸弄到手上后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
若是稀硫酸弄到手上,(填“需要”或“不需要”)这样做,理由是16.(4分)将下列各操作名称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每个序号只填写一次):①搅拌②蒸发③过滤④加热(1)由饱和的食盐水得到食盐晶体;(2)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3)除去食盐中的泥沙,先溶解,再;(4)将浓硫酸注入水中,为使热量迅速散发。
17.(3分)草酸钙(CaC2O4)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沉积物。
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CaSO4)等],菠菜、洋葱、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草酸(H2C2O4)、草酸钠(Na2C2O4)豆腐和上述几种蔬菜混合食用,可能诱发“结石”症。
(1)由草酸的化学式可知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草酸与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十CaSO4== CaC2O4↓十H2SO4请写出草酸钠与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6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请分析:(1)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
原因是。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原因是。
(3)CO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
(答一点即可)19.(7分)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某化学探究小组打算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区别。
请回答:(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
所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操作方法:判断方法:四.简答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20.(8分)某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通常状况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它与CO 2反应时,只生成了Na 2CO 3和O 2,它与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了NaCl 、H 2O 和O 2。
上课时,老师做了如下实验:a .取少量的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投入到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产生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 .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烧杯中溶液变红。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中一定含有 元素。
你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 。
(2)实验a 中产生的气体,可用 法收集。
(3)同学们对实验a 中产生的气体的组成看法不一,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设:①该气体是CO ; ②该气体是H 2。
请你推测该气体还可能是 (写化学式...)。
21.(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探究过程如下:【猜想或假设】溶液的pH 可能为:①pH<7,② ,③ 。
【设计和实验】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 试纸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酚酞试液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取pH 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乙同学:取pH 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丙同学:将pH 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评价与反思】三位同学中操作正确的是同学。
指出其于同学的操作错误:同学:;同学:;【结论与分析】丙同学得出:“凡是盐溶液的pH都等于7”,你认为该同学结论(填“正确”或“不正确”)。
如不正确,请举一例说明(如正确,该处不填)。
22.(6分)成都市近年来常常发生“毒奶粉”事件。
劣质奶粉制造商为牟取暴利,大大降低了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导致食用这种奶粉的众多婴幼儿严重营养不良乃至死亡。
为了测定某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现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
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为氨气(化学式为NH3),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NH3+H2SO4= (NH4)2 SO4现取该奶粉样品100g,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的氨气用7.5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
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氨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01,下同)(2)含氮元素的质量多少?(3)该奶粉中氮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国家标准为:每100g婴幼儿奶粉中含12g~25g。
蛋白质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共16分。
其中1-8每小题1分,9-12每小题2分。
)1.B 2.D 3,D 4.C 5.B 6.B7,A 8.C 9.D 10.B 11.D 12.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13.(4分)(1)CH4(2)Hg (3)Ca(OH)2 (4)H2 O2 (每小题1分)14.(6分)(1)Ca(OH)2 CaCO3 (2)放热(3)Ca(OH)2 和CaCO3的混合物(开放性试题,其他符合题意的猜想也可)(每小题2分)15.(8分)(1)排放二氧化硫废气、用煤作燃料(2分)(2)酸化土壤、腐蚀、破坏森林植物、腐蚀建筑物(答出一点即可)(1分)(3)A (1分)(4)Ca(OH)2+ H2SO4= CaSO4+2H2 O (化学式正确1分,配平正确2分)(5)需要(1分)浓硫酸中的水蒸发后会变成浓硫酸(意对即可,1分)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0分)16.(共4分,每空1分)(1)②(2)④(3)③(4)①17.(共3分)(1) +3 (1分)(2) Na2C2O4 + CaSO4= CaC2O4↓+Na2SO4 (2分)18.(6分)(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两种溶液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3)冶炼金属。
(每小题2分)19.(7分)(1)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3分)下面是一种可行的办法:(2)操作方法: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2分)判断方法:有固体出现的是氯化钠溶液,没有的是稀盐酸(2分)四.简答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20.(7分)(1)钠、氧(2分)质量守恒定律(1分)(2)排水(1分)(3)O2(1分)(4)(2分)操作步骤:收集气体,伸入带火星的木条。